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82102310037)
- 作品数:9 被引量:90H指数:5
- 相关作者:郭素芹郭芳张志英郭敬华李玉玲更多>>
- 相关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鲁山县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型神经营养因子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颅脑结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脑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199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和200名健康儿童的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用磁共振成像对104例患者进行检测,并采用计算机软件测量颅腔结构。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的BDNF VaL66Met基因型(A/A,A/G,G/G)和等位基因(A,G)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掊2=1.22,P>0.05;掊2=0.24,P>0.05)。BDNF基因VaL66Met不同基因型之间患者比较,左外侧裂脑沟根部宽(F=8.11,P<0.01)、右外侧裂脑沟根部宽(F=10.25,P<0.00)、顶叶脑沟宽(F=8.23,P<0.01)、右颞角宽度(F=5.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基因型两两比较显示,A/A型的患者的顶叶脑沟宽(3.77±1.36)cm、右外侧裂脑沟根部宽(6.44±2.75)cm显著高于A/G型[(3.19±0.74)cm,(5.19±1.16)cm]、G/G型[(3.15±0.60)cm,(4.92±1.83)cm];A/A型的患者的左外侧裂脑沟根部宽(6.28±1.79)cm显著高于A/G型(5.11±1.56)cm;A/A型患者的右颞角宽度(5.05±1.36)cm显著高于G/G型(4.05±2.13)cm,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易感性与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无显著相关;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携带BDNF基因(VaL66Met)A/A基因型的患者存在显著的脑室扩大、右颞角宽度增大。
- 郭芳李文强邓越峰郭素芹李玉玲郭敬华
- 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
- 2014年
- 目的:研究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回顾性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在6~11岁时的行为特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用t检验比较CBCL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各数据间的差别。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CBCL量表社会能力总分、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会退缩因子分、攻击性因子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20,-2.325,-2.561,-2.837,-2.759;P<0.05),社会能力总分与治疗前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231,P<0.05)。结论: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关系,社会能力较低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严重。
- 郭芳郭素芹朱俊敬
- 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行为量表事件相关电位
- 解郁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解郁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保护神经、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解郁丸进行联合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应用SF-36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82.22%),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2、4、8、12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DS和NIHSS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SDS和NIHSS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杨惠杰崔金玲张志英
- 关键词:卒中
- 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综合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症儿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技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智力测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量表智商(FIQ)、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IQ和FIQ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I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VIQ、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综合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 孟令娜严芳
- 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
- 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比较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临床症状:治疗前,三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量表总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B、C三组阳性、阴性、病理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组t=5.915、3.636、4.243、4.646;B组t=6.462、3.096、6.696、5.512;C组t=4.093、3.059、4.206、3.868,P均<0.05),但三组治疗6个月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治疗前,三组个人与社会功能(PSP)表及服药态度(DAI)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B、C三组PSP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7、3.005、5.4994,P<0.05),但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DAI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7、5.206、2.934,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静坐不能为三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23.33%、26.67%;B组乏力发生率为43.33%,高于C组(P<0.05);A组肌张力障碍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组口干、便秘、嗜睡发生率均高于A、C组(P<0.05)。结论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以奥氮平在病理学改善方面更为显著,但三种药物在服药依从性及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以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张志英郭素芹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服药依从性药物毒性
-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颅脑结构的关系
- 2017年
- 目的 探讨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颅脑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44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设为研究组,140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第二部分(社会能力)评估6岁-11岁时的社会能力;以评分结果中位数将研究组分高分组(评分≥中位数)及低分组(评分〈中位数)各72例,并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患儿的颅脑结构,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社会能力总分及社交能力、学校情况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社会能力高分组与低分组的颅脑结构测量值比较经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显示:总分在第三脑室横径、第三脑室侧壁至左脑岛面距、右颞角宽度、顶叶脑沟宽及胼胝体厚,活动能力因子分在第三脑室横径、右颞角宽度及胼胝体厚,社交能力因子分在侧脑室体最大距、右颞角宽度、顶叶脑沟宽度,学校情况因子分在第三脑室侧壁至左右脑岛面距、顶叶脑沟宽度及左尾状核头宽度的高分组与低分组颅脑结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社会能力总分及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学校情况因子分与顶叶脑沟宽度呈负相关(r=-0.367、-0.230、-0.332、-0.259),与右颞角宽度呈正相关(r=0.389,0.326,0.280,0.236),社会能力总分及学校情况因子分与第三脑室侧壁至左脑岛面距呈负相关(r=-0.208、-0.190),活动能力及社交能力因子分与额叶脑沟宽度呈负相关(r=-0.18、-0.172).结论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病前社会能力降低,病前社会能力与颅脑结构存在相关关系,社会能力越低,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越明显.
- 李强李予春张红梅郭素芹
- 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社会能力磁共振成像
- 中药辅助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药物依赖性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药辅助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药物依赖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脑卒中后抑郁住院治疗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 mg/d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六郁汤加味水煎300 ml口服,分2次用药,1剂/d。30 d为一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治疗前后行中医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重组人白介素(IL)-1β及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忧郁不畅、不思饮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呕吐、皮疹、头晕、药物依赖性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六郁汤加味辅助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够有效缓解或消除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 张志英郭素芹
- 关键词:脑卒中六郁汤炎性因子药物依赖性
- 精神分裂症患儿颅脑结构异常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儿颅脑结构异常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和39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MRI进行颅脑结构测量,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C-WISC)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儿第三脑室横径、侧脑室前脚间距、左右颞角宽度、左右外侧裂脑沟根部宽、额叶和顶叶脑沟宽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胼胝体厚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精神分裂症患儿第三脑室横径与常识、领悟、算术、数字广度、言语总分、言语智商(VIQ)、全量表分及全量表智商(FIQ)均呈负相关(Pa<0.05),第三脑室侧壁至左右脑岛面距、侧脑室前脚间距、侧脑室体最大距与常识均呈负相关(Pa<0.05),左右颞角宽度与常识、算术、言语总分、VIQ、全量表分及FIQ均呈负相关(Pa<0.05),左右外侧裂脑沟根部宽与常识、算术、数字广度、言语总分、VIQ、全量表分及FIQ均呈负相关(Pa<0.05),额叶脑沟宽与算术、言语总分及VIQ均呈负相关(Pa<0.05),顶叶脑沟宽与常识、算术、言语总分及VIQ均呈负相关(Pa<0.05),胼胝体厚与常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存在显著的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与认知损害存在相关关系,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越明显,认知损害越严重。
- 娄涛郭素芹衣志爽郭芳李玉玲郭敬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磁共振成像儿童
-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社会能力及行为特征与病后颅脑结构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颅脑结构与病前社会能力和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儿童患者224例及222名正常对照.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回顾性调查6~10岁时的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213例患儿病后的颅脑结构.根据CBCL社会能力总分及行为问题总分的中位数将213例患儿分为社会能力低分组(n=106)及高分组(n=107)、行为问题低分组(n=106例)及高分组(n =107).结果:经多重检验校正后,儿童精神分裂症组的CBCL社交退缩、攻击性、行为问题总分[(28.7±23.3) vs.(17.0±9.1),P〈0.05]均高于对照组,社会能力总分[(12.4±3.9) vs.(13.9±2.9),P 〈o.05]低于对照组.协方差分析显示,CBCL社会能力总分低分组患者右颞角宽度[(4.9±1.1) mmvs.(4.4±0.6) mm]及顶叶脑沟宽[(5.5±1.2)mmvs.(4.6±0.9) mm]大于高分组患者(均P 〈0.05),三脑室侧壁至左脑岛面距[(31.1±3.5) mmvs.(32.6±2.1) mm]及胼胝体厚[(8.1±0.9) mmvs.(8.6±0.9) mm]小于高分组患者(均P〈0.05);CBCL行为问题总分低分组患者顶叶脑沟宽[(4.8±1.0) mmvs.(5.3±1.2) mm]、左外侧裂脑沟根部宽[(17.4±3.5) mmvs.(18.3±4.1)mm]小于高分组患者(均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越低或行为问题越多,病后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可能越明显.
- 郭素芹朱俊敬邵荣荣盖关臣郭芳李玉玲张红梅郭敬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儿童行为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