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20140435)

作品数:11 被引量:157H指数:10
相关作者:郝天珧胥颐徐亚李志伟刘劲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盆地
  • 7篇地球物理
  • 7篇残留盆地
  • 6篇新生代
  • 6篇前新生代
  • 6篇综合地球物理
  • 5篇层析成像
  • 4篇地震
  • 4篇地震层析
  • 4篇地震层析成像
  • 4篇前新生代残留...
  • 4篇南黄海
  • 4篇黄海地区
  • 3篇地球
  • 3篇地球物理方法
  • 3篇地球物理研究
  • 3篇地幔
  • 3篇岩石
  • 3篇油气
  • 3篇上地幔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同济大学
  • 3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4篇郝天珧
  • 7篇胥颐
  • 6篇李志伟
  • 6篇徐亚
  • 4篇刘劲松
  • 3篇黄松
  • 3篇王贝贝
  • 3篇刘建华
  • 2篇王家林
  • 2篇张丽莉
  • 2篇江为为
  • 1篇王嘹亮
  • 1篇冯志强
  • 1篇万荣胜
  • 1篇赵百民
  • 1篇涂广红
  • 1篇吴健生
  • 1篇朱东英
  • 1篇徐行
  • 1篇姚永坚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学前缘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环渤海残留盆地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采用以重、磁数据为主体,以大地电磁测深(MT)和浅部地震等高精度数据为约束,以正、反演技术为途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剥离新生界及深部地质体的影响,圈划出环渤海地区残留盆地的宏观分布,给出残余厚度的分布特征。环渤海地区...
郝天珧吴健生徐亚王家林宋海斌黄松王真理
关键词:残留盆地前新生代环渤海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文献传递
A global optimizing approach for waveform inversion of receiver functions
A global optimizing approach i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retrieve one-dimensional crustal structure by wav...
Steve Roecker
关键词:ANISOTROPY
文献传递
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以大港地区为例被引量:18
2008年
如何通过地球物理资料圈划残留盆地的宏观分布是残留盆地油气研究中重要的方法技术之一.本文以大港地区为例介绍了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的地球物理研究方法.通过岩石物性分析,利用正演与反演方法,求取本区的重力基底(对应本区新生界底界)和磁性基底(对应本区太古界顶界)埋深,进而计算前新生界残余厚度,讨论残留盆地的宏观分布特点,并预测了前新生代油气资源有利区.研究结果认为本区前新生界残余厚度分布具有"东西分带"的特点,残余厚度增厚带大多沿NE方向展布,表明后期来自NW-SE向的挤压应力对其分布有一定影响;埕宁隆起与歧口凹陷的结合部位是本区前新生界残余厚度最大的地区,存在由南向北的逆掩断裂构造,有利于前新生代油气的聚集.
郝天珧徐亚周立宏张丽莉江为为胥颐李军赵百民王贝贝袁淑琴
关键词:前新生代残留盆地重磁方法油气资源
中国边缘海域及其邻区的岩石层结构与构造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中国边缘海域近年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根据速度异常和各向异性分析东海、黄海和南海北部的岩石层结构和构造,讨论中朝块体和扬子块体在黄海内部的拼合边界(黄海东部断裂带)、东海陆架盆地上地幔异常与岩石层形成演化、南海北部地壳底部高速层的成因及地幔活动等问题。分析表明,黄海东部与朝鲜半岛之间存在一个深部构造界限(大致对应于黄海东部断裂带),分界两侧Pn波速度各向异性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不同构造应力和断裂剪切运动作用下的岩石层地幔变形特征。东海陆架下方的低速异常揭示了张裂盆地形成时期的地幔活动痕迹,表明中、新生代期间发生过地幔上涌并造成岩石层减薄,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引发的地幔活动对东海陆架岩石层的形成、演化产生明显的影响。南海北部岩石层厚度较大并且温度相对偏低,地幔异常仅限于局部地区,估计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地壳底部高速层形成于张裂发生之前,或者是地壳形成时期壳幔分异时的产物。南海中央海盆的扩张不仅导致地壳拉张,软流层物质上涌,而且也造成岩石层地幔减薄甚至缺失。
胥颐郝天珧李志伟刘建华
关键词:岩石层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
关于黄海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认识被引量:26
2010年
利用黄海海区重磁观测数据,以最新的地震层析成像和浅层反射地震探测结果作为约束,并利用小波分解、纹理特征图像处理等手段,对研究区进行了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岩石物性总结、断裂信息提取和磁性基底埋深反演计算,同时对南黄海海域三条剖面进行了广义逆重磁数据拟合反演和地震P波速度成像.根据地球物理数据的各种处理结果,提出在南黄海西部存在一条串珠状地球物理线性构造带,并将这条NNW向断续延伸的构造带称之为南黄海西缘断裂带.该断裂带延伸长,断裂两侧前新生代地层差异较大,有可能是造成陆区和南黄海南部盆地区前新生代油气远景差异的原因之一.文中得到南黄海磁性基底埋藏分布具有"中间浅四周深"的分布特征,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相吻合.磁性基底的局部起伏和局部构造的边界断层共同控制了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格架和残余厚度分布,反映出"区域控制局部,深层约束浅层"的规律.
郝天珧黄松徐亚李志伟张丽莉王家林Suh MancheolKim Kwangkee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南黄海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残留盆地由于埋深大、构造复杂等特点,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对残留盆地的勘探与解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运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对前新生代残留盆地进行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效地解决油气勘探中的有关问题.本文以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控制局部,深层约束浅层"为指导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重、磁、地震、钻井和区域地质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研究与计算结果勾绘了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宏观构造格架,并分析了残留盆地分布特征.
涂广红江为为朱东英徐亚
关键词: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前新生代残留盆地
关于黄海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认识
利用黄海海区重磁观测数据,以最新的地震层析成像和浅层反射地震探测结果作为约束,并利用小波分解、纹理特征图像处理等手段,对研究区进行了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岩石物性总结、断裂信息提取和磁性基底埋深反演计算,同时对南黄海海域三...
郝天珧黄松徐亚李志伟张丽莉王家林Suh MancheolKim Kwangkee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南黄海
文献传递
南黄海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由于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具有埋深大、构造复杂的特点,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成为圈划残留盆地宏观分布及预测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的重要方法技术.本文以南黄海地区为例,以重、磁数据为主体,以钻井、地震等高精度数据为先验信息做约束,采用带约束界面反演方法求取重力基底,同时根据求取的磁性基底计算了中、古生界的残余厚度,给出了前新生界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特征.结合石油地质条件,圈划了油气资源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坳陷北部和东北部中生界残余厚度较大,中部隆起与勿南沙隆起古生界残余厚度巨大,是较好的前新生代油气前景区.
黄松郝天珧徐亚王贝贝
关键词:南黄海残留盆地前新生代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渤海湾盆地及其邻域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层析成像被引量:23
2007年
渤海湾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也是现代板内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尽管该研究区的构造背景非常复杂,但通过前人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在吸收和学习前人的这些成果,特别是各种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1978~2004年间研究区内发生的近震和区内台站所记录到的部分远震的P波震相到时,在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相关处理并建立了研究区的初始速度模型后,利用层析成像技术揭示了研究区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结构.最后,对比和分析了各个主要深度层和剖面的速度扰动图像,结果显示:渤海湾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受地表主要构造单元和深大断裂的影响,速度扰动异常大多为NE-NNE向展布,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点;区内的深大断裂带,切穿莫霍面乃至岩石圈,成为地幔热物质上涌或基性物质上涌的通道.
张岭刘劲松郝天珧刘建华胥颐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层析成像地壳和上地幔
黄海的地壳速度结构与中朝-扬子块体拼合边界被引量:22
2009年
利用中国、韩国和 ISC 台站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地区的地壳 P 波速度结构,对比重力异常和断裂体系、Pn 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异常的相互关系以及黄海东部和西部的结构差异,为厘定黄海东部断裂暨中朝—扬子块体的拼合边界提供了新的信息.反演结果表明,北黄海和南黄海西部具有沉积盆地的地壳结构特征,P 波速度明显偏低且深度较大,说明盆地内部沉积层较厚、沉降幅度较大.以北黄海、南黄海海州湾和苏北—南黄盆地最为突出.南黄海中部、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显示出构造隆起区的地壳速度特征,其中南黄海中部的高速异常具有北东方向的伸展痕迹,与胶东地区的区域构造走向趋于一致,但是与朝鲜半岛的高速异常并不相连,其间存在明显的分界.据此推测南黄海与朝鲜半岛之间可能存在一个近南北方向的深断裂——黄海东部断裂,至于该断裂是否可以作为中朝—扬子块体在海区的拼合边界,尚需获取黄海东部及朝鲜半岛更详细的相关资料提供依据.
胥颐李志伟Kim Kwanghee郝天珧刘劲松
关键词:黄海地区P波速度地壳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