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B0510017)

作品数:5 被引量:120H指数:5
相关作者:吕柳新张志忠吴菁华林义章何承坤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西瓜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基因
  • 1篇育种
  • 1篇育种方法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几丁质酶
  • 1篇植株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特异
  • 1篇农业防治
  • 1篇葡聚糖酶
  • 1篇葡聚糖酶基因
  • 1篇转基因
  • 1篇文库
  • 1篇物防
  • 1篇显微分离
  • 1篇酶基因
  • 1篇抗病性研究

机构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5篇张志忠
  • 5篇吕柳新
  • 3篇吴菁华
  • 2篇林义章
  • 2篇何承坤
  • 1篇黄碧琦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蔬菜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瓜第一染色体显微分离及其特异文库的构建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系统成功地分离到西瓜(2n=22)的第一单染色体,将分离到的西瓜染色体放入0.2mL Eppendorf管中,经去蛋白,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后,进行两轮PCR扩增,得到0.4~2.0kb之间的DNA片段。用西瓜的基因组标记成探针,与单染色体扩增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表明这些西瓜单染色体扩增片段与西瓜基因组DNA之间有同源性,从而证明单染色体DNA确实已被成功地扩增。将第2轮PCR产物构建质粒文库,得到约20000个重组子。这是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首次在瓜类作物中的应用,该方法为直接从西瓜单条染色体DNA文库中筛选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说明利用染色体显微分离、克隆技术对西瓜等瓜类作物基因组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张志忠吕柳新
关键词:西瓜
植物几丁质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2
2005年
几丁质酶是高等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几丁质酶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几丁质酶的特性、结构、分类、细胞学定位和功能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张志忠吴菁华吕柳新林义章
关键词:几丁质酶转基因
转番茄几丁质酶基因西瓜植株的获得及其抗病性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构建了以C aM V 35s启动子驱动的含有番茄几丁质酶基因(Ch i3)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冻融法导入根癌农杆菌(A g robacterium tum ef aciens)菌株EHA 105中,用叶盘法转化西瓜(C itru llus lana tus)栽培种“中育1号”,通过PCR、Sou thern b lot和RT-PCR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西瓜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利用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进行的转基因植株叶片粗提液抑菌效果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张志忠吴菁华吕柳新何承坤
关键词:西瓜抗病性
双价抗真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西瓜的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构建了同时含有番茄几丁质酶基因(Chi3)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Ac)的双价抗真菌基因植物表达载体,以西瓜(Citrulluslanatus)子叶块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Chi3和Glu-Ac同时导入西瓜栽培种“中育一号”,共获得46株抗性再生植株。经PCR、Southernblot和RT-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西瓜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得到表达。利用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离体叶片抗病性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对枯萎病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张志忠吴菁华吕柳新何承坤
关键词: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西瓜抗病性
西瓜枯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5年
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技术、抗病育种中面临的问题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抗性进行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张志忠吕柳新黄碧琦林义章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育种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