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5178)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余红星曾未孙玉发吴丹许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RELAP5
  • 2篇堆芯
  • 2篇窄缝通道
  • 1篇失水事故
  • 1篇速率
  • 1篇特性分析
  • 1篇破口事故
  • 1篇骤冷
  • 1篇两相流
  • 1篇流固耦合
  • 1篇膜态沸腾
  • 1篇矩形窄通道
  • 1篇大破口失水事...
  • 1篇TIGHT

机构

  • 5篇中国核动力研...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余红星
  • 3篇曾未
  • 2篇孙玉发
  • 2篇吴丹
  • 1篇朱力
  • 1篇于俊崇
  • 1篇刘晓晶
  • 1篇李锋
  • 1篇柴翔
  • 1篇申亚欧
  • 1篇付冉
  • 1篇黄代顺
  • 1篇许巍
  • 1篇刘松涛

传媒

  • 4篇核动力工程
  • 1篇核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稠密栅堆芯大破口失水事故特性分析
2014年
稠密栅堆芯的应用涉及到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是在破口事故下的应急冷却。应用改进程序RELAP5/TIGHT计算和分析两组不同设计方案下的稠密栅堆芯在破口事故下的特性,结果表明:稠密栅堆芯相比普通堆芯,破口事故持续时间更长;再淹没阶段的包壳峰值温度相比喷放阶段的包壳峰值温度更高;堆芯燃料棒中心距与燃料棒外径比值(p/d)对于包壳峰值温度的影响很大;堆芯功率密度的提高会使得对安注流量的需求大大增强。从安全分析的角度来看,不推荐堆芯p/d设计小于1.10。
黄代顺付冉申亚欧吴丹余红星
关键词:破口事故RELAP5TIGHT
基于RELAP5的窄缝通道再淹没模型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Saxena窄缝通道再淹没实验,评价RELAP5再淹没模型对窄缝通道的适用性。研究表明,现有的RELAP5程序高估了骤冷前沿推进速率,对于壁面温度的预测也存在较大偏差。结合国内外对窄缝通道临界后热工水力特性的认识,从热工水力机理出发分别对RELAP5再淹没相间摩擦、单相蒸汽传热、膜态沸腾传热、临界热流密度等模型进行修改,初步建立窄缝通道再淹没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Saxena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曾未余红星孙玉发李锋
关键词:窄缝通道RELAP5膜态沸腾
稠密栅堆芯底部再淹没计算模块开发被引量:1
2013年
再淹没是大破口失水事故下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两相流动换热过程。与普通压水堆堆芯相比,稠密栅堆芯再淹没过程具有包壳峰值温度更高,骤冷更加缓慢等特点。已有的最佳估算程序中的再淹没模块不能直接应用于稠密栅堆芯再淹没过程的模拟。本研究在RELAP5程序再淹没模块的基础上开发适用于稠密栅堆芯再淹没计算的工具,对新的再淹没模块进行验证,并和以往其他模型的开发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模型开发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弥散流区域以及发泡区域的相间阻力及相间换热模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吴丹余红星于俊崇
矩形窄通道再淹没现象实验和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在反应堆发生大破口事故时,再淹没阶段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料元件温度,防止堆芯熔毁。为了预测再淹没过程中板状燃料元件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底部再淹没过程的实验研究。针对实验工况,基于商用软件CFX,通过耦合分析加热板和流体的方法研究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底部再淹没过程。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评价了相关模型的适用性,并验证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在预测再淹没过程的有效性。基于验证后计算模型,对壁面初始温度、入口流速对再淹没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相关初始条件对壁面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
姬建业许巍柴翔刘晓晶曾未
关键词:流固耦合
窄缝通道两相流相间摩擦特性对再淹没骤冷前沿推进速率的影响研究
2013年
基于Saxena试验获得窄缝通道骤冷前沿推进速率,采用RELAP5程序对实验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程序高估了骤冷前沿推进速率。以两相动量守恒方程和Griffith矩形窄缝通道漂移流速度模型为基础,建立窄缝通道相间漂移流摩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窄缝通道几何特征对相间摩擦的影响,能更好地预测低流速下窄缝通道再淹没骤冷前沿推进速率,同时明确了影响窄缝通道骤冷前沿推进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曾未朱力刘松涛余红星孙玉发
关键词:窄缝通道RELAP5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