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967404)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母得志屈艺李明熹唐军王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脑
  • 3篇缺血
  • 3篇缺氧
  • 3篇滋养层
  • 3篇细胞
  • 3篇脑损伤
  • 2篇新生大鼠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免疫
  • 2篇分子
  • 2篇产儿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病
  • 1篇代谢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惊厥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母得志
  • 4篇屈艺
  • 2篇唐军
  • 2篇李明熹
  • 1篇戴维
  • 1篇张莉
  • 1篇刘海婷
  • 1篇吴凡
  • 1篇赵凤艳
  • 1篇石晶
  • 1篇李世平
  • 1篇范雪
  • 1篇黄静兰
  • 1篇王华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2篇Scienc...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惊厥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惊厥患儿81例,以及同期进行了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婴幼儿79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惊厥新生儿的基本情况、病因、发作情况、患儿预后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结果。结果颅内出血共19例(23.5%,19/81),为新生儿惊厥的首位病因。代谢紊乱共31例,包括电解质紊乱13例(16.0%,13/81)、低血糖12例(14.8%,12/81)、代谢性酸中毒及其他代谢紊乱6例(7.4%,6/81)。81例惊厥患儿中,9例进行了遗传代谢病筛查,其中4例明确诊断,1例放弃治疗后失访,1例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迟滞,2例治疗后未再出现惊厥发作,精神运动发育未见明显异常。同期79例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婴幼儿中,8例确诊,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状,2例体格发育异常。结论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与颅内出血、HIE、代谢紊乱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均有关,需加强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以早期识别及处理可能存在的代谢性疾病,防止神经损伤进行性加重。
彭万磊戴维陈娟唐军王华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病因遗传代谢病
P53/TTP/STMN-1分子途径对滋养层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正常妊娠中,绒毛和蛻膜的增殖和凋亡是相对平衡的,异常的凋亡会导致病理性妊娠和流产的发生。p53作为一种重要的凋亡通路,近年来在复发性流产中被广泛研究。细胞骨架调控蛋白stathmin-1(STMN1)是一个在进化上...
马晓玲
关键词:P53TRISTETRAPROLIN滋养层
文献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1ncRNA)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0日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于缺氧缺血24h处死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芯片技术检测缺氧缺血组和假手术组lncRNA和mRNA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数据。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通路分析和编码-非编码基因共表达网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缺氧缺血组脑组织细胞肿胀、结构不清,排列紊乱。芯片数据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组脑组织中322个lncRNA和375个mRNA呈差异表达(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表明,上调表达的mRNA主要富集于损伤反应过程,而下调表达的mRNA则主要富集于成体干细胞分裂过程。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上调表达的mRNA主要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相关,而下调表达mRNA则主要与轴突导向通路相关。编码-非编码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177个lncRNA与炎症、细胞死亡方面的mRNA表达相关(P〈0.05)。结论缺氧缺血导致新生鼠脑组织中lncRNA和mRNA显著改变,lncRNA可能通过与mRNA相互作用参与发育期脑缺氧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
赵凤艳屈艺李世平刘海婷张莉母得志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早产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脑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早产儿脑血管及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不完善,发生脑损伤的早产儿机械通气使用率更高,因此,目前认为胎龄小和机械通气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但早产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几年早产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常见机械通气模式下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郑娟王华唐军母得志
关键词:脑损伤炎症因子脑血流
不同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确诊为BPD的118例早产儿病历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超早早产儿组(〈28周)、极早早产儿组(28~31周)及晚期早产儿组(32~36周),分析不同胎龄的BPD患儿在妊娠期并发症、产前激素使用、性别、生产方式、用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18例患儿中超早早产儿18例,极早早产儿82例,晚期早产儿18例;男婴71例,女婴47例;出生体质量≤1000g27例,〉1000~1500g70例,〉1500~2000g15例,〉2000g6例。在不同胎龄BPD患儿中,超早早产儿组全程使用持续正压通气9例,显著多于晚期早产儿(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0.011)。母亲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对晚期早产儿组患儿的影响较超早早产儿组(χ2=4.018,P=0.045)及极早早产儿组(χ2=4.878,P=0.027)大;母亲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对超早早产儿组及极早早产儿组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9,P=0.597)。超早早产儿组总吸氧时间[(56.56±29.58)d]较极早早产儿组[(43.15±14.86)d]及晚期早产儿组[(37.75±16.87)d]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85,P=0.000)。超早早产儿组住院时间[(56.56±29.58)d]较极早早产儿组[(46.23±14.04)d]及晚期早产儿组[(39.06±29.81)d]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06,P=0.004)。结论超早早产儿及极早早产儿患BPD的例数较晚期早产儿显著增加。胎龄本身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所以应尽量延迟孕周。预防超早早产及极早早产、避免宫内缺氧及合理用氧是预防早产儿BPD发生及减少住院时间的重要措施。
黄静兰王华唐军石晶屈艺母得志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响因素
An alternative splicing variant of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discovered in preeclampsia tissues and its effect 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被引量:1
2020年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reeclampsia(PE)remains unclear.PE spiral artery remodeling dysfunction and PE offspring cardiovascular future development has been a worldwide concern.We collected placental and umbilical artery samples from normotensive and PE pregnancies.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and its alternative splicing variant(ASV)expression and their biological effects on PE were examined.An MR ASV was found to be highly expressed in all PE samples and slightly expressed in about half of the normotensive samples(umbilical artery,~57.58%;placenta,~36.84%).The MR ASV express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in both groups.The MR ASV protein changed the aldosterone-induced expression pattern of MR target genes related to ion exchanges and cell signaling pathways.The MR ASV can also impair the 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tube formation ability of endothelial cell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R ASV in PE placenta plays a pathogenic role in PE pathophysiology,especially i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MR ASV in PE umbilical artery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in the study of PE offspring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ngxi GuoChengliang ZhouGufeng XuLin TangYechun RuanYing YuXianhua LinDandan WuHao ChenPriscilla YuLuyang JinYinyu WangYimei WuKamran UllahTanzil Ur RahmanXinmei LiuJianzhong ShengHsiao-Chang ChanHefeng Huang
关键词:PREECLAMPSIAMINERALOCORTICOIDALTERNATIVESPLICINGOFFSPRINGENDOTHELIAL
范可尼贫血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9年
目的探讨范可尼贫血(FA)患儿的诊治经过、临床特征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8年2月13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FA患儿为研究对象,日龄为生后11 d。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此外,以“范可尼贫血”“免疫紊乱”“嵌合体”“基因治疗”“Fanconi anemia”“immune disorder”“mosaicism”“gene therapy”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和Ovid Medline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2月,总结与本例FA患儿相关的发病机制、免疫紊乱、反向嵌合体等,旨在对FA进行分析总结。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对本例FA患儿的研究结果如下。患儿,女性,生后11 d。最初明显表现为血小板计数降低,由166×10^9/L(2018年2月3日)降至6×10^9/L(2018年2月6日),继而出现血红蛋白(Hb)值降低,反复治疗效果不佳,停止一切治疗手段姑息观察后,症状却逐渐缓解直至正常,后经基因检查诊断为FA。②FA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共计检索到4篇FA相关英文文献,涉及8例FA患儿,所有患儿均为体细胞嵌合体,结合本例患儿诊治经验总结和文献分析,对FA发病机制、免疫紊乱和反向嵌合体等方面进行文献复习:FA发病与DNA修复障碍及选择性自噬功能受损有关,而因基因修复障碍导致的染色体不稳定,是FA患儿免疫紊乱异质性和可能自愈的原因。结论FA患儿可伴发免疫紊乱,患儿的染色体不稳定性虽可增加肿瘤发生风险,但是也增加了发生反向嵌合体的机会,给FA患儿提供自愈可能性。
张婷王华唐军母得志
关键词:免疫系统基因测定自愈
脂联素在妊娠过程中抗炎作用的研究
目的:CpG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s,ODNs)可以引起非肥胖性糖尿病(non-obese diabetes,NOD)小鼠免疫系统的改变并且增加胚胎吸收率,而在野生型(wild-type,...
秦传美
关键词:脂肪因子免疫缺陷滋养层
线粒体自噬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动物模型中线粒体自噬情况,探讨其在缺氧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组、自噬抑制剂干预组(3MA组)。HIBD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置于低氧仓(8%氧气和92%氮气)2.5 h,3MA组腹腔注射2μL 3MA 30 min后再进行结扎和低氧处理,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在造模后提取各组单细胞悬液,用Mitotracker标记线粒体、Lysotracker标记自噬小体、LC3标记自噬进行免疫荧光共定位观察线粒体自噬情况;荧光探针JC-1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灶大小。提取皮质神经元中的细胞浆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自噬增加(P<0.05),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Fis1的表达升高,线粒体外膜蛋白受体Tom20与内膜蛋白受体Tim23的表达降低(P<0.05);3MA组膜电位比HIBD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但线粒体自噬程度明显减少(P<0.05)。3MA组大鼠脑组织梗死程度较HIBD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HIBD能够增加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抑制线粒体自噬会加重新生大鼠HIBD的损伤程度。
李明熹屈艺母得志
关键词: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
线粒体自噬与神经系统疾病被引量:13
2017年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线粒体的过程,对于整个线粒体网络的功能完整性十分关键,决定细胞的生存和死亡。一方面损伤的线粒体释放促凋亡因子,诱导细胞进入凋亡;另一方面,损伤的线粒体通过自噬自我清除,维持细胞的存活。线粒体自噬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都十分重要。神经细胞依赖自噬控制蛋白质量,移除损伤的线粒体,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自噬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一些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了解神经系统疾病中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可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该文就近年来线粒体自噬与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李明熹母得志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