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13B125)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蒋波更多>>
-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论经学背景下的东汉归隐现象
- 2014年
-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学而优则仕"成为士人一种主要人生追求,但在经学兴盛的东汉,不少儒生却隐居不仕或暂时不仕。经学发达与隐居不仕这一表面上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有着内在必然性,它与部分儒生清静无欲、专心经学有关,也是士人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汉代选官制度滞后的产物。这类士人或专心习经,或隐居教授,推动了东汉经学的发展;他们习经目的单纯,与当时社会上一些钻营者形成鲜明对比,无形中起了"激贪厉俗"的作用。东汉经学士子的隐逸,大多只是暂时的,并不表明学仕分途。
- 蒋波
- 关键词:东汉
- 汉晋碑刻所见隐逸现象及隐士政策
- 2014年
- 汉晋之际归隐现象比较常见,同时期碑刻资料中有大量相关记载。碑文显示两汉、三国、晋代均有不少隐者,他们生活清贫,但注重个人品节修养。碑文中的"处士"一词值得关注,它包含未仕的读书人和不愿入仕的隐士两种含义,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辨别。汉晋之际隐士的社会地位较高,受到人们普遍尊崇,所以当时政府重视并征召隐士。碑刻资料所见隐逸诸问题,有利于补充对这一时期隐逸文化的认识。
- 蒋波
- 关键词:汉晋碑刻隐逸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