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4LSA001)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许苏民茭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社会
  • 2篇史观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底线
  • 1篇底线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中国近代思想
  • 1篇中国近代思想...
  • 1篇中国伦理
  • 1篇中国伦理学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中国文化现代...
  • 1篇人学
  • 1篇社会建构
  • 1篇社会建设
  • 1篇社会进化
  • 1篇社会进化论
  • 1篇社会自我
  • 1篇视阈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许苏民
  • 1篇茭公

传媒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天命史观向社会进化史观的过渡——论清代学人为中国社会自我演变所做的史观准备被引量:1
2005年
由“公羊学”所宣扬的天命史观,是将社会的变化视为天道运行“副本”的观念。它既宣扬“君权天授”,又承认“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认定社会在周期性的循环中发展。但在整个中世纪,“君权天授”的观念一直是维护家天下专制制度的精神武器。在从古代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前清”学者在批评天命史观时,将主宰人类命运主体的“天”置换为“社会”;到了清代中期,“常州”学人则注意到“天命”史学中所包含的变易思想;晚清之时,恰遇“千年未遇之变局”,康有为等一方面援引前清学者的社会主体观念,另一方面则直接将公羊学的变易思想与西学相对接,于是,“通三统”、“张三世”、“《春秋》当新王”便被改造成社会进化论学说。
茭公
关键词:社会进化论
“王国维难题”之困惑及其解析——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被引量:1
2005年
文化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构,属于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宏大叙事”。这个“宏大叙事”的难题,在于“文化现代化”的内涵和价值指向迄今并未得到科学的厘定,特别是文化现代化对于和谐社会建构具有什么意义、应当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都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的现实问题。文化研究本身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因此,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委托,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约请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4所大学的学者,分别从个案考察、历史分析、实践研究、理论阐释的层面,对文化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构这个主题做出自己的说明,以期推动文化研究的深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并引起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许苏民
关键词:文化现代化中国文化社会建设社会建构
人学史观视阈下的中西大分流——对“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之新思考被引量:6
2005年
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是人的自由程度,经济、政治、道德的尺度都只有从属于人的自由的尺度才有意义。“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乃是由于晚明江南人民所具有的自由权利几乎被清王朝完全剥夺;“为什么英国不是江南”,亦绝非彭慕兰所说的偶然因素所能解释,而是人权、科学、民主三大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彭慕兰的偶然因素决定论还是弗兰克所运用的史学方法,都只是见物不见人的所谓纯化了的经济学方法。也许,只有一种富有深度的、以现实的人和人的实践为出发点的、综合一切社会因素的“人学史观”,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外因论和偶然论的误区,把史学研究建立在更为深广的历史视野的基础上。
许苏民
关键词:大分流史观人学经济学方法中西
“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与中国伦理学的近代转型——论顾炎武道德伦理思想中的近代性因素被引量:3
2006年
明朝的灭亡,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危机的总爆发,而且也是道德危机的总爆发。顾炎武以一种历史的自觉,深刻反思明王朝覆灭的教训,致力于探寻中国社会道德文明之重建的道路。其道德伦理思想具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对传统社会的负面国民性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批判,发近代学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之先声;第二,不像宋明道学家那样讲玄之又玄的高妙道德“境界”,而只给人们预设了一个“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第三,他反对朱熹所说的对“狂者”要加以裁抑的观点,认为“大凡高迈亢爽之人易于入道”,主张带有个性解放意味的豪杰精神。这一切,都是顾炎武的道德伦理思想中的值得重视的近代性因素,是中国传统伦理学从道德理想主义向着经验主义或现实主义转型的重要标志。
许苏民
关键词:伦理学道德底线理性化
论王夫之法律思想中的近代性因素被引量:2
2006年
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始于明清之际。王夫之的法律思想,就从多方面突破了专制主义特权人治传统的局限,具有十分明显的近代性因素。他批判了孔子专门针对民众而言的“宽猛相济”的主张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人治原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严以治吏”的观点和“刑尤详于贵,礼必逮于下”的法律原则,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重在防止官员犯罪的立法精神;他反对程颐、朱熹、张载等人以“道德”的名义恢复上古肉刑的主张,力主废除以非人道的方式对待罪犯的专制酷刑,反对把道学家的个人意气和民众的非理性的仇恨情绪置于法律之上,体现了现代国家法律至上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的精神。他甚至还主张从国家的根本大法上“置天子于有无之外”,并主张以法律来制约君主的权力和制裁君主的不法行为,以建立一个“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裁焉”的法治社会。如此等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和思想文化向着近代转型的新的历史动向。
许苏民
关键词:王夫之法律思想近代性
"一位擎着火炬的侍女"——论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中的三大问题与九大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学科建设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三大问题时需要处理好九大关系。一是如何解决近代思想史的独立的学科属性问题,这就必须正确处理近代思想史与哲学史、文化史、学术史三大关系,既要从各自特殊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来确定其严格的学科分野,又要兼顾其互动关系;二是如何解决在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确立价值中立原则的问题,正确处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思想史与社会演进史三大关系,把历史分析与价值分析建立在价值中立的逻辑分析的基础上;三是如何解决在近代思想史研究中体现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问题,合理解决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经验主义与理想主义、传统与现代三大关系,从不同的思想流派中吸纳一切合乎中国当代时代精神的合理思想因素。
许苏民
关键词: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价值中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