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0123)
- 作品数:46 被引量:427H指数:13
- 相关作者:杜晓辉宁宁李松岩邹振玉胡时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单中心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1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接受机器人胃癌手术的患者140例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均成功,其中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98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32例,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24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8 ml,平均清扫淋巴结32枚。术后平均进流质饮食时间3.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 d,手术后并发症11例(7.9%)。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创伤小,安全可行,近期临床疗效好。
- 杜晓辉邢晓伟
-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机器人
- 体重指数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0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3.0kg/m2)、超重组(23.0 kg/m2≤BMI<27.5 kg/m2)和肥胖组(BMI≥27.5 kg/m2),比较三组临床病理因素,并分析BMI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正常体重组37例(34.6%),超重组54例(50.5%),肥胖组16例(14.9%)。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5.3%、81.9%、74.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对5年生存率有影响(均P<0.05)。BMI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P=0.039),对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BMI增加,5年生存率呈上升趋势(69.2%vs 72.0%vs93.8%,P=0.239)。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是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MI非独立危险因素(P=0.343)。结论 BMI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 邹振玉宁宁刘海亮李松岩杜晓辉李荣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体重预后
- 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径≤5cm的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行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的59例患者其中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22例(腔镜组),幵腹楔形切除术37例(开腹组)。対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別、年龄、肿瘤部位及最大直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53.95±19.59)min vs.(103.84±21.257)min,t=-8.969,P<0.001],术中失血量少[39.41(2-100)ml vs.121.35(20400)ml,Z=4.285,P<0.001],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早[1.91(1-3)d vs.3.72(2-5)d,Z=-4.871,P<0.001],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早[2.73(2-4)d vs.4.38(3-6)d,Z=-5.319,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4.55(3-6)d vs.7.70(5-10)d,Z=-6.166,P<0.001]术后4h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小[(3.13±0.97)mg/dl vs.(5.48±1.98)mg/dl,t=-6.10,P<0.001],术后4 h白介素-6升高幅度小[(8.69±2.52)ng/L vs.(14.87±3.81)ng/L,t=-6.77,P<0.001],疼痛感觉轻[(3.64±0.902)vs.(5.43±1.068),t=-6.604,P<0.001]。随访6~3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全腹腔镜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势,术后复发转移率并未明显增加在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邹贵军王迪胡时栋杜晓辉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剖腹术疗效比较研究
- 结肠癌术后肠梗阻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随访调查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肠梗阻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22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密切随访1个月,统计病人肠梗阻发生情况,回顾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运用卡方检验对单因素进行筛选,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7例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内共有19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8.37%,经影像学、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术中所见证实,19例肠梗阻病人中炎症性肠梗阻11例,机械性肠梗阻4例,麻痹性肠梗阻4例;其中年龄偏高、术前血红蛋白偏低、术前已发生肠梗阻、术前有胃肠肿物切除史、T分期偏高、左半结肠癌的病人术后1个月内肠梗阻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偏低、术前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术前无肠梗阻、无胃肠肿物切除史、T分期偏低、右半结肠癌的病人;腹腔镜手术后1个月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94,95%CI:1.019~2.664)、术前肠梗阻(OR=1.894,95%CI:1.019~2.664)、T分期(OR=5.542,95%CI:2.264~8.721)是结肠癌病人术后1个月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OR=1.894,95%CI:1.019~2.664)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结肠癌病人术后肠梗阻发生概率较高,对于高危人群应规避风险,采取例如选择合适的术式、改善病人一般情况等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 宋林杰李松岩那兴邦杨宇张红亮杜晓辉
-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影响因素
- 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内镜下肠道支架或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肠管一期吻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对比肠道支架及经肛肠梗阻导管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因梗阻性结直肠癌在结肠镜引导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导管组)或肠道支架(支架组)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肠管一期吻合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远期疗效。结果:支架组支架置入术后肠道准备时间平均(4.2±1.1)d,导管组平均(6.9±1.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中转开腹率(P=1.00)、造瘘率(P=0.12)、手术时间(P=0.14)、术中出血量(P=0.49)、左髂切口长度(P=0.21)、术后切口感染(P=0.37)、吻合口漏(P=0.18)、排气时间(P=0.62)、进流食时间(P=0.33)、术后住院时间(P=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4-47个月,平均(27.33±10.37)个月,支架组吻合口复发率为9.09%,导管组吻合口无一例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肛肠梗阻导管或肠道支架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一期肠道吻合术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肠道支架植入术较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肠道一期吻合术肠道准备方面更具优势。
- 李浩李钊邹振玉马跃王玲的杜晓辉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腹腔镜检查
- 溶瘤腺病毒抗肿瘤策略研究进展
- 2013年
- 对腺病毒基因组进行改造可以使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由此构建的溶瘤腺病毒(又称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onditionally replicative adenoviruses,CRAds)作为癌症病毒治疗的方法之一已经应用于临床试验。然而病毒溶瘤作用不强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目前多数的研究设计在溶瘤腺病毒内加载治疗基因,以增强其杀伤作用和对肿瘤微环境或免疫系统的调节,同时合理联合已有治疗方法,可提高溶瘤腺病毒抗肿瘤作用。
- 晏阳杜晓辉李荣
- 关键词:溶瘤腺病毒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细胞因子肿瘤综合治疗
- 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治疗的7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腹手术组(opensurgery,OS)38例;腹腔镜手术组(laparoscopic surgery,LAP)38例。对两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有效率为73.7%,开腹手术组为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数据进行比较,腹腔镜手术组均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在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较开腹手术疗效显著。
- 滕达李松岩宁宁杜晓辉
-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2型糖尿病手术疗效
- 术前PET-CT p-SUV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通过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标准化峰值摄取值(p-SUV)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评价PET-CT p-SUV值可否成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入院并行D2根治性手术的胃癌病人,术前PET-CT及术后病理诊断报告保存完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与PET-CT p-SUV值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肿瘤侵犯深度(P=0.035)和p-SUV值(P=0.000)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在多因素相关性分析中,p-SUV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37。结论 PET-CT p-SUV值可成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预测因子。
- 宋林杰那兴邦张红亮杜晓辉李松岩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
- 腹腔镜胃肠手术中第二助手的配合要求被引量:5
- 2012年
-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领域的广泛开展,对于手术规范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而言,腔镜手术对于团队的配合要求更高。扶镜助手在整个腹腔镜团队的培养中至关重要,对于初次接触腔镜的医师常受惑于扶镜助手身份和视角的转换。目前,国内对于腹腔镜胃肠手术术者的培训较多,本文通过对腹腔镜配合中助手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希望能够为今后腹腔镜助手培训的规范化有所启示。
- 宁宁李松岩夏绍友马冰郑一琼邹振玉滕达杜晓辉
- 关键词:腹腔镜胃肠肿瘤
- 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分期的研究现状被引量:8
- 2014年
- 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分期评估胃癌预后的均一性和适用性均显著优于淋巴结转移数量分期,其准确性与之相当,并有利于纠正淋巴结转移数量分期的偏倚。但是概念的混乱和分级标准的不一致对临床应用带来一些影响。目前对淋巴结转移率分期的研究正引起更多关注。
- 李晨杜晓辉陈凛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