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2SJB750029)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柯英祝平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2篇桑塔格
  • 1篇担当
  • 1篇行者
  • 1篇医生
  • 1篇越南战争
  • 1篇责任担当
  • 1篇摄影
  • 1篇时空旅行
  • 1篇死亡之匣
  • 1篇主题
  • 1篇自省
  • 1篇自我
  • 1篇自我超越
  • 1篇走近
  • 1篇戏剧
  • 1篇旅行
  • 1篇景观社会
  • 1篇局外人
  • 1篇荒诞
  • 1篇观看

机构

  • 6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柯英
  • 1篇祝平

传媒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语言教育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景观社会中的摄影式观看:桑塔格摄影观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苏珊·桑塔格对摄影的深度剖析是她关于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论述中最重要的部分。她认同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在景观的堆聚中退化为表象的存在,而摄影通过制造大量的影像加剧了景观的泛滥。摄影造成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以侵略和占有的形式体现出其捕食性。人们在借助摄影扩大视觉范围的同时,把现实当成潜在的照片来看,形成了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摄影式观看习惯,难以接受和融入社会生活。桑塔格尤为担忧的是,在现实被图像化的景观社会中,摄影影像只不过是消费的对象之一,消费行为最终会遮蔽影像背后的道德寓意。
柯英
关键词:摄影景观社会
走近阿尔托:苏珊·桑塔格论“残酷戏剧”被引量:2
2015年
美国作家、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论及戏剧的大多数文章中都反复提及阿尔托及其"残酷戏剧",为阿尔托研究提供了诸多富有价值的参考。她赞同阿尔托把戏剧作为实现"总体艺术"的一种形式,分析了"残酷戏剧"向传统戏剧发起的挑战,但是对于阿尔托提倡的完全弥合艺术与生活的鸿沟的观点持审慎的态度。她认为事件剧是在"残酷戏剧"的基础上进行的先锋实验,在有的方面走得甚至比"残酷戏剧"更远,而最接近阿尔托戏剧观的是韦斯的剧作《马拉/萨德》,该剧的上演是"残酷戏剧"的重要实践活动。
柯英
关键词:桑塔格残酷戏剧
“局外人”的死亡想象:《死亡之匣》中的存在与荒诞
2012年
《死亡之匣》是苏珊·桑塔格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若虚若实地展现了一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世界。主人公企图了结自己荒诞孤独的生命历程,但在死亡的临界状态,他将死亡恐惧寄托于血腥的想象,以谋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证明"我在"。其实在一个孤独的个体自杀与谋杀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宏大的时代叙事,即美国与越南之间的那场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屠杀。桑塔格以个人行为的荒诞为书写对象,矛头却直指战争的恐怖与荒唐,由此为小说镌刻下深深的时代烙印。
柯英祝平
关键词:荒诞越南战争
自由与处境:论《杰基尔医生》对《化身博士》的改写
2013年
《杰基尔医生》是苏珊·桑塔格对《化身博士》的改写,刻画了一个在战争的阴影中焦虑苦闷、心灵无所归依的现代人,为追求所谓的自由而求助于神秘的力量以获取个人的能量,在宗教理想幻灭之后甚至愿意变身为邪恶的人,以恶行来寻求救赎。主人公的两次自由征程之所以徒劳无功,是因为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生命体,不可能享有不具任何道德约束力的自由。直视个人的处境,理解自由的限制,自由其实并非遥不可及。
柯英
关键词:改写处境
自由迷局中的责任担当——《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存在主义解读被引量:4
2013年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桑塔格在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开始为人所知并谈"艾"色变之时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不可避免地镌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但其意义又远远地跨越了那个时代。桑塔格与存在主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中她融入了自己对存在主义自由观和责任观的理解,并与其后的《艾滋病及其隐喻》互为观照。在放浪形骸地享受所谓的自由后,人们不得不吞咽下这种不负责任的自由的苦果,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走出自由的迷局,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以温情化解疾病带来的各种心理危机,迈向了真正的成熟。
柯英
关键词:艾滋病存在主义
从《假人》的复制主题看自由与自主选择
2015年
在苏珊·桑塔格的短篇小说《假人》中,主人公希望通过复制自我而获得自由,用复制的假人代替自己参与社会生活,自己则退隐到社会的最底层,成为一个隐形人,从而逃避现代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焦虑。然而,假人也有自主选择和追求自由的权利,其机械人工智能的自由诉求催生了另一轮的复制。两个假人的道路实则是主人公有可能过上的不同生活,但在自我审视中,他并没有踏上真正的自由之路,这也是桑塔格这篇寓言式故事的一个反讽。
柯英
行者无疆:论《在美国》中作者的自我超越被引量:1
2013年
苏珊.桑塔格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美国》固然是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蓝本的气势恢宏的文学创作,但其中不时流露出的是作者对自我超越的渴望,她通过女主人公在表演中的自省来表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需要反省自身。作家的写作亦是一种表演,适时地从文本中抽身出来审视写作过程,有助于作家鞭策自己为读者奉献出更好的作品。在桑塔格看来,作家还应该是一个时空旅行者,能够自如地在历史与现实中穿梭,以史为鉴,关注现实问题。《在美国》的"0"章部分尤其体现了桑塔格期望通过在时空的自由转换来突破各种界限以实现作为一个作家的自我超越。
柯英
关键词:《在美国》自省时空旅行自我超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