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2491)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高利张宇魏成威李欣然吴越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脑区
  • 4篇递质
  • 4篇山羊
  • 4篇神经递质
  • 4篇活性
  • 4篇ATP酶
  • 4篇ATP酶活性
  • 4篇不同脑区
  • 3篇氯胺酮
  • 3篇麻醉
  • 2篇信号
  • 2篇信号转导
  • 2篇信号转导系统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神经元
  • 2篇转导
  • 2篇转导系统
  • 2篇咪达唑仑
  • 2篇小型猪
  • 2篇静松灵

机构

  • 1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维科生...

作者

  • 12篇高利
  • 4篇魏成威
  • 4篇张宇
  • 3篇刘子睿
  • 3篇王冠颖
  • 3篇刘沫
  • 3篇吴越
  • 3篇李欣然
  • 2篇于东序
  • 1篇王阳
  • 1篇肖建华
  • 1篇彭立颖
  • 1篇贾冰
  • 1篇李晓蕾
  • 1篇潘佳亮
  • 1篇张思学
  • 1篇于东旭
  • 1篇陈希
  • 1篇赵菁华
  • 1篇周彤

传媒

  • 6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松灵对小型猪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2021年
麻醉药发挥麻醉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特定受体使动物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发生改变实现的。因此,本试验通过观察静松灵对小型猪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静松灵产生麻醉作用的可能机制。本试验将20只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25 mL/(kg·bw)],其他组肌内注射静松灵[0.25 mL/(kg·bw)],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各脑区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静松灵会引起小型猪小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GLU和ASP在麻醉期含量下降,大脑和丘脑抑制性神经递质GLY和GABA在诱导期含量上升。根据试验结果,推测静松灵的中枢麻醉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和促进大脑、丘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相关。
马相影李晓蕾申美伦张志恒李柔茜金箫迪高利
关键词:静松灵麻醉
咪达唑仑对山羊不同脑区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咪达唑仑对山羊不同脑区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中枢麻醉的作用机制。试验用15只健康山羊,3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为试验组,试验组山羊肌肉注射14 mg/kg体重咪达唑仑。分别在给药后诱导期、麻醉期、恢复Ⅰ期和恢复Ⅱ期4个时间点,每点剖杀3只山羊取脑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脑区Ca^(2+)-Mg^(2+)-ATP酶活性。结果注射咪达唑仑能明显抑制山羊大脑、丘脑、小脑和脑干的Ca^(2+)-Mg^(2+)-ATP酶活性,这种变化趋势与山羊肌肉注射咪达唑仑麻醉后行为学变化基本一致,海马的Ca^(2+)-Mg^(2+)-ATP酶活性在整个麻醉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表明咪达唑仑的麻醉作用可能与抑制山羊大脑、丘脑、小脑和脑干的Ca^(2+)-Mg^(2+)-ATP酶活性相关。
郑宇李德潘佳亮高利
关键词:山羊咪达唑仑
右美托咪定复合强痛宁对犬的麻醉效果观察
2021年
为了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强痛宁对犬的麻醉效果,试验选取健康杂种犬6只,体重10~15 kg,实施颈部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按体重80μg/kg)和强痛宁(按体重0.1 mg/kg)。6只试验犬作为麻醉组先进行单纯麻醉试验。14 d后再次对这6只犬麻醉并进行手术试验,作为手术组,剖腹探查术2只、节育术4只(其中公犬去势术和母犬绝育术各2只)。试验犬术前不断水,禁食6~8 h,手术部位提前进行剃毛消毒。在复合麻醉前和注射药物后5,10,20,30,40,50,60 min监测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反射活动(角膜、肛门、眼睑反射),并比较单纯麻醉和麻醉后手术过程中具体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犬注射右美托咪定和强痛宁后,平均在4.1 min内进入麻醉期,麻醉持续时间比较适宜,麻醉组苏醒期为(45.00±6.11)min,手术组苏醒期为(43.25±3.14)min,手术组与麻醉组的体温变化基本相同,随着麻醉时间延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组间体温在麻醉后5~15 min内差异显著(P<0.05),但之后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时间点手术组和麻醉组犬的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呈先下降后逐渐升高趋势,两组的血氧饱和度最低在80%左右,氧合状态略差,而麻醉后10~35 min手术组血氧饱和度较麻醉组略低。麻醉后20~60 min手术组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组(P<0.05)。麻醉后5~55 min手术组与麻醉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组均为先下降后平稳回升,在麻醉组中出现平缓下降趋势;麻醉后60 min,手术组与麻醉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犬在手术期间角膜、肛门反射均未完全消失,麻醉组试验犬在注射麻醉剂的20~60 min内肛门、角膜反射表现出反应迟钝,而在15~60 min时间内,眼睑反射无反应。说明犬颈部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和强痛宁,可顺利完成
申美伦连慧敏张志恒马相影李柔茜金箫迪高利
关键词:复合麻醉肌肉注射
RP-HPLC法测定山羊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检测方法,试验采用RP-HPLC测定山羊海马中4种单胺类神经递质,色谱条件为Symmetry C18(4.6×1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与去离子水(含40 mmol/L醋酸钠、30 mmol/L柠檬酸、0.2 mmol/L EDTA-2Na、0.4 mmol/L辛烷磺酸钠)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然后进行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在15 min内,4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分离完全,在2~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在0.99以上;变异系数在2.7%~3.8%之间;平均回收率在90%以上。说明该方法的稳定性、重现性良好。
王阳张思学高利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单胺类神经递质山羊
噻拉嗪对山羊不同脑区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研究噻拉嗪对山羊不同脑区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噻拉嗪麻醉山羊的中枢作用机制。试验将25只山羊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共5组。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 m L,试验组肌肉注射噻拉嗪12.8 mg/kg体重。10 min后、山羊倒地、翻正反射消失后、翻正反射恢复后和翻正反射恢复后6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羊各脑区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大脑皮质、丘脑的Na+-K+-ATP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0.1%和21.9%(P<0.01);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内Ca2+-Mg2+-ATP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6.5%、38.6%、35.1%、36.9%和37.9%(P<0.01)。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两种ATP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噻拉嗪通过大脑皮质和丘脑Na+-K+-ATP酶及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内Ca2+-Mg2+-ATP酶活性作用的改变起麻醉作用。
高利张宇魏成威刘子睿吴越于东序刘沫姜仁礼李欣然王冠颖
关键词:山羊NA+-K+-ATP酶
噻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DA及NE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噻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噻拉嗪的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各脑区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含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60 mg/kg体重噻拉嗪后,麻醉组大脑、小脑、脑干、丘脑、海马内NE含量降低,差异显著(P<0.05),其中大脑、丘脑、海马内DA含量降至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小脑、脑干内DA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大脑、小脑、脑干、丘脑、海马内NE含量和大脑、丘脑、海马内DA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噻拉嗪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于东序吴越刘子睿张宇魏成威刘沫姜仁礼李欣然王冠颖高利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神经递质
噻拉嗪对大鼠离体脑神经元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研究噻拉嗪对离体神经元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噻拉嗪麻醉机制,为临床麻醉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试验分离培养胎鼠脑皮质神经元,在培养第8天加入浓度为15、25、35μg/mL和45μg/mL噻拉嗪,分别在加药后0、5、10、15、20、25、30、45、60、90 min和120 min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离体神经元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噻拉嗪作用于离体培养的神经元后可见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5 min时,15、25μg/mL和45μg/mL组Na^+-K^+-ATP酶活性与0 min比分别降低了63.72%,66.77%和64.63%(P<0.01),这3组酶活性的最高值较最低值分别升高了188.9%、208.4%和181.8%(P<0.01)。35μg/mL组在15 min时为最低值,下降了67.04%(P<0.01),且最高值较最低值上升了196.2%(P<0.01)。不同浓度组Ca^2+-Mg^2+-ATP酶活性均在25 min降至最低值,分别较0 min下降了42.81%、68.91%、87.67%和80.14%(P<0.01)。4个组的最高值较最低值分别上升了46.95%、104.2%、420%和170.8%(P<0.01)。结果表明,噻拉嗪通过显著降低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来发挥麻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神经元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状态有关。
陈宇杜雪曼连慧敏唐赛男刘文瀚赵菁华高利
关键词:NA^+-K^+-ATP酶CA^2+-MG^2+-ATP酶
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本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ATP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氯胺酮的中枢麻醉机制。体外培养怀孕16-18 d的胎鼠神经细胞,至第8天直接给予3种不同浓度的氯胺酮,使用超微量ATP酶测定试剂盒,检测胎鼠海马中ATP酶的活力。结果显示,海马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这种抑制作用的程度具有剂量依赖的趋势。据此推测氯胺酮的麻醉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有关。
周彤曹馨方陈希陈蕊刘沫张宇魏成威吴越于东旭刘子睿姜仁礼李欣然王冠颖肖建华高利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NA+-K+-ATP酶
氯胺酮对发育期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的影响
2022年
为探讨氯胺酮麻醉对发育期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的影响。7日龄SD大鼠连续注射氯胺酮,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细胞因子含量;Western blott和qPCR法检测焦亡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大鼠肝脏结构受损、肝功能指标降低、氧化应激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加、细胞焦亡水平(NLRP3、ASC、caspase-1和GSDMD蛋白和mRNA)上调。可知,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参与氯胺酮诱导肝损伤的发病过程,为氯胺酮在兽医临床应用及肝损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张志恒白荟申美伦邱迪李思瑶高利
关键词:氯胺酮肝损伤氧化应激
静松灵对小型猪脑区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
2021年
以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探究静松灵对小型猪主要脑区中NO-cGMP信号系统的影响。将20头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5头,其余为静松灵(T1=15 min、T2=45 min、T3=75 min)试验组各5头。收集不同脑区组织后测定NO含量、NOS活性与cGMP含量。结果显示,注射静松灵后会使小型猪不同脑区中NO含量、NOS活性与cGMP含量均下降。在大脑皮质、丘脑、海马和脑干4个脑区内NOS活性均下降,而在海马和丘脑内NO含量与大脑皮质和脑干内cGMP含量会出现显著降低。结果表明,静松灵的麻醉作用可以显著抑制NO-cGMP信号转导系统。
申美伦张宇马相影张志恒李柔茜金箫迪高利
关键词:小型猪静松灵环磷酸鸟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