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6122)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金志华金庆超李宁慧岑沛霖朱惠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普那霉素
  • 2篇诱变
  • 2篇产生菌
  • 1篇调控基因
  • 1篇定向进化
  • 1篇新基因
  • 1篇选育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杂交
  • 1篇质体
  • 1篇斯文
  • 1篇同源
  • 1篇纳他霉素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重排
  • 1篇褐黄孢链霉菌
  • 1篇复合诱变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金志华
  • 4篇金庆超
  • 2篇李宁慧
  • 1篇朱惠
  • 1篇黄翔和
  • 1篇贾波
  • 1篇梅乐和
  • 1篇金欣
  • 1篇姚善泾
  • 1篇岑沛霖
  • 1篇洪小伟
  • 1篇徐波
  • 1篇郑喜
  • 1篇黄柯

传媒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普那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被引量:23
2006年
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11-2在含0.5%甘氨酸的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到对数生长期,收集菌丝体,经2mg/ml溶菌酶在30℃下作用90min可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其再生率为5.1%。始旋链霉菌11-2原生质体经UV诱变并在含普那霉素的再生平板上筛选普那霉素抗性菌株,从中获得一高产突变株始旋链霉菌ZP-07,普那霉素产量达到1.59g/L,比出发菌株提高101.3%。
朱林东金志华
关键词:普那霉素原生质体诱变
普那霉素高产相关基因的筛选被引量:3
2008年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产生的一类临床上应用的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目前,由于对引起普那霉素产量变化的分子机理知之甚少,从而大大限制了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来大幅度提高该抗生素产量的研究发展.本研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Ⅱ单酶切处理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以普那霉素高产重组菌株为材料进行了抗生素高产相关基因的挖掘研究.以原始菌株ATCC25486为对照,筛选出2个仅在高产菌株中特异扩增的多态性DNA片段.进一步的DNA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表明:1个与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基因afsK具有高度的同源性,GenBank收录号为EU123927;另1个是脱氧核糖核酸外切酶编码基因exoSC的同源片段,GenBank收录号为EU123928.因此,这2个DNA片段是与普那霉素产量变化密切相关的新基因,这2个基因的DNA序列的变异应与普那霉素产量的增加密切相关.本研究从普那霉素高产这一生物表型出发,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抗生素高产相关新基因,可进一步从基因变异方面揭示了普那霉素高产的分子机理.
金庆超金志华徐波李宁慧姚善泾
关键词:普那霉素
一种与抗生素调控基因afsk高度同源的新基因——Spy1的克隆被引量:1
2009年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产生的一种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国外对普那霉素的基因工程研究甚少,国内尚属空白,这阻碍了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提高普那霉素产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柯斯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出了与普那霉素高产密切相关的新基因所在的柯斯质粒,并通过酶切分析和Southern杂交确定了该基因所在的酶切片段,对酶切片段进行亚克隆测序,获得了与天蓝色链霉菌中抗生素调控基因afsk同源新基因的全长克隆,该新基因包含有1个2 12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08个氨基酸的蛋白,命名为Spy1.对该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洪小伟金志华金庆超郑喜黄柯梅乐和
关键词:普那霉素SOUTHERN杂交
DNA家族改组技术的进展及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DNA家族改组(DNA family shuffling)是一项高效的体外进化技术,该技术利用自然界中具有同源序列的基因家族——如来自不同种属的相同基因以及同一种属的相关基因等进行改组,为蛋白质定向进化和结构——功能关系分析等研究提供了有效获得突变文库的方法。近年来,DNA家族改组技术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应用领域日益扩展,在生物合成途径的改造、植物抗病能力的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医药工业的发展、异源表达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这项技术在近年来的新发展和新应用,并展望了DNA家族改组技术的发展前景。
金欣金庆超金志华
关键词:定向进化
复合诱变法选育普那霉素高产菌株
2008年
以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ZP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并结合普那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理化筛选,选育到一株高产突变菌株UN2056,其普那霉素产量达到1490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5.7%。传代试验表明该高产突变菌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高产突变株UN2056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试验,其平均发酵产量达到1645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0.8%。
李宁慧黄翔和金庆超贾波金志华
关键词:普那霉素复合诱变
纳他霉素产生菌基因组重排育种被引量:24
2006年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SG-1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并筛选链霉素抗性菌株,获得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在上述高产突变株中选择4株作为亲本进行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一株重排菌株S.gilvosporeus GS-74的纳他霉素产量为3574mg/L,为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的153%,比原始出发菌株SG-1提高1.17倍。关键词:纳他霉素;褐黄孢链霉菌;
朱惠金志华岑沛霖
关键词:纳他霉素褐黄孢链霉菌基因组重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