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6207)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范晓伟巨福军王方张仙平唐向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原工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热泵
  • 12篇热泵热水
  • 12篇热泵热水器
  • 12篇热水
  • 9篇工质
  • 8篇热泵系统
  • 8篇混合工质
  • 8篇泵系统
  • 7篇R744
  • 7篇传热
  • 7篇传热窄点
  • 6篇制冷
  • 6篇制冷剂
  • 6篇冷剂
  • 6篇非共沸
  • 5篇共沸混合工质
  • 5篇非共沸混合工...
  • 4篇混合制冷
  • 4篇混合制冷剂
  • 4篇R290

机构

  • 17篇中原工学院
  • 8篇郑州大学
  • 7篇河南工程学院
  • 5篇东南大学
  • 1篇济源职业技术...

作者

  • 16篇范晓伟
  • 10篇巨福军
  • 7篇王方
  • 6篇张仙平
  • 3篇唐向阳
  • 2篇王凤坤
  • 2篇王团结
  • 1篇魏新利
  • 1篇陈爱东
  • 1篇杨磊
  • 1篇李洪欣
  • 1篇陈洁
  • 1篇徐菂
  • 1篇张鹿
  • 1篇陈圣光
  • 1篇赵成明
  • 1篇张红林
  • 1篇吴金河
  • 1篇张晓静

传媒

  • 4篇热科学与技术
  • 3篇中原工学院学...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建筑热能通风...
  • 2篇制冷与空调
  • 1篇节能技术
  • 1篇低温工程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工程...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氧化碳/丙烷用于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丙烷(R290)自然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 R22、R134a、R410A和 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21/79,系统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COPh)比 R22系统提高了10.46%、比 R134a系统提高了22.67%、比R410A系统提高了11.93%、比 R407C系统提高了9.52%;在10%~35%、0%~35%、10%~35%和10%~35%的 R744质量配比内,R744/R290可分别实现对四种常见热泵工质的替代;在最优质量配比下,R744/R290系统的冷凝压力低于 R410A系统,压比仅为3.271,排气温度为80.9℃。
范晓伟巨福军张仙平王方
关键词:非共沸混合工质热泵热水器传热窄点
R744/R290/R600a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对热泵系统,提出将R744/R290/R600a三种天然工质组成的混合物替代现有制冷剂。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计算分析不同配比下混合工质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并分别与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热泵系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R600a在最优配比下,系统制热性能系数为4.514,比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系统分别增加20.50%,35.15%,41.50%和9.67%;系统冷凝压力比R22,R290和R744/R290(21%/79%)系统分别降低45.34%,41.20%和55.47%;新的混合工质不仅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运行压力,可以作为热泵工质的替代物。
范晓伟徐菂王方
关键词:热泵混合工质传热窄点COP
R744/R600a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研究环保混合制冷剂R744/R600a应用于热泵系统的可行性,在直热式水源热泵系统实验台上对R744充注质量分数在3%~11%的五种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744充注质量分数的变化对热泵系统的COPh、制热量和排气温度等性能参数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热泵名义工况下,混合工质的最优R744充注质量分数为7%,其对应的系统COPh和制热量相比R600a系统均明显提高,而其排气温度则明显降低。
范晓伟欧阳怀瀑巨福军邝阿敏马胜飞张纪军
关键词:热泵热水器R744R600A混合制冷剂
R744系统管翅式蒸发器换热性能的优化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稳态分布参数法,建立了R744系统管翅式蒸发器模拟程序,计算分析了管内制冷剂侧换热系数和压降梯度沿管长的变化特点;通过对管翅式蒸发器结构参数进行敏感性计算分析,得出了传热系数、换热量、制冷剂侧压降以及冷重比等参数与蒸发器主要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优化后的管翅式蒸发器在换热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空间体积缩小了24.86%,传热系数提高了5.17%,单位面积换热量提高了15.58%.
陈圣光范晓伟王凤坤张仙平
关键词:R744结构参数
加入少量R290对R744热泵热水器性能变化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针对R744热泵热水器系统,考虑系统部件结构参数,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加入少量R290对R744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变化的影响,发现当加入3%的R290时,相比纯R744装置,系统性能最优,其系统制热系数略有增加,最优放热侧压力稍有降低,并预测分析了该配比下,热汇水出水温度为45℃、50℃、55℃、60℃、65℃时系统主要循环性能。结果表明,在纯质R744中加入少量R290组成混合工质既可以提高系统循环性能,又能降低系统放热侧压力。
范晓伟张晓静张仙平王方
关键词:R744R290热泵热水器仿真模型
R32/R290混合制冷剂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循环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290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统特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混合制冷剂R32/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16/84,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h为4.644,较R22系统提高了6.7%,分别比纯质的R32和R290系统高出3.2%和16.8%;在最优质量配比下,系统冷凝压力为2.308MPa,系统压比为2.793,压缩机排气温度为71.88℃。
范晓伟郭壮雨巨福军王方吴金河
关键词:混合制冷剂热泵热水器传热窄点
R744混合自然工质热泵系统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EES(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软件建立了跨临界循环混合工质热力学模型,以中原地区典型城市—郑州的气象和水文条件模拟R744/R290自然混合工质热泵系统的性能,基于计算数据,对总当量变暖影响(TEWI)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不带回热器跨临界R744/R290热泵热水装置的最优制热COP可达4.104.经计算,用于郑州地区的年平均制热COP为4.202.与其他常规能源热水器相比,R744/R290热泵热水装置CO2排放量平均可减少36.39%.论文还计算并探讨了回热器和压缩机等熵效率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R744/R290热泵热水装置具有能效高且环保的优点.
张仙平杨磊魏新利王方陈爱东
关键词:R744热泵TEWI雾霾
二氧化碳/二甲醚混合工质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二甲醚(RE170)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R22、R134a、R410A和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在R744/RE170质量配比为30/70下,系统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最大,其值为4.922,分别比R22、R134a、R410A和R407C系统提高了17.53%、30.52%、19.09%和16.52%;此时,系统的冷凝压力为2.276MPa仅高于R134a系统,压缩机压比为3.708,压缩机出口工质排气温度为92.6℃。
范晓伟巨福军王方张仙平
关键词:非共沸混合工质R744热泵热水器
R32/R1234yf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在热泵热水器的名义工况下,对R32/R1234yf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R32/R1234yf的最优质量配比为60/40,使制热性能系数达到最大值4.727,较R22系统增大8.64%;在最优质量配比下,R32/R1234yf系统的单位容积制热量、单位质量制热量和冷凝压力均比R22系统大,但其压比和排气温度均低于R22系统。
范晓伟张鹿唐向阳巨福军
关键词:热泵热水器制冷剂R32
R32/R1233zd(E)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R1233zd(E)是一种环保、无毒、不可燃的新型制冷剂,本文将R32与R1233zd(E)混合用于替代热泵热水器传统制冷剂R22。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1233zd(E)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混合工质在计算配比范围内COPh均大于R22系统,并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对应于质量配比分别为90/10和46/54,R32/R1233zd(E)的最优质量配比为90/10。在最优配比下,系统制热系数COPh值为4.793分别比纯质制冷剂R22、R32系统的COPh增加10.2%、6.6%。新型混合制冷剂R32/R1233zd(E)很有潜力成为新的热泵替代制冷剂。
范晓伟郭壮雨李洪欣赵成明付一珂
关键词: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热泵热水器传热窄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