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6105)

作品数:18 被引量:109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存文王为国吴元欣陈文张俊峰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化工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生物柴油
  • 16篇柴油
  • 9篇甲醇
  • 8篇酯交换
  • 6篇超临界甲醇
  • 5篇酯交换反应
  • 4篇酯交换法
  • 3篇菜籽
  • 3篇超临界
  • 2篇液相
  • 2篇液液相平衡
  • 2篇油菜
  • 2篇油菜籽
  • 2篇原位
  • 2篇溶剂
  • 2篇相平衡
  • 2篇共溶剂
  • 2篇管式
  • 2篇管式反应
  • 2篇管式反应器

机构

  • 17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武汉化工学院

作者

  • 18篇王存文
  • 16篇王为国
  • 10篇吴元欣
  • 8篇陈文
  • 7篇张俊峰
  • 6篇池汝安
  • 5篇李世荣
  • 4篇唐正姣
  • 4篇汪铁林
  • 3篇赵安民
  • 2篇丁一刚
  • 2篇郭嘉
  • 2篇周俊锋
  • 2篇喻发全
  • 2篇刘启栋
  • 1篇陈苏芳
  • 1篇王成成
  • 1篇刘少文
  • 1篇张俊锋
  • 1篇应卫勇

传媒

  • 5篇武汉工程大学...
  • 4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化工科技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石油化工
  • 1篇Chines...
  • 1篇湖北省化学化...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临界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单管扩大试验被引量:5
2008年
在小试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百吨级超临界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单管扩大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反应系统、产品精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3个部分。以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进行了扩大试验,考察了在连续反应条件下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中不同反应条件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运行良好,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0℃,反应压力15 MPa,反应停留时间1 200 s,醇油摩尔比为40∶1,在该条件下,生物柴油收率可达95%。反应物的混合状况对酯交换反应有重要影响。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扩大试验装置中反应混合物流动的雷诺数是小试的2倍,传质系数增大,甲酯收率显著高于小试结果。
汪铁林王存文赵安民王为国张俊峰
关键词:超临界甲醇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甲醇-甘油液液相平衡数据的关联与预测被引量:3
2008年
用Othmer—Tobias关联式检验了25~55℃范围内麻疯树油甲酯-甲醇-甘油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的可靠性。用UNIFAC-LLE、UNIFAC-Dortmund和GSP—LLE模型预测了麻疯树油甲酯-甲醇-甘油三元液液体系的相平衡,按质量分数计的均方偏差为10%~16%。通过调整UNIFAC—LLE中反映体系特征的基团-CH=CH-、-CH2COO-、-OH间的交互作用参数,在25℃、35℃、45℃和55℃下,按质量分数计的均方偏差分别降至2.13%、2、76%、2、65%和8.34%,组分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83%、2.24%、2.16%和6.17%,预测效果明显改善。
唐正姣王存文王为国郭嘉吴元欣
关键词:UNIFAC生物柴油液液相平衡
填料对水平管中甲醇植物油混合过程的影响
2008年
甲醇与植物油的混合状况与其相应的生物柴油的制备密切相关,研究了填料对水平管中甲醇植物油混合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填料的加入,促进了两相的混合,其中金属填料最有利于促进两相的混合,陶瓷填料次之,塑料填料最差;有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好于无预混合器的,T型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优于Y型预混合器;甲醇和植物油摩尔比值越大,越不利于两相的混合。研究结果对生物柴油的连续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马家玉王存文王为国陈苏芳张俊锋
关键词:水平管填料生物柴油
甲醇-大豆油二组分物系临界参数的计算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对甲醇-大豆油二组分物系的临界参数采用 Lyderson 基团贡献法和 Prausnitz 混合规则进行计算,计算临界温度的平均误差为2%结合甲醇-大豆油二组分物系临界参数的计算结果,对由甲醇和大豆油制生物柴油的管式反应器中的流体相态进行了分析。管式反应器沿轴向依次分为扩散区、互溶区和分相区;反应温度影响甲醇和大豆油混合状况和相态的轴向分布,进而影响生物柴油收率;反应压力影响物系的密度和油脂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从而影响相态的轴向分布和生物柴油收率;利用管式反应器制生物柴油较适宜的操作条件在物系的临界点附近。
赵安民王存文汪铁林王为国张俊峰
关键词:生物柴油管式反应器甲醇大豆油
微酸强化超临界甲醇法连续化合成生物柴油被引量:4
2009年
超临界甲醇法合成生物柴油的苛刻反应条件制约其大规模工业化。加入微量酸可提高反应速率,降低苛刻的反应条件,且不会带来后续分离问题。实验在温度270—360℃,压力9—15 MPa,停留时间300—1 300 s,醇油摩尔比(20∶1)—(40∶1)的条件下,研究了加入油酸、硬脂酸和微量磷酸对过程的强化,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磷酸是最佳的酸性催化剂,在磷酸催化的条件下,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00℃、压力13 MPa、停留时间700 s、醇油摩尔比30∶1,磷酸加入量为使大豆油酸价为15 mg/g(以每g大豆油KOH质量计)的加入量。在此条件下,脂肪酸甲酯的收率达到95%以上。
赵安民王存文汪铁林王为国张俊峰
关键词:生物柴油超临界
超临界条件连续操作制备生物柴油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06年
生物柴油是用动植物油脂或长链脂肪酸与甲醇等低碳醇合成的脂肪酸酯。是一种新兴的替代能源。对在压力9~21MPa、温度260~400℃的超临界甲醇条件下在连续化装置中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讨论了不同的反应时间、温度、压力及摩尔比对大豆油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操作的转化率比超临界条件下高压釜中间歇式操作低,这主要是由于甲醇与大豆油的混合状况不好引起的,井提出了在甲醇中添加有机溶剂、采用更好的混合器等改进方法。
刘启栋王存文王为国吴元欣张俊峰池汝安李世荣丁一刚
关键词:生物柴油甲酯酯交换超临界
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混合体系的粘度测定及关联被引量:4
2009年
在常压下采用NDJ-7旋转式粘度计测定了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相关混合体系在288.15~365.15K下的粘度,包括大豆油和生物柴油,甲醇和甘油,甲醇、大豆油和生物柴油三个混合体系.结果表明:混合溶液的粘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并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三个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进行了关联,关联结果良好,可以用来计算不同组成和不同温度下这些混合体系的粘度.
薛奎玲陈文王为国王存文张俊峰
关键词:生物柴油粘度混合物最小二乘法
油菜籽与超临界甲醇原位萃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被引量:11
2006年
以油菜籽和甲醇为原料,在甲醇的超临界状态下进行原位萃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产物的主要组成以及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原料比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主要由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肪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构成;并发现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菜籽与甲醇的质量比是影响甲酯产率的主要因素,在菜籽与甲醇质量比为1∶4,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分别为14 MPa和280℃时,萃取和酯交换反应可同时在10 m in内完成,且油菜籽中所含的油脂转化率可达到94.3%。
陈文王存文王为国吴元欣池汝安李世荣许克洋胡平马连姣
关键词:生物柴油超临界甲醇酯交换法油菜籽原位
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对以食用菜籽油、甲醇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了生物柴油。结果表明,谈生物柴油的主要组分为:油酸甲酯、9-二十二烯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9-二十烯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强烈搅拌条件下,当温度为70℃、NaOH用量为1.0%、醇油摩尔比为8:1、反应时间为2~3h时,菜籽油的转化率可达到94%。
陈文王存文张圣利
关键词:菜籽油生物柴油酯交换法
原位ATR红外光谱研究超临界条件下酯交换反应过程与机理被引量:2
2011年
在温度15℃~300℃和压力0.1 MPa~25 MPa下,采用原位AT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红外光谱技术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甲醇、乙醇和丙醇的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化学键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及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醇油的混合与酯交换反应过程与机理。纯物质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压力高于14 MPa时,随温度由15℃升高到250℃,甲醇、乙醇和丙醇的分子间氢键减弱,减弱程度最大的温度为75℃~225℃;但温度升高对甲基的振动没有影响,当温度超过225℃后,甲醇的羟基振动峰发生明显分峰,而乙醇和丙醇的羟基振动峰未发现分峰变化;在整个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三油酸甘油酯的红外光谱图未发生明显变化。醇油混合与酯交换反应过程的红外研究表明,在14 MPa时,当温度超过185℃后甲醇与三油酸甘油酯完全互溶,两者形成均相;当混合体系温度超过220℃时,甲醇与三油酸甘油酯开始发生酯交换反应。因此,超临界甲醇条件下的酯交换是均相反应,而且氢键变化不是导致酯交换反应的主要原因,高温高压条件下C-OH键振动形式的变化,即出现C+…O-…H+振动使小分子醇的亲电性和亲核性均增强是导致超临界无催化酯交换反应快速进行的主要原因。
陈文王存文刘少文吴元欣唐正姣
关键词:反应机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