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43610011)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赵永成刘强由莉李克秋王继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单细胞
  • 5篇单细胞凝胶
  • 5篇凝胶
  • 5篇细胞
  • 4篇单细胞凝胶电...
  • 4篇电泳
  • 4篇凝胶电泳
  • 3篇易感性
  • 3篇双链
  • 3篇双链断裂
  • 3篇个体易感性
  • 3篇DNA双链断...
  • 2篇单细胞凝胶电...
  • 2篇蛋白
  • 2篇血型糖蛋白
  • 2篇血型糖蛋白A
  • 2篇中毒
  • 2篇糖蛋白
  • 2篇突变
  • 2篇慢性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职业病...

作者

  • 8篇刘强
  • 8篇赵永成
  • 4篇王继先
  • 4篇姜恩海
  • 4篇李克秋
  • 4篇由莉
  • 4篇李进
  • 3篇唐卫生
  • 3篇王知权
  • 3篇石大伟
  • 3篇樊飞跃
  • 2篇顾金龙
  • 1篇赵万欣

传媒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7
  • 4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离体和整体照射致细胞DNA断裂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整体照射与离体照射导致小鼠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的一致性,作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辐射生物剂量学的前期研究。方法采用双层铺胶法进行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小鼠淋巴细胞整体与离体照射后的DNA双链断裂,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SPSS12.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彗星头部DNA%(HDNA%)、尾部DNA%(TDNA%)、彗星全长(CL)、尾长(TL)、尾矩(TM)和Olive尾矩(OTM)在整体照射和离体照射组之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离体血γ射线照后即刻进行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整体照射的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
刘强姜恩海李进唐卫生王知权赵永成樊飞跃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DNA双链断裂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辐射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索新的简便、快捷的辐射生物剂量学方法,用于急性辐射事故早期生物剂量估算。方法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断裂,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主要观察彗星头部DNA%(HDNA%)、尾部DNA%(TDNA%)、彗星全长(CL)、尾长(TL)、尾矩(TM)和Olive尾矩(OTM)等指标,SPSS12·0软件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结果上述指标均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以OTM指标的拟合优度最佳。结论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CASP软件的应用,有望成为新一代辐射生物剂量计。
刘强姜恩海李进唐卫生王知权赵永成樊飞跃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辐射生物剂量计DNA双链断裂
血型糖蛋白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关系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检测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与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分离、固定122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GPA变异分析,计算GPA突变频率并分析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关系。结果慢性苯中毒工人的GPA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的苯作业工人,并且慢性苯中毒危险性与GPA基因突变之间有显著的趋势关系(GPANN:趋2势=5.503,P=0.019;GPANO:趋2势=4.028,P=0.045),随着GPA基因突变频率的增加,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性相应增加。结论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关系密切,GPA基因突变频率的增加使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危险升高,该指标有预测苯中毒危险以及苯诱发肿瘤风险的潜力。
赵永成由莉李克秋刘强石大伟顾金龙王继先
关键词:慢性中毒血型糖蛋白A
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的研究
2010年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胞质阻断微核法检测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探讨检测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和发生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有效指标。方法选用各地已经确诊的慢性苯中毒患者40人为慢性苯中毒组,同单位的苯作业人员82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单细胞凝胶电泳的彗星尾长、CB微核以及CB微核+3AB指数等指标;选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指标。结果两组之间CB微核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033,P=0.003);此外,苯作业工人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随3AB指数降低而升高(χ2趋势=9.100,P=0.003)。结论检测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应优选CB微核作为初筛指标,并且3AB指数在苯作业工人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评价中有意义。
由莉范亚光刘强李克秋王继先赵永成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法个体易感性
影响苯作业工人GPA基因突变频率的相关因素
2007年
目的应用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等指标探寻影响苯作业工人GPA基因突变频率的相关因素,探讨该指标用于预测苯中毒风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固定群体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慢性苯中毒工人40例及其对照82例,分离、固定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GPA突变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GPA基因突变频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苯中毒组GPA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GPA基因突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工龄、苯接触累积评分与苯作业工人GPA基因突变频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3-氨基苯甲酰胺(3AB)指数与GPA基因突变频率之间呈负相关(GPANO:r_s=-0.589,P<0.01;GPANN:r_s= -0.61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苯接触和个体易感性因素进入模型,决定系数R^2=0.819。结论苯接触和个体易感性因素是影响GPA基因突变频率的重要因素。苯接触水平越高,GPA基因突变频率越高;个体的易感性越强,GPA基因突变频率越高。
由莉赵永成赵万欣刘强李克秋石大伟顾金龙王继先
关键词:基因GPA突变个体易感性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与修复在辐射生物剂量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索细胞DNA辐射损伤后离体修复与整体修复的关系,拟合修复曲线,在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中结合应用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提高剂量估算的准确性。方法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 Gyγ射线辐照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和人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分别拟合DNA修复曲线,并对二者曲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人外周血和小鼠辐照后,随照后时间的推移,DNA损伤的修复增加,残余损伤逐渐减少,呈明显的时相-效应关系。人淋巴细胞辐照后体外修复曲线方程模型与动物体内修复曲线方程模型均以对数方程为最佳,分别为:小鼠:Y_(TM)=55.8256-10.792 InX(R^2 =0.629,P<0.01)和Y(OTM)=25.4173-4.5273 InX(R^2=0.661,P<0.01);人:Y_(TM)=30.2427- 7.3836 InX(R^2=0.686,P<0.01)和Y_(OTM)=17.9772-3.9125 InX(R^2=0.752,P<0.01)。结论人淋巴细胞离体辐照后的修复过程可基本反映体内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水平与速度,修复曲线可以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时的参考。
刘强姜恩海李进唐卫生王知权赵永成樊飞跃
关键词:DNA损伤DNA修复彗星试验
应用血型糖蛋白A基因突变分析技术探讨发生慢性苯中毒危险的相关因素
2007年
目的应用血型糖蛋白A(glycophrin A,GPA)基因突变分析技术探讨苯作业工人发生慢性苯中毒危险的相关因素,为苯危害的评价和慢性苯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固定122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GPA变异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个体易感性与慢性苯中毒的关系。结果GPA基因突变频率与作为反映个体易感性的3-氨基苯甲酰胺(3AB)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苯中毒组的GPA基因突变频率与3AB指数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对照组的GPA基因突变频率与3AB指数之间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苯接触相近的情况下,慢性苯中毒组的GPA NΦ和GPA NN基因突变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2和0.035),证实了苯接触不是影响GPA基因突变频率、导致苯作业工人发生慢性苯中毒的惟一因素。慢性苯中毒组由于其DNA损伤修复能力较低,个体易感性较强,个体DNA损伤修复能力低下使其接触苯时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增加。
赵永成由莉李克秋刘强石大伟王继先
关键词:苯接触个体易感性慢性苯中毒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检测DNA损伤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细胞DNA辐射损伤后离体修复与整体修复的关系,拟合修复曲线,提高剂量估算的准确性。方法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Gy γ射线辐照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和人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分别拟合DNA修复曲线并对二者曲线...
赵永成刘强姜恩海李进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DNA损伤修复DNA双链断裂电离辐射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