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43)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张世民丁锐徐伟刘旭东李天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包头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第四纪
  • 5篇晚第四纪
  • 2篇地貌
  • 2篇地震
  • 2篇断错地貌
  • 2篇中段
  • 2篇阶地
  • 2篇河流阶地
  • 2篇洪积扇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带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填图
  • 1篇第四纪活动
  • 1篇东段
  • 1篇遥感解译
  • 1篇夷平面
  • 1篇砂砾石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包头市地震局

作者

  • 5篇张世民
  • 3篇丁锐
  • 2篇刘旭东
  • 2篇龚正
  • 2篇徐伟
  • 2篇李天龙
  • 1篇吕志强
  • 1篇聂宗笙
  • 1篇张路
  • 1篇任云
  • 1篇刘志明
  • 1篇毛昌伟
  • 1篇杜成龙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Earthq...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年份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山系构造隆起的地貌表现被引量:11
2010年
龙门山山系是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造山作用的体现,是理解青藏高原向东扩展动力学过程的窗口。龙门山隆升机制研究因而成为青藏高原地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形成了地壳缩短与下地壳管道流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进一步的讨论期待着对龙门山隆升特征作出更深入地认识。夷平面与河流地貌忠实地记录了山地隆升的过程,其形态能够客观地反映山地隆升的几何特征。文章通过数字高程资料分析了龙门山地区的第三纪夷平面,并沿横穿龙门山的大渡河流域测量了河流阶地、山麓剥蚀面及其同期宽谷地貌。夷平面、宽谷地貌与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显示,晚新生代以来,龙门山山系一方面相对东侧四川盆地发生显著的冲断式隆升,隆起幅度达4500m左右;同时相对青藏高原腹地发生了一定的挠曲式隆升,挠曲的枢纽大致沿龙日坝断裂带展布,隆起幅度为500m至1000m,即龙门山山系的构造隆升由东翼的冲断作用与西翼的挠曲作用联合完成,龙门山山系因而构成了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一道地形屏障。文章最后讨论了导致龙门山山系拱曲冲断作用的可能因素,包括上地壳的断弯褶皱作用、下地壳物质上涌作用和地表侵蚀导致的重力均衡效应。鉴于沿龙门山隆升带东西两翼发现了纵向逆冲断裂或逆走滑断裂,而没有发现纵向张性构造,推断断弯褶皱可能为主导因素。
张世民丁锐毛昌伟吕志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龙门山夷平面河流阶地
口泉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最新活动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航、卫片解译与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对口泉断裂中段(上神泉至杨家窑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野外调查表明,口泉断裂中段在禅房以北断错了T1阶地砂土卵砾石层,最顶部一直断错至阶地上覆的黑垆土层下部。最大垂直断距位于小峪口至楼子口一带,不小于3m,向南北两侧分别至大峪口、鹅毛口的垂直位移衰减分别为0.50m、0.25m,表明小峪口至楼子口一带为中段活动中心。根据测年结果,确定中段最新活动发生在距今7.71ka~3.00k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中段晚第四纪最新活动进行了探讨。
徐伟刘旭东张世民
关键词:断错地貌
内蒙古包头市区大青山山前断裂地震活动断层初步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通过多年来野外考察及断层活动事件年代测定,现已初步查明,包头市区座落在大青山山前断裂西段全新世地震活动断层上。该地震活动断层展布于山前Ⅱ级或Ⅰ级台地前缘,由一系列地震断层、地震陡坎、地震崩积楔、地震充填楔、地裂缝及沙土液化等地震形变遗迹组成,构成规模较大、连续性好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地震断层呈直线型或宽缓弧形斜列延伸,错断全新统及最新地貌面,为一系列断面向南倾斜的正断层及阶状正断层,断层面平整,具垂直擦痕,断层带往往为砂砾、角砾或沙土充填,显示为主要在张应力作用下断层经历5次活动、正倾滑运动而形成。最新一次活动事件为公元849年地震。根据对全新世地震活动断层的活动特征、活动期次的划分及强震复发间隔的初步研究,以及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包头市区地震危险性应该引起相当的关注。
聂宗笙任云刘志明杜成龙丛培历
关键词:大青山山前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
五台山北麓南峪口段晚第四纪洪积作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2年
山前洪积作用受控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与基准面变化等因素,区分各因素的贡献是河流地貌学的研究热点。山西地堑系五台山北麓地区,山前断裂活动强烈,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不小于1mm/a;另外,研究区为半干旱地区,第四纪黄土地层中黄土与古土壤颜色反差大,反映该地区第四纪气候波动显著,为开展研究热点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与探槽建立了五台山北麓晚第四纪洪积台地与全新世洪积扇的地层层序,并通过碳同位素测年对沉积地层进行精细断代,发现距今3.5万年以来山前洪积作用具有强弱交替的特征,较强的洪积作用发生在距今32ka至29ka之间、距今7.5ka至4.7ka之间和距今1ka以来,在山前形成了粗碎屑堆积,沉积速率高;其他时间段为弱洪积期,在山前形成了细粒堆积,沉积速率低,地层土壤化程度高。与中国北方高分辨率晚第四纪气候记录的对比表明,这3个较强的洪积期在时间上对应于气候从温暖期到寒冷期的快速转变阶段或温暖气候鼎盛期后的剧烈波动阶段,其共同特点是气候波动剧烈,波动幅度远大于其他时期。根据前人对五台山北麓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2次地震在时间上对应强洪积期,1次地震在时间上对应弱洪积期。尽管地震可能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加山区河床碎屑物源,有助于山前洪积作用,但根据目前有限的古地震研究资料尚看不出大地震对山前洪积作用的显著影响。初步认为,断层活动为山前洪积作用提供了空间与河床坡降,气候变化则是控制山前洪积作用强弱交替的主导因素。进入气候波动最剧烈的时期,地表植被退化严重,物理风化强烈,在暴雨作用下易发山洪,有利于山区的侵蚀作用和山前的洪积作用。该项研究深化了对半干旱地区山前洪积作用影响因素的认识。
张世民龚正丁锐李天龙
关键词:洪积扇晚第四纪气候变化
Research of the Late Quaternary Recent Activity of the Middle Segment of Kouquan Fault
2012年
Systematic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middle part of Kouquan fault has been done through conducting 1∶50000 geologic mapping combining with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of spot imaging, field validating and chronology research of the research area.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middle part of Kouquan fault has had strong activity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which controls the tectonic evolvement of the nearby mountains and Datong basin. The recent activity of this fault has faulted the sandy gravel layers of T1 terrace and the lower part of dark loessial soils over the terrace on the north of Chanfang village.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is over 3m in the area between Xiaoyukou village and Louzikou village, and to the south of Dayukou village and the north of Emaokou village, the displacement decreases to 0.5m and 0.25m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cent faulted landforms and combined with dating, we determined the age of recent activity of the fault in the research area to be between 7.71ka B.P. to 3.00 ka B.P. Discussions are made on this in combination with previous research.
Xu WeiLiu XudongZhang Shimin
关键词:晚第四纪活动地质填图遥感解译大同盆地砂砾石层
口泉断裂中段晚第四纪以来断错地貌及滑动速率确定被引量:15
2011年
通过口泉断裂1/5万地质填图,调查了口泉断裂中段(上神泉至杨家窑段)晚第四纪以来断错地貌特征。从山麓麓原面到山间沟谷河床一共可以划分出5级层状地貌面,最顶部(第5级地貌面)为山麓剥蚀面,推测为形成于新近纪的唐县期夷平面;第4级地貌面由大河间T3阶地以及山麓地带发育的同期洪积台地组合而成,形成于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第3级、第2级地貌面在山区只见于山间河谷,分别代表着T2及T1阶地,山前不同部位展布T2及T1同期洪积扇,分别形成于晚更新世末、全新世中期;第1级地貌面为河漫滩及山前现代洪积扇。口泉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以小峪口至楼子口段最为明显,T1阶地断距超过3m,T2阶地断距不<17.5m。根据测年、T2阶地断距与断代,得出小峪口至楼子口段滑动速率不<0.53mm/a,石井至鹅毛口段滑动速率为0.4mm/a,大峪口至禅房段滑动速率为0.17mm/a。这可能表明口泉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中心位于小峪口至楼子口一带,向两侧活动强度减弱。
徐伟刘旭东张世民
关键词:层状地貌断错地貌滑动速率
华北地区地震和深部构造关系及其破裂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格外活跃,其地壳深部构造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地震活动性。多条地学断面和地震剖面等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华北地区的地震带(即活动构造带)一般均存在低速体或上地幔上隆;华北强震区的地球物理详细勘测发现,强震区也都存在低速体或上地幔上隆。应用应力摩尔圆和库伦破裂准则,利用上涌模型和地壳减薄模型研究地壳岩石破裂机制,结果表明,存在上地幔上隆和低速体的地区的地壳岩石比其它地区更易于发生破裂。华北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决定了地震的空间分布格局。
张路
关键词:深部构造
五台山北麓东段晚第四纪洪积扇形成年代与成因分析
2012年
洪积扇与河流阶地的发育受控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与基准面变化等因素。识别和理解各控制因素在山前地貌-沉积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过程地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山西地堑系五台山北麓地区山前地貌-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三万年以来经历了三期快速堆积过程,在山前表现为多期洪积扇堆积,在山区表现为河流阶地堆积;较早两期洪积扇历经多次断层活动,位于下降盘一侧的主扇体部分被埋藏,上升盘一侧仅残余扇体后缘部分,沿山前形成洪积台地,其对应上游河段的第一、二级阶地;通过碳同位素测年获得了这三个堆积期的精确年代:最老一期发生在30kaBP左右,中间一期发生在6kaBP左右,最新一期开始于1.5ka并持续至今。与冰芯记录的晚第四纪高精度气候旋回对比表明这三期堆积均发生在气候由暖湿突然变干冷的时段。这一时段五台山北麓断裂活动强烈,构造条件不利于山区河段的堆积作用,因此推断气候变化是控制三期快速堆积的主导因素。从暖湿到干冷的气候变化,导致植被的退化与物理风化的加强,为河流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源。
龚正丁锐李天龙张世民
关键词:地貌河流阶地洪积扇河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