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0630962)

作品数:20 被引量:90H指数:6
相关作者:吴王锁许君政李湛张茂林范桥辉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核科学技术
  • 5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污染
  • 2篇动力学参数
  • 2篇植物
  • 2篇植物修复
  • 2篇示踪
  • 2篇土壤环境
  • 2篇排泄
  • 2篇气井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离子
  • 2篇解吸
  • 2篇井喷事故
  • 2篇光度
  • 2篇光度法
  • 2篇光度法测定
  • 2篇含硫气井
  • 2篇分光光度法
  • 2篇分光光度法测...

机构

  • 19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8篇吴王锁
  • 8篇许君政
  • 7篇李湛
  • 3篇王颢
  • 3篇白洪彬
  • 3篇范桥辉
  • 3篇张茂林
  • 2篇牛智伟
  • 2篇王新文
  • 2篇王祥科
  • 2篇张耀玲
  • 2篇王春梅
  • 2篇王伟
  • 2篇牛俐珺
  • 2篇王冬林
  • 1篇伍国强
  • 1篇张金林
  • 1篇邵大冬
  • 1篇吕长平
  • 1篇钱丽娟

传媒

  • 8篇核化学与放射...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2篇Scienc...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同位素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第三届全国农...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高等学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建议被引量:6
2008年
文章针对我国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势和要求,回顾了相关专业的发展历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放射化学专业为例,分析了国内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高等学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李玉忠吴王锁
离子强度、温度、pH和腐殖酸浓度对Th(Ⅳ)在凹凸棒石上吸附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用静态批式的方法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温度和腐殖酸浓度等因素对Th(Ⅳ)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Th(Ⅳ)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有显著影响,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却相对较弱;Th(Ⅳ)在凹凸棒石表面的吸附主要通过内层络合形式进行,而外层络合和离子交换只是微弱的作用;当pH=1.80时,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对吸附亦有促进作用;升高温度有利于Th(Ⅳ)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通过热力学数据ΔH,ΔS和ΔG分析发现,Th(Ⅳ)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是一个吸热且自发的过程;同时,Th(Ⅳ)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过程是不可逆的。
许君政范桥辉白洪彬王冬林李湛张茂林王祥科吴王锁
关键词:凹凸棒石解吸腐殖酸温度
Eu(Ⅲ)和Am(Ⅲ)在Th_4(PO_4)_4P_2O_7上的吸附行为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静态法研究了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平衡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以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Ⅲ)和Eu(Ⅲ)在T114(PO4)4P2O7的吸附具有相似的pH吸附曲线,pH值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吸附率在pH=2~5时出现剧增;在其他条件相同时,KNO3离子强度从0.01mol/L增大到0.1mol/L,吸附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比实验发现,FA对Am(UI)和Eu(UI)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Am(Ⅲ)和Eu(Ⅲ)在Th4(PO6)4P2O7表面可能形成了表面络合物。吸附剂的表面特征及其吸附机理研究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
王冬林钱丽娟张茂林许君政吴王锁
高含硫气井井喷事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以重庆市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以重庆市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为例,对高含硫气井井喷污染土壤展开修复研究。首先根据土壤污染程度提出了植物提取修复方案,实施修复后再次测量污染物含量以验证修复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柳树、杂草等对受污染土壤重金属Zn、Cd的修复效果很好,使其含量降低了近60%;首次发现大黄对环境硫污染的修复效果很好,使硫含量降低约77%;利用植物提取可有效修复高含硫气井井喷污染,为类似事故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的快速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持。
王伟王新文吴王锁
关键词:高含硫气井土壤环境井喷事故污染植物修复
ZSM-5分子筛表面酸碱性质及对Co^(2+)的吸附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XRD、FTIR和酸碱滴定等手段对ZSM-5分子筛性质进行研究。采用静态批实验方法研究pH值、离子强度、固液比、平衡时间和Co2+浓度等因素对Co2+在ZSM-5分子筛表面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对Co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在低pH值下ZSM-5分子筛表面吸附位是以XH、YOH、YO-、YOH2+和XNa形态为主;而在高pH值条件下以YO-和XNa两种形态为主。Co2+在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作用受离子强度和pH值影响比较明显。在低pH值下,Co2+主要与ZSM-5分子筛表面发生离子交换作用(X2Co);在高pH值下以表面络合吸附为主(主要形成YOHCo2+和YOCo+两种形态)。
许君政范桥辉李淑萍牛智伟邵大冬王祥科吴王锁
关键词:ZSM-5分子筛
高等学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建议——1.面临的机遇、挑战、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
2008年
文章针对我国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势和要求,回顾了相关专业的发展历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放射化学专业为例,从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入手,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高等学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吴王锁
葵花大蓟亲脂性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从葵花大蓟地上部分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山奈甲黄素(1)、芹菜素(2)、刺槐素(3)、3β-羟基豆甾-5-烯-7-酮(4)、β-谷甾醇(5)、β-胡萝卜苷(6)。以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1、2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何自伟吕长平吴王锁祝英
关键词:菊科黄酮甾类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
液闪法研究^(63)Ni-NiCl_2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
2007年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研究了63Ni-NiCl2在大白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以及排泄。结果显示:63Ni-NiCl2在大白鼠体内的血药时间-浓度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吸收速率常数Ka=6.18/h,分布相半衰期T1/2(α)=0.79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40.68 h,清除速率常数CL=0.42 mL.kg-1.h-1,达峰时间Tpeak=0.53h,达峰浓度Cmax=14.99 GBq/L,表观容积分布Vd=0.016 L/kg;在所测的12种组织中均有63Ni-NiCl2放射性摄取;在灌胃0.25 h时,肠、胃、腹膜后脂肪放射性摄取较高,3 h时,肠、胃、肝放射性摄取较多,生殖腺放射性摄取最少,24 h肝肺放射性摄取偏高;24 h内粪尿排出给药量的83.26%,其中经过尿液排出54.86%,经过粪便排出28.41%。
李湛王颢吴王锁
关键词:排泄
用核素示踪研究小麦根系Na^+外排速率的两种方法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22Na+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小麦在NaCl胁迫下根系的Na+外排能力,并对植株法与外排液法2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在NaCl胁迫下具有明显的Na+外排能力,且随着NaCl浓度增加而增强,以阻止过多的盐分在体内积累。使用外排液法在3个盐浓度下所测得Na+外排速率均略高于植株法,但2种测定方法差异不显著,结果基本一致。综合比较表明,在植物根系Na+外排速率的测定中,拟推荐采用外排液法,使操作简便并能减少系统误差。
王春梅李湛伍国强张金林王锁民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NA^+
示踪法研究镍在雌性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与残留
2008年
李湛王颢吴王锁
关键词:同位素示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