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221201)

作品数:16 被引量:146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建义孙国刚时铭显岑可法王勤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旋风分离器
  • 3篇压降
  • 3篇气化
  • 3篇流场
  • 3篇分离器
  • 2篇高温
  • 1篇大型化
  • 1篇动力波
  • 1篇烟气
  • 1篇烟气脱硫
  • 1篇液化油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窄馏分
  • 1篇熔融特性
  • 1篇烧结温度
  • 1篇神华煤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探针
  • 1篇团聚
  • 1篇配煤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菏泽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山...

作者

  • 7篇孙国刚
  • 5篇陈建义
  • 4篇时铭显
  • 3篇王勤辉
  • 3篇岑可法
  • 3篇高翠芝
  • 2篇揭涛
  • 2篇付双成
  • 2篇景妮洁
  • 2篇杨淑霞
  • 2篇李小敏
  • 1篇陈常蕊
  • 1篇李风海
  • 1篇王洋
  • 1篇王玉梅
  • 1篇王洪英
  • 1篇冯杰
  • 1篇房倚天
  • 1篇李双权
  • 1篇李建军

传媒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现代化工
  • 1篇流体机械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石油机械
  • 1篇化工装备技术
  • 1篇化工机械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化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 5篇2010
  • 8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旋风分离器捕集细粉效率的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08年
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提高旋风分离器捕集粒径5μm以下细粉效率的研究进展。最新的研究试验表明:新的组合式旋风分离器基本上能完全分离粒径1μm左右的微细颗粒,已突破了旋风分离器技术不能有效分离5μm以下微细颗粒的传统观念;促使超细颗粒预团聚的旋风分离器组合分离系统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一种微细颗粒旋风除尘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孙国刚时铭显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细粉
旋风分离器出口边界条件对其流场模拟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研究比较了不同的出口边界条件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场CFD模拟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同LDV试验测量值的对比表明:采用充分发展出口边界条件进行模拟所得的流场在旋风分离器的升气管、内旋流部分与LDV测量结果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压力出口边界条件模拟的流场更接近于LDV测量值。因此,进行旋风分离器流场模拟时,应用压力出口边界条件得到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王玉梅杨淑霞孙国刚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
改质沥青及酚渣对配煤焦炭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为提高瘦煤和1/2中黏煤在传统炼焦配煤中的比例,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改质沥青及酚渣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采用不同配比的改质沥青和酚渣分别进行40kg小焦炉配煤炼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煤中改质沥青配比的增加,焦炭的块度减小、干基全焦率亿降低、粉焦率增加、灰分Ad降低,而焦炭硫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配入质量分数1%的改质沥青时,焦炭的抗碎强度峨。达到最大,比空白试验提高0.9%,配入质量分数1%~3%的改质沥青时,耐磨强度M10比空白试验低0.2%~0.3%;配入质量分数4%的改质沥青,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都达到最佳,分别比空白试验降低7.9%和升高15.7%;酚渣的配入大幅降低了焦炭的冷强度,其不适宜作为黏结剂用于配煤炼焦。
申曙光李建军郑琥晋克全朗峰亮
关键词:改质沥青焦炭质量
动力波洗涤器脱硫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动力波洗涤器冷模试验装置,在不加脱硫剂的情况下,考察各操作参数(液气比、pH值)及液柱喷射方式(逆喷、顺喷)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水质的清水(自来水、去离子水)的脱硫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来水的脱硫效率随液气比的增加而增大;逆喷时的脱硫效率明显高于顺喷;液气比>7时,逆喷的脱硫效率在75%以上;自来水的脱硫效率较去离子水要高;撞击流有强化吸收的特性。
陈常蕊孙国刚谭华平
关键词:烟气脱硫去离子水传质
入口浓度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入口浓度是影响旋风分离器效率和压降的重要操作条件,本文采用直径为500 mm的PV型旋风分离器,选用了325目滑石粉、催化剂、页岩灰三种粉料,考察了入口浓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器分离效率都随着入口浓度的增...
高翠芝孙国刚马强张娜娜钱步仁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压降粉料
文献传递
旋风分离器高温流场的实验测量被引量:2
2010年
The high temperature gas flow field in a PVTM cyclone separator was measured by using a specially-fabricated,hemispherical five-hole pitot probe.The temperature of test air ranged from 293 K to 973 K and the cyclone inlet velocity from 16 m·s-1 to 36 m·s-1.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components are good in axisymmetry and similarity along the axis but the tangential velocity value attenuated down the axis.The non-dimensional tangential velocity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e dividing surfac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vortex also moved outward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let velocity.With the rise of gas temperature,the tangential velocity decreased and its attenuation along the axis became greater.The effect of the gas temperature and inlet velocity can be reflected by a Reynolds number based on the axial flow in the vortex finder and an empirical expression for the maximum non-dimensional tangential velocity vs.Re was given.
陈建义卢春喜时铭显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流场高温
旋风分离器涡核尾端的液体示踪实验研究
旋风分离器涡核尾端对其分离效率和压降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采用筒锥式旋风分离器,进行了液体示踪实验,可视化的研究涡核尾端的特性,并考察了入口气速、排气管插入深度对涡核尾端位置的影响.实验显示在料腿上部存在一可视的液环,即涡...
高翠芝孙国刚董瑞倩付双成
文献传递
反应气氛对不同煤灰烧结温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煤灰的烧结温度对流化床燃烧及气化炉的设计和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利用所建的压差法煤灰烧结温度测量装置,在分析了灰样放置方式对煤灰烧结温度测量影响的基础上,测量了不同反应气氛下不同煤灰的烧结温度,并获得了煤灰成分以及反应气氛对煤灰烧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灰的酸碱比越大,其烧结温度越高,同时煤灰的含铁量增加将明显降低其烧结温度;还原性气氛下煤灰的烧结温度低于氧化性气氛下煤灰的烧结温度,而在H2气氛下,具有适当的Fe2O3、Na2O、SO3配比的煤灰容易产生低温共熔体Na2S-FeS,使得H2气氛下的烧结温度低于CO气氛下的煤灰烧结温度;典型流化床气化下煤灰的烧结温度介于CO气氛和H2气氛下煤灰烧结温度之间,并且更接近于CO气氛。
王勤辉揭涛李小敏骆仲泱景妮洁岑可法
关键词:煤灰烧结温度还原性气氛
防返混锥位置对旋风分离器影响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对在不同位置安装防返混锥的旋风分离器进行气相流场数值模拟,安装防返混锥提高了旋风分离器压降,减小了旋风分离器中气体的下行流量,增加了短路流流量和锥体底部的局部返混量;同时减小了灰斗中气流的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和湍流强度,可...
付双成孙国刚高翠芝郭广军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
文献传递
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加压大型化研发新进展被引量:26
2007年
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历经20余年的研发和工程化放大,低压气化技术已日趋成熟,并用于氮肥企业原料气改造和新建甲醇合成厂。该气化技术可使用不同灰含量和灰熔融性温度的煤,过程效率也较高,符合我国资源特点。为此在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支持下,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山西晋煤集团合作成立的“山西省粉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正在建设3.0MPa加压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中试平台,2006年年底已建成,预计于2007年3月进行加压气化试验,2007年完成加压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工业装置设计软件包的编制,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应中国煤炭特点的大规模加压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本文介绍了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过程,指出它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并对加压灰熔聚气化中试技术进行了简介。
房倚天王洋马小云黄戒介吴晋沪程中虎陈寒石
关键词:煤气化流化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