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青年基金(22010254)

作品数:1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秦立覃乃辉邓达治周达利黄慧嫔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血D-二聚体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患者
  • 1篇聚体
  • 1篇梗死
  • 1篇二聚体
  • 1篇反应蛋白
  • 1篇D-二聚体
  • 1篇超敏C反应蛋...

机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篇黄慧嫔
  • 1篇周达利
  • 1篇邓达治
  • 1篇覃乃辉
  • 1篇秦立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及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在血常规检测的基础上检测并对比两组血D-D、hs-CRP和AT-Ⅲ(%)的测定结果,分析其与脑梗死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轻度组高于中重度组,D-D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s-CRP和AT-Ⅲ(%)与脑梗死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D-D和AT-Ⅲ(%)可能与脑梗死程度有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脑梗死程度。
覃乃辉周达利秦立黄慧嫔邓达治
关键词:脑梗死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