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7303-001)

作品数:28 被引量:359H指数:11
相关作者:成水平李田吴娟崔娜欣梁康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污染
  • 4篇雨水
  • 4篇除磷
  • 3篇地表径流
  • 3篇生物滞留
  • 3篇水体
  • 3篇径流
  • 3篇径流污染
  • 3篇
  • 3篇城市
  • 2篇氮磷
  • 2篇多环芳烃
  • 2篇新区
  • 2篇植物
  • 2篇水环境
  • 2篇水力负荷
  • 2篇水质
  • 2篇酸酶
  • 2篇填料
  • 2篇脱氮

机构

  • 19篇同济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徽省环境科...
  • 2篇安徽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合肥市滨湖新...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成水平
  • 6篇李田
  • 6篇崔娜欣
  • 6篇吴娟
  • 3篇代嫣然
  • 3篇杨长明
  • 3篇梁威
  • 3篇梁康
  • 3篇张浏
  • 3篇钟非
  • 3篇陈昱霖
  • 2篇朱丹
  • 2篇孔令为
  • 2篇黄俊杰
  • 2篇冯景伟
  • 2篇朋四海
  • 2篇王建军
  • 2篇陈培
  • 2篇常军军
  • 2篇窦月芹

传媒

  • 4篇湖泊科学
  • 3篇环境化学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市政技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2年
针对传统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河道整治新理念,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及目标、原则。从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方面,介绍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单项技术,如集中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河堤修复、生态护坡、河道曝气、生态疏浚、生态浮床、水生植物修复、生物膜技术等,并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伍亮成水平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外源污染内源污染
初期雨水截流处理对塘西河氮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初期雨水截流处理对塘西河氮磷含量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考查了3种不同降雨强度时,不同取样点和不同取样时间时氨氮和总磷的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初期雨水未经截流直接排入塘西河,对塘西河水质影响很大,模拟河水的氨氮和总磷含量最大超过其本底值2.19倍和2.63倍;而初期雨水经过截流处理后排入塘西河可显著降低氮磷对河流的污染,初期雨水截流处理最高可削减塘西河中氨氮和总磷67.4%和72.6%。研究成果可以为雨源性河流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葛军江林陈培朱丹陈君杨张浏冯景伟
关键词:初期雨水氮磷污染物理模型
合肥市滨湖新区低影响开发与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2018年
该课题是“巢湖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下属课题。合肥市滨湖新区土地开发过程中大量增加的面源污染将成为河流主要污染来源;同时城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再生水的回用成为解决该矛盾的重要思路,而目前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城市景观水体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埘尾水进行深度处理,优化脱氮除磷工艺;在解决了外源污染负荷的问题后,城市缓流景观水体因水动力条件有限和内源污染负荷的问题,常常存在水质差、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衡,以及景观功能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问题,亟需开展城市景观河道水质保障和生态景观建设,以满足新区建设水环境要求。因此,综合上述背景,本课题开展了新区低影响开发、初期雨水末端控制、再生水厂高标准脱氮除磷、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和城市景观河道水质净化与生态景观建设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在滨湖新区开展工程示范,为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提升水环境匝量,恢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巢湖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借鉴。
关键词:整治技术水环境城市景观水体脱氮除磷工艺生态景观建设
官桥湖水环境容量现状及其治理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以东湖子湖官桥湖作为研究水域,以TN、TP、氨氮和COD 4个典型因子作为主要控制因子,采用湖泊零维混合水质模型,计算了官桥湖的水环境容量。结果显示:官桥湖目前水质状况为劣Ⅴ类,各因子年平均浓度分别为:TN:6.62 mg/L、TP:0.28 mg/L、氨氮:2.43 mg/L、COD:44 mg/L;水环境容量分别为:TN:-35.19 t/a、TP:-16.49 t/a、氨氮:-45.16 t/a、COD:-59.58 t/a;此外,根据官桥湖的现状及功能区划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唐海滨梁康梁威
关键词:水质水环境容量
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理生态及重金属元素摄取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有机物降解消耗溶解氧导致的底泥厌氧环境会显著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水生植物对某些重金属的吸收。在模拟底泥厌氧条件下,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受重金属污染底泥在厌氧条件下对苦草的胁迫作用,以及对苦草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底泥在厌氧条件下会降低苦草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但一定程度的厌氧环境则会促进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同时增加苦草对Cr、Ni、Pb和Cu的吸收。厌氧条件下苦草地上部分Cr、Ni、Pb和Cu含量分别是非厌氧条件下的2.2、5.4、3.0和1.5倍;与之相反,底泥厌氧环境不利于植物吸收Zn,厌氧环境下苦草地上部和根系Zn含量只有非厌氧环境下的64%和81%。底泥的厌氧环境会影响沉水植物对底泥重金属的吸收量,这种影响因重金属元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芮胜阳吴娟崔娜欣李柱孔令为成水平
关键词:沉水植物重金属污染植物吸收
硝酸改性竹炭在A/O接触氧化工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硝酸改性竹炭A/O接触氧化工艺(AC/OC)处理生活污水,并以组合填料A/O接触氧化工艺(AP/OP)作对比,考察了2种反应器的挂膜启动性能,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DO和体积回流比等对其去除COD、氨氮和总氮的影响。结果表明,AC/OC工艺与AP/OP工艺具有相似的挂膜特性,但AC/OC对污染物的总体去除性能有所提高。当HRT为18 h,DO质量浓度为4 mg/L,体积回流比为100%时,AC/OC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1.2%和89.9%。维持HRT、DO质量浓度不变时,随着回流比的增加,AC/OC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有显著的提高。硝酸改性竹炭具有廉价、耐磨、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基于该填料的A/O接触氧化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颜湘波卜云洁王学江
关键词:改性竹炭填料污水处理
给水厂污泥改良生物滞留填料除磷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7
2014年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土壤、给水厂污泥对磷的吸附特性,采用生物滞留模拟柱,考察生物滞留技术对城市径流中磷的去除效果,评价以给水厂污泥改良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给水厂污泥对磷的吸附能力远大于土壤.在进水磷浓度为1.0 mg·L-1条件下,传统填料模拟柱出水总磷随着进水量的增加浓度逐渐增大,而改良填料模拟柱表现出稳定的长期去除效果,经7个月的连续运行,改良填料模拟柱出水总磷的浓度仍小于0.050 mg·L-1,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根据静态吸附实验估算结果,相同的控制条件下,添加4%给水厂污泥的改良填料对磷的吸附能力约为传统填料的4倍.无定型铁铝的沉淀、吸附作用是改良填料截留进水中磷的主要机制,工程应用中可在填料中添加4%~5%比例的给水厂污泥以提高生物滞留设施控制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
王建军李田张颖
关键词:生物滞留径流污染给水厂污泥除磷富营养化
水体藻类磷代谢及藻体磷矿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3年
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大多数淡水水体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水华形成是水生态系统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关于氮和磷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问题,一直是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热点。磷作为一种大多数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成为研究湖泊富营养化所考虑的重点之一。环境中磷的浓度、形态、来源以及不同的配比等都会对藻类的生长、代谢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磷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特别是蓝藻的丰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水华藻类爆发性生长时对磷的吸收及水华消亡时藻类残体中磷的矿化释放是富营养化湖泊磷物质循环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该文综述了藻类对磷的吸收代谢及藻类残体磷矿化释放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藻类对磷的吸收、对磷限制响应的生理机制、藻体碱性磷酸酶、磷吸收能力对藻类竞争的影响等和藻体磷的矿化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最后在对已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藻类磷代谢及藻体磷矿化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就藻类储磷位点、有机磷降解途径和利用方式、藻类死亡后无机磷和有机磷矿化释放机制及其对二次水华的贡献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水华藻类之间的磷竞争机制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张胜花常军军孙珮石
关键词:水华蓝藻磷代谢碱性磷酸酶
高速泳动床对村镇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效果
2013年
利用高速泳动床反应器作为预处理装置处理村镇微污染水体,出水进入组合人工湿地。结果表明,实验阶段高速泳动床在HRT为1.2 h时,尽管泳动床进水各污染物浓度较低,但反应器对COD、TN和TP仍具有较明显(P<0.05)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3%、14.6%和25.8%。高速泳动床反应器对氨氮去除效果尤为明显,去除率达到46.9%。此外,高速泳动床反应器内硝化作用较强,出水中硝态氮含量平均增加率为45.5%,弥补了后续人工湿地硝化作用不强、除氨氮效果不佳的缺点。
刘琳杨长明姜德刚李建华
关键词:微污染水体硝化作用
水中5种异味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同时检测城市水体中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异莰醇、土腥素、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等5种常见异味物质。研究并探讨了萃取纤维种类、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异味物质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85μm CAR/PDMS萃取纤维,在65℃、30%(NaCl/水)、1 500 r/min搅拌速率条件下萃取30 min效果最佳。萃取后用GC-MS分析,5种异味物质在5-1 000 n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检出限为0.74-1.54 ng/L。环境样品回收率处于82.5%-117.2%范围内,适用于水环境样品的分析。
周洋吴娟钟非李柱崔娜欣成水平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