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70187)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林贵平王亮王涛王慧丹卜雪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利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相变材料
  • 2篇液冷服
  • 2篇潜热型功能热...
  • 2篇热流体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流体
  • 2篇功能热流体
  • 1篇对流换热
  • 1篇性能分析
  • 1篇氧化钛
  • 1篇在液
  • 1篇散热
  • 1篇生命保障
  • 1篇强化传热
  • 1篇微胶囊
  • 1篇相变
  • 1篇相变材料微胶...
  • 1篇换热
  • 1篇换热实验
  • 1篇二氧化钛

机构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航天员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利兹大学

作者

  • 4篇王亮
  • 4篇林贵平
  • 3篇王涛
  • 1篇谢广辉
  • 1篇柏立战
  • 1篇王慧丹
  • 1篇刘向阳
  • 1篇卜雪琴

传媒

  • 1篇航空学报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的液冷服散热性能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潜热型功能热流体作为液冷服(LCG)冷却液的散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Pennes生物热方程建立人体躯干穿着液冷服的传热模型,通过对比各种条件下的液冷服散热量、液冷服效率、冷却液温度和人体皮肤温度等参数,分析液冷服的散热性能以及人体热舒适性。结果相比以水为冷却液,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可以显著提高液冷服散热能力,减小所需冷却液流量以及泵功;采用较高的流体入口温度,减小皮肤温差,提高人体热舒适性;代谢产热在较大范围内波动有较强的热缓冲能力。结论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可以明显改善液冷服的散热性能,提高航天员的热舒适性,在航天生保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与前景。
王亮王涛林贵平
关键词: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相变材料液冷服生命保障
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在扁管内的对流换热实验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质量分数为5%~20%的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在扁管内的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了相变材料微胶囊质量分数、质量流量等因素对流体换热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功能流体传热性能优于水且随着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强,而当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接近入口处的功能流体的传热性能则弱于水。以改进的Nusselt数评价,入口段内,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的平均换热能力比水分别提高了6.7%和16.2%。实验质量分数范围内的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均表现出牛顿流体的特性,且其黏度较符合Vand关系式。
王亮林贵平王涛王慧丹
关键词: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相变材料微胶囊对流换热扁管
TiO_2纳米流体在液冷服上的应用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纳米流体在液冷服上的强化传热能力,开展TiO2纳米流体在液冷服上的试验研究.利用暖体假人系统模拟人体散热,从人服系统的稳态和瞬态两种情形对应用TiO2纳米流体液冷服在散热、温控、能耗等性能上与应用水的情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TiO2纳米流体的液冷服工作性能受工质进口温度、质量流量和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影响很大,通过合理匹配以上参数可以提高液冷服的工作性能;若上述参数匹配不当,则将导致液冷服的工作性能恶化,甚至出现低于应用传统工质水的情形.在该实验条件下,当纳米颗粒体积分数为2%,入口温度为15℃,质量流量为1 000~1 400g/min时,液冷服的散热能力比以水为工质时提高6%;所需的泵耗显著降低,为水的0.70~0.80倍;人服系统温度分布和液冷服抗热负荷能力均有所改善.
王涛王亮林贵平柏立战刘向阳卜雪琴谢广辉
关键词:纳米流体二氧化钛
相变材料微胶囊表面吸附纳米颗粒对传热过程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对相变材料微胶囊、纳米颗粒和基液之间传热过程的仿真计算,分析了纳米颗粒的数目、粒径和热导率对微胶囊与流体之间传热Nu的影响.进而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吸附纳米颗粒后,微胶囊-流体传热系数的提高对相变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纳米颗粒的强化传热机制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王亮林贵平
关键词:相变材料微胶囊相变纳米流体强化传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