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2010J015A)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许家佗张志枫屠立平千英信李欣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胸科医院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3篇脉图
  • 3篇脉象
  • 3篇灌注
  • 3篇搏动
  • 3篇搏动灌注
  • 2篇性别
  • 2篇体表
  • 2篇体表面积
  • 2篇体质指数
  • 2篇脉图参数
  • 2篇客观化
  • 2篇健康大学生
  • 2篇表面积
  • 2篇不同性别
  • 1篇等值
  • 1篇压差
  • 1篇日本汉方
  • 1篇伤寒

机构

  • 10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张志枫
  • 10篇许家佗
  • 7篇屠立平
  • 5篇千英信
  • 4篇吴宏进
  • 3篇郭喆千
  • 3篇费兆馥
  • 3篇李欣
  • 2篇周昌乐
  • 2篇陆纯燕
  • 2篇包怡敏
  • 2篇全婵兰
  • 2篇史美育
  • 1篇金相荣
  • 1篇英洪友
  • 1篇刘樱
  • 1篇纪新明
  • 1篇陈清光
  • 1篇张敏
  • 1篇王宁欣

传媒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医药文化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3
  • 4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寸口脉搏波监测与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模式手术患者的寸口脉搏波分析与研究,探索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监测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血流搏动波的量化分析方法。方法将34例行体外循环术的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和"非搏动灌注"组,每组各17例;观察手术者寸口脉搏波情况,比较"搏动灌注"手术者术前、"搏动灌注"过程中寸口脉搏波。结果体外循环手术者主动脉血流阻断后寸口未出现明显的脉搏波,"搏动灌注"开始后寸口出现脉搏波;"非搏动灌注"手术者在整个血液灌注过程中寸口未出现明显的脉搏波;"搏动灌注"手术者术前、"搏动灌注"时寸口均出现脉搏波,但"搏动灌注"时脉搏波较低平。结论初步的研究结果提示,寸口脉搏波能反映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搏动能量的传递状况;寸口脉搏波可作为观察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搏动能量传递效果的客观指标;脉搏波幅度、面积等参数可尝试作为观察"搏动灌注"效果的量化指标。
张志枫全婵兰包怡敏李欣费兆馥刘樱郭震许家佗屠利平郭喆千千英信纪新明
关键词:体外循环搏动灌注
舌诊的图像信息采集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对舌诊图像信息采集的三个关键环节——光源、CCD设备和色彩校正方法进行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张敏张志枫许家佗屠立平
关键词:舌诊客观化
基于“寸口”脉搏波测控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模式探索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寸口"脉搏波测控观察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模式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探索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测控的体外循环有效搏动灌注模式。方法将40例行体外循环术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20例和非搏动灌注组20例,体外循环方法分别采用搏动灌注法和非搏动灌注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寸口"脉搏波波形;手术前后检测血液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尿酸,术中血乳酸、尿量,以及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2 h(T2)、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T3)血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等指标。结果 20例搏动灌注患者"寸口"均检测到脉搏波(单峰波、双峰波、三峰波),20例非搏动灌注患者"寸口"未能检测到脉搏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尿酸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搏动灌注组术中乳酸水平明显低于非搏动灌注组(P<0.05),单位时间尿量明显多于非搏动灌注组(P<0.01);两组患者T1、T2、T3三个时间节点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搏动灌注对改善体外循环患者肾血流灌注及机体缺氧状况有一定的优势;患者"寸口"可检测到单峰、双峰、三峰脉搏波,提示搏动血流能量能有效传递到外周血管,通过一定的优化设计;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测控的体外循环有效搏动灌注模式具有可行性。
郭喆千张志枫许家佗屠立平李欣郭震史美育千英信包怡敏
关键词:体外循环搏动灌注
677例健康人群体表面积、体质指数与采脉压力及脉图参数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体表面积、身体质量指数(以下简称"体质指数")对采脉压力及脉图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DDMX-100型单道脉象仪采集677例健康人群寸口关部脉象信息,对体表面积、体质指数与采脉压力及脉图参数指标进行统计...
吴宏进张志枫许家佗屠立平周昌乐陆纯燕千英信
关键词:体表面积体质指数脉图参数
文献传递
54例不同性别健康大学生“寸口”脉象及脉图参数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索健康人群不同性别及左右手"寸口"关部脉象及脉图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健康大学生共5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用DDMX-100型单道脉象仪采集受试者左右手关部脉象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以平脉、滑脉为多见,女性以平脉或平弦脉为多见;男性、女性右手脉图参数h3、h3/h1显著低于左手(P<0.05),h5、h5/h1显著高于左手(P<0.05),提示男女右手动脉血管壁的紧张性和外周阻力均低于左手;男性左右手脉图参数h1、h5均高于女性,t4、w/t均低于女性,提示男性左心室的射血功能强、心输出量大、动脉管壁顺应性好。结论:男女右手动脉血管壁的紧张性与外周阻力均低于左手;男性左心室的射血功能及动脉管壁顺应性均优于女性,研究结果与中医经典脉学理论基本相符。
朱丽萍吴宏进张志枫张瑜许家佗屠立平徐凤娟费兆馥
关键词:脉象性别
54例不同性别健康大学生“寸口”脉象及脉图参数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大学生不同性别及左右手"寸口"关部脉象及脉图参数变化特征。方法:根据标准筛选健康大学生共54例(男性28例,女性26例),采用DDMX-100型单道脉象仪采集受试者左右手关部脉象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吴宏进许家佗张志枫屠立平费兆馥
关键词:性别脉象
文献传递
日本汉方腹诊的起源与流派形成被引量:7
2013年
日本汉方医腹诊源于中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产生了诸多流派及杰出的医学家,并出现了大量的腹诊专著。特别是以古方派医学为主的伤寒派腹诊对日本汉医界的影响尤为深远,直接影响到现代汉方医学界的发展。
俞贤在张志枫许家佗英洪友
关键词:汉方腹诊伤寒派
气虚体质大学生客观化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气虚体质大学生舌象、脉象、握力等指标的客观化评价方法。方法:应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评估大学生体质状态;应用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TDAS 2.0)采集分析舌象;采用RM6240C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采集分析脉象、握力信息;分析气虚体质状态舌象、脉象、握力等指标特征。结果:气虚组舌质、舌苔主要显著性指标为L、a、b;气虚组脉象主要显著性指标为h4,h3/h1,h4/h1,t4,t5,As,Ad;气虚组握力3次最大值、10次平均值、10次面积均明显小于健康组(P<0.05)。结论:应用舌象、脉象、握力等指标评价气虚体质是可行的,研究为气虚体质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陈清光许家佗张志枫全婵兰金相荣
关键词:中医体质气虚体质舌象脉象握力客观化
677例健康人群体表面积、体质指数与采脉压力及脉图参数的关系探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体表面积、身体质量指数(以下简称"体质指数")对采脉压力及脉图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DDMX-100型单道脉象仪采集677例健康人群寸口关部脉象信息,对体表面积、体质指数与采脉压力及脉图参数指标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男子体表面积、体质指数与采脉压力呈正相关关系,女性体表面积及体质指数与采脉压力无相关关系。男子体表面积与脉图参数左心室快速射血期时值(t1)、左心室收缩期时值(t4)、主波幅度(h1)、重搏波幅度(h5)、脉图总面积(S)、收缩期面积(As)呈正相关关系,男性体质指数与除左心室的舒张期时值(t5)外的其它脉图参数均有相关关系(P<0.05);女性体表面积与脉图参数t1呈正相关关系(P<0.05);女性体质指数与除采脉压力外其它脉图参数均有相关关系(P<0.05)。男、女两性体表面积较大和超重人群的左心室快速射血期和收缩期、主动脉顺应性和外周阻力均高于非肥胖人群。结论:体表面积、体质指数与采脉压力、脉图参数有相关关系,体表面积较大及超重人群的左心室射血功能和动脉血管壁顺应性不及体表面积相对较小、非肥胖人群,在临床进行脉诊时,要考虑到性别、体表面积、体质指数等因素对脉象的影响。
吴宏进张志枫许家佗屠立平周昌乐陆纯燕千英信
关键词:体表面积体质指数脉图参数
基于脉搏波监测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模式对机体的影响,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监测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有效性评价的方法。方法将52例需体外循环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组)26例和非搏动灌注组(NP组)26例;采用Power Lab8/30生理仪全程记录"寸口"脉搏波、血流量、血压和泵压;计算两组患者的脉压差(ΔP)、平均动脉压力(MAP)、能量等值压力(EEP)和富余血流动力能量(SHE);检测体外循环术前后血栓弹力图(TEG)。结果 1术前两组患者均检测到"寸口"脉搏波;体外循环术后搏动灌注组患者桡动脉均检测到"寸口"脉搏波,非搏动灌注组患者桡动脉未能检测到"寸口"脉搏波。2搏动灌注组ΔP、EEP和SHE值显著高于非搏动灌注组(P<0.001),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搏动灌注组凝血反应时间(R)较非搏动灌注组延长(P<0.05),凝血综合指数(CI)显著低于非搏动灌注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模式在增加血流灌注压力和血流搏动能量、降低血液黏度等方面优于非搏动灌注模式;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模式的ΔP、EEP和SHE显著高于非搏动灌注模式,提示脉搏波可以作为监测体外循环有效搏动灌注的客观指标。
汤建国张志枫许家佗史美育屠立平千英信邱勇兵王宁欣郭喆千李欣郭震
关键词:体外循环搏动灌注脉压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