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7163)

作品数:41 被引量:140H指数:6
相关作者:刘颖周珊珊方芳马小玲黄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理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光谱
  • 11篇黄河
  • 11篇沉积物
  • 10篇分子对接
  • 10篇表层沉积物
  • 9篇英文
  • 9篇人血清白
  • 9篇相互作用
  • 9篇光谱法
  • 8篇人血清白蛋白
  • 8篇离子
  • 7篇电感耦合
  • 7篇电感耦合等离...
  • 7篇污染
  • 6篇等离子体质谱
  • 6篇电感耦合等离...
  • 6篇质谱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HR-ICP...

机构

  • 42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2篇刘颖
  • 10篇周珊珊
  • 6篇方芳
  • 5篇刘菁钧
  • 5篇黄芳
  • 5篇马小玲
  • 5篇方庆
  • 4篇左航
  • 4篇李和祥
  • 3篇冯金朝
  • 2篇张丽杨
  • 2篇陈艺贞
  • 2篇贾佳
  • 1篇陈琳
  • 1篇刘春晖
  • 1篇韩龙植
  • 1篇李静
  • 1篇薛达元
  • 1篇李金淑
  • 1篇赵敏杰

传媒

  • 38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etermination of Sulfadiazine Based on Its Derivatization with Fluorescamine by Self-Ordered R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Imaging Technique
2012年
A self-ordered ring(SOR)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imaging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sulfadiazine based on its derivatization with fluorescamine.In the presence of HAc-NaAc buffer solution(pH 3.12) and polyvinyl alcohol-124(PVA-124),the droplet containing fluorescamine derivatized sulfadiazine can form a SOR on the solid support after solvent evaporation with the diameter of 1.86mm and its ring belt width of 54.9 μ m.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lfadiazine is achieved with the linear range of 7.8×10-14 ~1.8×10-12 mol·ring-1(3.9×10-7 ~9.0×10-6 mol·L-1) and detection limit of 7.8×10-15 mol·ring-1(3.9×10-8 mol·L-1) when 0.2 μ L droplet was spotted.The technique has been satisfactori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sulfadiazine in the tablet,synthetic sample and residues in six different milk samples with the recoveries of 91.0%~105.8%,respectively,and RSDs less than 4.4%.
YANG LeLIU Ying
关键词:SORSULFADIAZINEFLUORESCAMINEDERIVATIZATION
多光谱技术结合分子模拟研究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头孢唑林(CFZ)属第一代β-内酰胺类半合成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头孢曲松(CRO)属第三代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对敏感致病菌导致的疾病及手术后期感染预防有一定作用。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生物体内循环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与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可逆性结合,起到储存和转运的作用。因此,研究CFZ和CRO与HSA的相互作用对了解CFZ和CRO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多种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CFZ和CRO与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298和310K条件下,CFZ和CRO与HSA分别形成复合物导致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消除内滤光影响下,HSA-CFZ和HSA-CRO体系的猝灭常数(KSV)和结合常数(Ka)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位点数约为1。根据Fster能量转移定律,CFZ和CRO与HSA结合距离分别为2.41和1.40nm。希尔系数(nH)值小于1,表明CFZ和CRO分别与HSA结合后存在药物间负协同作用。热力学参数(ΔH_(HSA-CFZ)=-22.67kJ·mol^(-1),ΔH_(HSA-CRO)=-39.56kJ·mol^(-1),ΔS_(HSA-CFZ)=-4.90J·mol^(-1)·K^(-1),ΔS_(HSA-CRO)=-37.28J·mol^(-1)·K^(-1))揭示,CFZ和CRO能自发地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相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CD)显示CFZ和CRO使HSA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改变。分子对接技术显示CFZ和CRO均结合在HSA的siteⅠ结合位点上,与取代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有助于了解CFZ和CRO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对HSA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王艺润黄芳刘颖
关键词:头孢曲松头孢唑林人血清白蛋白分子对接
Mn^(2+)-CTMAB敏化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测定甲苯磺酸妥舒沙星
2014年
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对环境及公众健康会构成严重的潜在危害,建立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作在pH 10.5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介质中,以锰(Mn2+)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为敏化剂,甲苯磺酸妥舒沙星(tosufloxacin tosylate,TSFX)在疏水性玻片表面形成自组装环,建立了检测TSFX的快速方法。当点样体积为0.20μL时,线性范围为4.05×10-14~4.28×10-13 mol·ring-1,检出限为4.10×10-15 mol·ring-1。应用于检测甲苯磺酸妥舒沙星片剂中TSFX含量,测定值(0.144g·片-1)接近于药片的标示值(0.15g·片-1;兔子灌喂TSFX药片后血清中TSFX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9%~3.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其羊肉是京津唐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在羊组织样品(肉、肝脏、肾脏)前处理过程中采用乙腈作萃取剂,萃取液直接用于SOR技术测定,免去样品测定时的过滤步骤。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锡盟苏尼特右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多伦、蓝旗和白旗6个牧场羊组织样品中TSFX加标回收率在92.0%~101.0%,RSDs小于2.7%,结果令人满意。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可信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拓宽了SOR技术的应用范围。
邓凤玉黄春秀刘颖
关键词:药片血清动物组织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氟罗沙星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英文)被引量:3
2018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氟罗沙星(FIE)与溶菌酶(LYSO)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IE与LYSO的猝灭方式是静态猝灭,且在298和310K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a分别为4.10×104和0.74×104 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可知,FIE与LYSO的结合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距离(r=3.16nm,<8nm)表明从LYSO到FIE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希尔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的nH<1,LYSO和FIE的相互作用属于负协同作用。圆二色谱结果表明,LYSO和FIE的结合使LYSO的α-螺旋的含量由21.1%减少到8.8%。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LYSO和FIE的相互作用改变了LYSO的构象和微环境。分子对接进一步显示FIE通过氢键、极性键、疏水作用力等与LYSO活性部位的ASP-52,TRP-62,TRP-63等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溶菌酶的活性实验表明,由于以上实验结果说明FIE引起了LYSO的构象改变,LYSO的活性随着FIE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抑制了LYSO的活性。该研究结果为阐明FIE在机体内与LYSO的结合机理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为FIE对溶菌酶的的毒性评价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庆王艺润郭晨辉刘颖
关键词:氟罗沙星溶菌酶分子对接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左氧氟沙星(LVFX)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一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都有一定的作用。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液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运输蛋白,能与多种内源及外源性物质结合,起着储存和转运的作用。因此详细研究LVFX与HSA间的相互作用对了解LVFX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左氧氟沙星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VFX对HSA的荧光淬灭作用为形成复合物导致的静态猝灭,结合常数为9.44×10~4L·mol^(-1)(294K)和2.72×10~4L·mol^(-1)(310 K),结合位点数均为1,两者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取代实验表明,LVFX在HSA的SiteⅠ,ⅡA子域上有一个结合位点。根据F(o|¨)rster理论得到的LVFX和色氨酸(Trp)残基间的结合距离为3.66 nm,这一结果与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得到的结果相一致。紫外差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都进一步表明LVFX能够改变HSA的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LVFX与HSA作用前后HSA二级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加入LVFX后HSA的α-螺旋结构有所降低,β-折叠结构、β-转角结构和无规则卷曲有所上升,说明LVFX能使HSA的二级结构变得松散。
黄芳董澄宇张丽杨刘颖
关键词:光谱法分子对接人血清白蛋白左氧氟沙星
包头南海湿地磷形态及污染源定量识别被引量:6
2021年
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和连续提取法对包头南海湿地和南海湿地沿黄河边的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及各形态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分析其生物可利用性及释放风险,并采用APCS-MLR受体模型结合相关性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进行污染源的识别并量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磷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平,其中南海湿地水体中溶解性无机磷(DIP)对水体总磷(WTP)的贡献最低,表层沉积物中钙结合态磷(HCl^(-)P)对表层沉积物总磷(STP)的贡献最大,南海湖(L区)和湿地植物区(P区)的表层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及向水体释放磷的可能性,更容易发生富营养化,应引起关注.(2)APCS-MLR受体模型表明,研究区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29.07%)和农药化肥(29.00%).此外动植物残体的降解(18.49%)也对研究区具有一定贡献.
拜亚红钱晨歌袁思静谢子嫣来凌子张敏刘颖苗春林
关键词:磷形态生物可利用性
光谱法联合分子对接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法研究全氟壬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全氟壬酸(PFNA)是在血清中检测到第三多的全氟烷酸类(PFAAs)新型有毒环境污染物。目前PFNA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结构甚至是功能的影响还处于起步阶段,借助于多光谱、分子对接和等温滴定微量热(ITC)技术研究了PFNA和HSA相互作用的结合机理。所有荧光数据均进行了内滤光校正以获得更准确的结合参数。荧光结果表明PFNA通过动静态猝灭方式可以猝灭HSA的内源荧光。取代实验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FNA主要通过极性键、疏水力和卤素键键合在HSA亚域ⅡA疏水腔中,最佳对接自由能为-26.54kJ·mol-1,表明PFNA分子与HSA有较大的结合亲和力。ITC表明两者的结合属于两类结合位点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热力学参数:第一类结合位点有较大的亲和力,属于焓驱动,静电力和卤键作为主要驱动力;第二类结合位点亲和力较小,主要驱动力是疏水力。三维荧光光谱揭示PFNA与HSA生成复合物后,可以改变HSA的构象,引起Trp和Tyr残基微环境疏水性增强。圆二色谱(CD)定量测定了HSA与PFNA作用前后的二级结构含量: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分别降低14.3%,5.3%和3.5%,无规卷曲含量从14.4%增加到37.5%。以上结果表明,PFNA与HSA的结合可以改变HSA的二级结构,进而可能影响HSA的生理功能。结果阐述了PFNA与HSA相互作用机理,并且为PFNA在体内的运输和分配提供了可靠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相关依据。
胡涛英黄芳周珊珊刘颖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光谱法分子对接
多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氟罗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英文)被引量:4
2017年
氟罗沙星(FLRX)是一种含氟喹诺酮类抗菌素,有关它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特别是对HSA二级结构的影响及内滤光(影响荧光数据的准确性)校正的研究报道较少。采用多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探究了FLRX与H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FLRX对HSA的猝灭是由于形成结合常数在105 L·mol^(-1)水平上的1∶1FLRX-HSA基态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作用。由Van’t Hoff方程确定的FLRX与HSA结合过程中的ΔH=-107.99kJ·mol^(-1)和ΔS=-240.99J·mol^(-1)·K^(-1),表明FLRX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静态猝灭过程所产生的中间复合物使HSA的构象发生改变。通过对HSA与FLRX作用前后红外光谱酰胺Ⅰ带进行傅里叶去卷积和分峰拟合,获得代表HSA二级结构的不同子峰,对各子峰进行二级结构归属,根据各子峰的积分面积计算出各二级结构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FLRX与HSA结合后,α-螺旋从51.5%减小到33.2%,β-折叠从30.3%减小到20.7%,β-转角从15.6%增加到33.6%。取代实验显示FLRX与HSA的结合位点在HSA的siteⅠ(亚域ⅡA)。分子对接实验结果表明,FLRX可以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力很好的结合在亚域ⅡA的疏水腔中。实验获得的可信数据将有助于阐明FLRX与HSA的作用机制,也有助于理解FLRX在储运过程中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董澄宇徐佳周珊珊刘颖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氟罗沙星分子对接
光度法对不同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积累程度和交换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外源磷输入逐步得到控制后,作为内源磷主要来源的表层沉积物对黄河水体水质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掌握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积累程度以及沉积物-水界面磷的交换能力,对区域内水环境的治理和磷负荷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黄河甘宁蒙段作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丰水期(2011.07)、枯水期(2014.05)和平水期(2014.10)表层沉积物样品,使用标准测试程序(SMT)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磷赋存形态,并在实验条件下模拟表层沉积物对磷的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1)相比于国内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特征,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磷(OP)和铁/铝结合态磷(NaOH-P)含量相对较低,钙结合态磷(HCl-P)含量较高;各形态磷含量的平均值均在丰水期最高,表明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积累程度最高,黄河甘宁蒙段水环境受到沿程农业发展的冲击较大。因此,合理使用含磷化肥和优化灌渠退水水质是未来降低黄河水体磷污染风险的发展方向。(2)基于低磷浓度下等温吸附中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_0)与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磷浓度阈值的比较发现,研究区域所有水期大多数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发挥着"磷源"的作用,存在向上覆水释放磷的趋势,且枯水期中多数采样点的EPC_0值较高,"磷源"作用更加明显;基于L模型和F模型对高磷浓度下等温吸附的拟合参数,显示丰水期表层沉积物对磷的持留能力最强,枯水期次之,平水期最小,所有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均易发生;基于吸附动力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所选择的各采样点磷吸附量在反应开始的12 h内迅速增大, 12~48 h内吸附量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基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拟合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磷吸附过程的反应速率
郭晨辉刘颖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内蒙古兴和县育龄妇女头发中矿质元素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分别对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180名农村育龄妇女头发中21种矿物元素(铝,硼,钡,钙,镉,钴,铬,铜,铁,镁,锰,钼,镍,铅,硒,硅,锡,锶,钛,钒和锌)的含量及年龄、生育史及饮食习惯等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矿物元素(硼,镉,铬,钴,铜,铁,镁,锰,钼,镍,铅,硒,硅,锡,锶,钛,钒和锌)含量从青年组(18-29岁)到老年组(40-45岁)依次减少,而中年组(30-39岁)的钙,镁,锰、铅的含量最低。生育二胎的妇女钙,镁,锰,钼,镍,铅,锡,锶和锌含量最低,这可能与生育次数的增加有关,相关性分析证实钙,铅和锡与生育史有显著性相关。此外,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头发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经常食用酸菜会导致锌,铁,铜,锰,锶含量水平较低,但钼,铅和硒含量水平较高。而且,锌和硒含量随肉类摄入频率增加而增加。规律性摄入蔬菜会增加硅的含量。同时,经常食用水果会增加锰,镍和钛的含量水平。因此,该研究为解决不均衡饮食习惯盛行的农村地区生育和妇女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周珊珊刘颖
关键词:影响因素头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