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201130009)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吕毅向俊西郑幸龙刘学民李建辉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2篇脱细胞
  • 2篇脱细胞支架
  • 2篇细胞支架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分化
  • 2篇肝移植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胆管
  • 1篇胆管上皮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死亡
  • 1篇心脏死亡器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诱导多能干细...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陕西省人民医...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7篇吕毅
  • 6篇向俊西
  • 5篇郑幸龙
  • 4篇李建辉
  • 4篇刘学民
  • 1篇刘昌
  • 1篇王瑞涛
  • 1篇于良
  • 1篇刘雯雁
  • 1篇王博
  • 1篇颜谭
  • 1篇田敏
  • 1篇高睿
  • 1篇张谞丰
  • 1篇董鼎辉
  • 1篇胡良硕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器官移植
  • 1篇Hepato...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肝向分化方案的优化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优化一套简便、可靠、稳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肝向分化的方案。方法采用全骨髓差速贴壁法分离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优化的1.5 h差速贴壁结合12 h首次全量换液方法,及体外改良培养方案实现细胞高效纯化扩增。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物检测结合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鉴定细胞群。采用添加b FGF、HGF、EGF等多种生长因子的三步诱导法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系分化,并进行形态学、免疫学、基因水平评估。结果分离纯化的细胞群阳性表达CD29、CD44、CD90,阴性表达CD34、CD45,经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液作用后,油红O、茜素红、甲苯胺蓝染色均呈阳性。经三步法肝向诱导处理后,细胞群呈肝样细胞形态改变,表达肝脏特异性标志物ALB、AFP,肝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逐渐上升。结论优化后的方案能够简便、可靠、稳定地获得高纯度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能在特定微环境作用下实现肝向分化。
向俊西郑幸龙祝旭龙杨丽斐高睿李建辉刘学民吕毅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
工程组织及器官的血管化:研究现状与应用进程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构建有效的血管系统对于三维结构组织内细胞的存活和功能表达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血管化策略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总结并讨论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为2003至2013年,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endothelial cell,scaffol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再从中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部分文献,进行总结讨论。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24篇文章,按主题相关性对文献进一步筛选,最终纳入41篇文章。血管化一直是组织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国内外研究过多种血管化的策略,如复合生长因子、细胞共培养、生物反应器动态培养、人工支架或脱细胞支架等,但尚未公认一种有效的血管化策略实现与受体血管的功能性连接和体内细胞的长期存活。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共培养,并通过添加生长因子、优化培养条件等方法在体内定向诱导分化,有望成为实现组织工程器官血管化的突破点。
郑幸龙向俊西李建辉吕毅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化内皮细胞共培养脱细胞支架诱导多能干细胞
左半肝切除联合门静脉切开取癌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附视频)
2014年
肝细胞癌(肝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极易侵犯门静脉,并形成门静脉癌栓。据文献报道,40.0%~90.2%的晚期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癌栓。
吕毅向俊西刘学民张谞丰王瑞涛胡良硕郑幸龙
关键词:晚期肝癌患者肝细胞癌左半肝切除静脉切开视频侵犯门静脉
心脏死亡供体经典原位肝移植的单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体供肝获取及应用于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和可行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Maastricht标准或中国标准,共获取18例DCD供肝,于该院完成经典原位肝移植14例,送往其他移植中心3例,放弃1例。对18例供体与在该院完成肝移植的14例受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供肝情况、受体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 18例供体中符合Maastricht标准Ⅲ类5例、Ⅴ类2例,符合中国标准Ⅲ类(即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plus cardiac death,DBCD)11例。按规范器官获取流程取得供肝。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11~18min,平均为14.5min;冷缺血时间为90~600min,平均为350min。14例受体均顺利完成移植手术。其中12例受体预后良好,肝功能逐渐恢复,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血栓形成、排斥反应,但2例出现胆道狭窄并发症,经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引流通畅;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平均7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3d,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受体术后2d死于肝衰竭,其供体原发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需给予大量多巴胺维持其血压;另1例于术后当日死于腹腔内大出血,其供体为重症哮喘、心肺复苏后死亡。12例受体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总体存活率为85%,肿瘤患者尚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 DCD可以扩大供肝来源且近期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实施可控型DCD捐献,严格掌握供者适应证、加强器官评估、缩短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是保障供肝质量的重要因素。
刘学民王博于良刘昌向俊西田敏吕毅
关键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预后
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究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方法本研究利用手术切除的人肝血管瘤左外叶组织,经反复冻融,0.01%SDS、0.1%SDS和1%Triton X-100循环灌注制备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并通过灌注过氧乙酸消毒。将L-02细胞通过门静脉插管种植于脱细胞支架内进行培养。结果 HE、DAPI染色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脱细胞支架内无细胞成分残留,残余DNA检测为25.3±14.6 ng/mg干质量,小于新鲜肝脏DNA含量的1%。免疫组化证实支架内保留了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纤连蛋白、弹力蛋白成分。L-02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且有增殖,并表达白蛋白及葡萄糖-6-磷酸酶。结论利用手术切除的人肝标本行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是可行的,且为构建更适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肝脏提供了新思路。
郑幸龙向俊西吴万权刘学民刘雯雁吕毅
关键词:肝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
Liver regeneration using decellularized splenic scaffold: a novel approach in tissue engineering被引量:3
2015年
BACKGROUN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decellularized liver scaffold for liver regeneration is limited by severe shortage of donor organs. Attempt of using heterograft scaffold is accompanied with high risks of zoonosis and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We proposed that the spleen, which procured more extensively than the liver, could be an ideal source of decellularized scaffold for liver regeneration. METHODS: After harvested from donor rat, the spleen was processed by 12-hour freezing/thawing ×2 cycles, then circulation perfusion of 0.02% trypsin and 3% Triton X-100 sequentially through the splenic artery for 32 hours in total to prepare decellularized scaffold. The structure and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affold were determin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 and immum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DNA detection, porosity measurem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cytocompatibility test. Recellularization of scaffold by 5×106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was carried out to preliminarily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liver regeneration by BMSCs reseeding and differentiation in decellularized splenic scaffold.RESULTS: After decellularization, a translucent scaffold, which retained the gross shape of the spleen, was generated.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and residual DNA quantitation revealed the remaining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without nucleus and cytoplasm residu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collagens I, IV, fibronectin, laminin and elastin in decellularized splenic scaffold, which showed a similarity with decellularized liv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presented the remaining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tructure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small blood vessels. The poros-ity of scaffold, aperture of 45.36±4.87 μm and pore rate of 80.14%±2.99% was suitable for cell engraftment.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 of decellularized scaffold presented good histocompatibility, and recellularization of the splenic scaffold demonstrated that BMSCs could locate and
Jun-Xi XiangXing-Long ZhengRui GaoWan-Quan WuXu-Long ZhuJian-Hui LiYi Lv
干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干细胞种类繁多,其既能自我更新,又能被诱导分化。多种干细胞经不同方式及步骤的诱导刺激可向胆管细胞方向分化,而且在分化过程中表达一些特异标志物可用于胆管细胞的鉴定。尽管干细胞转化生成的胆管细胞可用于一些胆管疾病的治疗,但是关于干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并不多,且大都停留在细胞转化层面。该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颜谭祝旭龙李建辉吕毅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细胞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辅助肝脏移植的应用方向及前景
2014年
背景:因严峻的肝脏供体短缺形势而产生的边缘供肝移植、辅助性肝移植、部分肝移植等技术,仍无法克服术后移植物无功能及受者死亡率高等困难,移植后免疫相关并发症等也已成为制约肝脏移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再生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作用,有望成为解决肝脏移植领域重大临床问题的创新疗法。目的:总结并讨论间充质干细胞辅助肝脏移植的应用方向及前景。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OvidSP、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为2000至2014年,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liver transplantation,immunosuppression,liver regeneration",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肝移植、免疫抑制、肝再生",从中筛选出与主题相关且论据可靠的部分文献,最终纳入74篇文章进行归纳综述。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广泛的来源、强大的再生及分化潜能、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为细胞治疗研究的热点,有望解决器官移植领域一些尚未攻克的难题,为延长移植器官寿命、减少免疫抑制剂使用、改善移植受者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已有大量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发表,证实了这一可能性。但在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向俊西郑幸龙董鼎辉康骁弘李建辉吕毅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肝移植肝再生干细胞肝脏移植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再生辅助肝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