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QNZX38)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晋芳刘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学理
  • 1篇延安时期
  • 1篇主义理论
  • 1篇马克思主义大...
  • 1篇马克思主义理...
  • 1篇后马克思主义

机构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刘红梅
  • 1篇张晋芳

传媒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原则的探索——基于延安时期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五四时期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并信仰,在延安时期发展成熟起来,并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刘少奇作为党内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针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在多种场合、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原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党内兴起的整风学习运动,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依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张晋芳
关键词:延安时期
从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理
2013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学理层面上关注主体、方式和内容,后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可以为此提供一定的借鉴。后马克思主义对后工业社会政治语境的分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范围的拓展提供了理论启发。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构和建构,可以启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非闭合性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结构得以可能。后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动态发展提供了思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对后马克思主义的解构立场谨慎。
刘红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