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7141)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苏贵金黄林艳刘烨煊芦会杰孙丽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加氢
  • 3篇加氢脱氯
  • 3篇催化
  • 2篇氧化物
  • 2篇氯代
  • 2篇氯代芳烃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材料
  • 2篇金属
  • 2篇金属氧化物
  • 2篇降解
  • 2篇芳烃
  • 1篇氮氧化物
  • 1篇多氯联苯
  • 1篇形貌
  • 1篇氧化钛
  • 1篇扫描隧道显微...
  • 1篇双金属
  • 1篇酸性气
  • 1篇酸性气体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国家知识产权...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苏贵金
  • 5篇黄林艳
  • 3篇刘烨煊
  • 3篇芦会杰
  • 2篇赵彦辉
  • 2篇刘莎
  • 2篇黄学敏
  • 2篇黎烈武
  • 2篇孙丽芳
  • 2篇李倩倩
  • 1篇张丽霞
  • 1篇徐文
  • 1篇石瑞芳
  • 1篇杨帆
  • 1篇丁秀华

传媒

  • 4篇环境化学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金属氧化物对十氯联苯的降解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分别以市售的Fe2O3、MgO和CaO为催化剂,对十氯联苯(CB209)进行了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MgO对CB209的降解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反应温度为30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MgO对CB209的降解效率达到98.9%.进一步研究表明,MgO催化降解CB209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通过GC-MS和GC-ECD,并结合衍生化实验,检测到九氯联苯、五氯苯和四氯苯、五氯苯酚、四氯苯酚和三氯苯酚等降解产物,进而推测出MgO催化降解CB209的过程中存在相互竞争的反应路径:氧化反应、碳碳桥键断裂和加氢脱氯.
刘莎石瑞芳黄学敏黄林艳刘烨煊黎烈武芦会杰杨帆苏贵金
关键词:金属氧化物加氢脱氯
In-situ STM observation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two-dimensional 2,5-distyrylpyrazine nanostructure adsorbed on Au(111) in an electrochemical environment
2013年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2,5-distyrylpyrazine (DSP) adsorbed on Au(111) substrate wa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the substrate potential in 0.1 M HClO 4 , using an in situ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 Depending on the applied electric field, DSP formed three distinctly different, two-dimensionally (2D) ordered, supramolecular nanostructures on the Au(111) surface. In the potential range of 0.55 V < E < 0.75 V, the DSP molecules formed a close-packed stripe pattern with the adlayer structure 1 3 . 8 6 When the potential was reduced to 0.45 V < E < 0.55 V, a ridge-like pattern built from dimer subunits was observed, with the adlayer structure 4 5 . 12 4 Further decreasing in the electrode potential to 0.2 V < E < 0.45 V caused the appearance of a herringbone-like pattern consisting of dimer subunits, with the adlayer structure 9 0 . 3 9 The potential-induced phase transitions revealed the structure-determining role of substrate-adsorbate coordination and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in forming the distinct 2D adlayer motifs.
SU GuiJinHUANG LinYanZHANG LiXiaLU HuiJie
关键词:STM扫描隧道显微镜分子间相互作用
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催化降解因其高的反应速率和降解彻底性,在氯代有机物的削减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研究较多的催化剂为零价态和氧化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及贵金属,包括单金属和双金属两种.这类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多样,在氯代有机物的降解中显示出优异的活性.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是一类有毒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阐述了不同价态的单金属和双金属催化剂催化降解PCBs的反应机理,并介绍了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因素.并对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降解PCBs的应用现状做了评述,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黄林艳张丽霞孙丽芳刘烨煊苏贵金
关键词:多氯联苯催化降解双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金属氧化物
不同形貌的TiO_2材料对五氯苯的热降解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溶剂热法、均匀共沉淀法和溶胶-水热法分别制备出3种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以五氯苯为模型污染物,分别在300℃、350℃、400℃条件下对3种不同形貌材料的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活性强弱顺序为:均匀共沉淀法所制TiO_2>溶胶-水热法所制TiO_2>溶剂热法所制TiO_2.均匀共沉淀法所制TiO_2在反应温度350℃、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对五氯苯的降解效率已经达到99.8%.通过GC-MS对五氯苯的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检测到有四氯苯、三氯苯和二氯苯等生成,表明降解反应有加氢脱氯过程发生.五氯苯加氢脱氯降解路径为:Pe CB→1,2,4,5/1,2,3,5/1,2,3,4-Te CB→1,2,4/1,2,3-TrCB→DCB.
李宾克任广军芦会杰黄林艳李倩倩黄鑫辰赵彦辉丁秀华苏贵金
关键词:二氧化钛催化剂不同形貌加氢脱氯
铈基氧化物纳米材料对氯代芳烃和氮氧化物的协同降解研究
<正>氯代芳烃经常是一种高毒性、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对氯代芳烃的降解研究至关重要。而在垃圾焚烧、化石燃料燃烧、铁矿石烧结等工业过程中,除了存在氯代芳烃污染物外,还常常有气体污染...
刘莎苏贵金黄林艳黎烈武刘烨煊芦会杰杨帆郑明辉
文献传递
Fe_2O_3微纳米材料对八氯萘的热催化降解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研究了制备的α-Fe_2O_3微/纳米材料对八氯萘(octachloronaphthalene,CN-75)的催化降解活性及降解机制.在300℃下动力学研究发现,α-Fe_2O_3降解CN-75的反应行为呈现准一级动力学反应特征,反应速率常数为0.075 min^(-1).在α-Fe_2O_3催化下CN-75能够发生逐级加氢脱氯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七氯至二氯萘产物,且初始加氢脱氯优先发生在α位.此外,CN-75还能发生氧化开环反应生成甲酸、乙酸等中间产物.根据检测到的降解产物推测CN-75在α-Fe_2O_3上的降解反应历程为:CN-75→CN-73→CN-66/67→CN-54、CN-52、CN-51、CN-50→……→HCOOH+CH_3COOH.
赵彦辉芦会杰徐文黄林艳李倩倩李宾克黄鑫辰苏贵金
关键词:Α-FE2O3FE3O4
酸碱气体对氯代芳烃削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氯代芳烃多属于一种高毒性、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削减其在环境的排放至关重要.在垃圾焚烧、化石燃料燃烧、铁矿石烧结等工业过程中,除存在氯代芳烃污染物外,还常伴有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和碱性气体氨气的存在.这些气体物质的共存对氯代芳烃的削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和氨气等气体物质对氯代芳烃污染物在热催化过程和光降解过程中的降解、生成及阻滞的影响作用,阐述了其影响氯代芳烃削减和生成的机理,然后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气体污染物和氯代芳烃协同去除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莎黄学敏黄林艳孙丽芳黎烈武刘烨煊苏贵金
关键词:氯代芳烃酸性气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