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6076)
-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4
- 相关作者:徐朝繁张先康段永红潘纪顺张建狮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伽师强震群区上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含义
-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伽师—阿图什地区是中国大陆,也是全球现今地壳活动及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最强烈的地区之一。1902年8月22日发生在该地区阿图什的81/4地震是迄今历史记载的发生在新疆境内的最大地震。据统计,...
- 徐朝繁张先康杨卓欣田晓峰
- 关键词:伽师强震群地壳结构人工地震
- 文献传递
- 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被引量:17
- 2008年
- 为揭示汶川Ms8.0特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广泛收集整理龙门山地区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对龙门山构造带的深部结构与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资料表明:龙门山构造带是一地壳厚度陡变带,两侧普遍存在低速高导层,地壳上地幔顶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带内逆掩断层发育,低速高导层缺失,表现为高阻基底。西侧川西高原的Pn波速度较低(7.6~7.8krn/s),东侧四川盆地较高(8.0~8.2krn/s),低的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可能意味着川西高原壳幔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热交换过程,中上地壳内的低速高导层有可能成为龙门山L形的滑脱面,为龙门山中上地壳内浅源地震的孕育提供深部构造条件。
- 徐朝繁潘纪顺王夫运田小峰冯建林
- 关键词:龙门山构造带汶川地震地球物理探测深部结构
-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基底界面结构特征被引量:5
- 2007年
- 用射线分布分析法对伽师强震群区的高分辨折射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得到了伽师强震群区更完整的基底界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伽师强震群区地壳上部存在两个明显的结构界面:第一个界面的结构连续、完整,其埋深变化不大,在2.6~3.3km之间,为一向天山方向逐渐抬升、近平直的倾斜界面;第二个界面的埋深变化较大,在8.5~11.8km之间,为古老的塔里木盆地结晶基底.在约37km桩号附近结晶基底有近2.5km的深度突变,推断可能是伽师强震群区超基底断裂所致.以该断裂为界,结晶基底分为西南、东北两段.每段内界面的埋深变化不大,西南段的埋深约11.5km,东北段的埋深约为8.5~9.0km,该段在从西南向东北整体抬升的背景上略有上隆,反映出在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特殊的构造环境下上部地壳的变形特征.
- 徐朝繁段永红田晓峰潘纪顺张建狮胡修奇
-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上部地壳细结构的高分辨折射地震探测研究被引量:23
- 2006年
- 2004年4月在伽师强震群区完成了一条高分辨折射地震探测剖面.我们采用有限差分反演和哈格多恩原理折射波前成像方法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该地区上部地壳细结构图象.结果显示上部地壳结构总体上横向比较均匀,纵向分层明显.该地区地壳顶部11km以上可分为4层:顶部约400m以上为浅表盖层,P波速度约1.65~1.8km/s,该层为较松散的风化层;第二层为纵向强梯度层,P波速度在1.8~4.5km/s之间,纵向梯度约1.2km·s^-1/km,其厚度在2.96~3.0km之间,其底界面几乎水平;第三层的厚度有较大变化,其埋深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深,西南端层厚约6.5km,东北端减薄为5.5km.该层的上部和下部又表现为不同的速度结构特征,其上部速度较均匀,平均P波速度约4.8km/s,下部相对于第二层来说为一弱梯度层,梯度约0.35km·s^-1/km,P波速度在5.1~6.25km/s之间.该层的底界为结晶基底,其结晶基底西南深东北浅,形成一个向天山方向上翘的斜坡,似乎显示出坚硬的塔里木块体在插入天山下时受阻的上部地壳结构特征;第四层比较均匀,速度约为6.3km/s.在4km深度左右有一横向速度异常变化,推断可能与隐伏的麦盖提断裂及下苏洪一麦盖提断裂有关,但未见这些断裂延伸至地表及穿过基底的结构特征.伽师强震群的发震构造至少应位于11km深度以下的中下地壳之中.
- 徐朝繁张先康段永红杨卓欣酆少英胡修奇
- 射线数分布分析法及其在地壳上部复杂结构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06年
- 在人工地震Pg波波前成像方法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高分辨折射地震剖面资料处理的射线数分布分析法.该方法可用来更进一步地确定地壳上部较复杂结构中可能的折射界面,特别是基底的空间位置和展布形态特征,使得高分辨折射地震测量资料的处理更加深入精细.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上部地壳基底结构的研究,给出了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及其两侧邻近区域的基底形态及展布特征.
- 徐朝繁张先康张建狮胡修奇
- 关键词:基底结构
- 高分辨折射地震探测所揭示的琼东北活动构造区上部地壳结构特征
- 琼北地区在构造上属于新生代大幅度沉降的雷琼坳陷的南部,是海南岛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该地震的发震断裂一直存在着争议。琼东部地区也是我国第四纪以来火山活动最为强烈和频繁的地区之一,地表被大片的玄武岩和第四纪沉积所覆盖。已...
- 徐朝繁沈繁銮赵金仁张成科张建狮刘保金
- 关键词:地震探测地壳结构构造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