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185)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壮志张文宝米晓云石保新王进成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原头蚴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培养
  • 2篇绦虫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抗体
  • 2篇细粒棘球绦虫
  • 2篇抗体
  • 2篇棘球绦虫
  • 1篇幼虫
  • 1篇培养液
  • 1篇犬血清
  • 1篇种细胞
  • 1篇细胞
  • 1篇细粒棘球蚴
  • 1篇免疫
  • 1篇囊蚴
  • 1篇抗体变化
  • 1篇抗体监测

机构

  • 5篇新疆畜牧科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6篇米晓云
  • 5篇石保新
  • 5篇张文宝
  • 5篇张壮志
  • 4篇王进成
  • 3篇袁丽英
  • 2篇马正海
  • 2篇赵莉
  • 1篇金映红
  • 1篇阿依努尔
  • 1篇岳城

传媒

  • 2篇草食家畜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原头蚴感染比格犬(Beagle)试验被引量:1
2010年
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经口感染原头蚴,观察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6只比格犬分为3组,每组2只,每组感染原头蚴的剂量分别为5万、15万、25万枚/只,感染后40d开始检查粪便有无虫卵排出。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原头蚴后48d虫体开始排卵;6只比格犬(Beagle)细粒棘球绦虫人工感染率为100%,其中5万枚组感染的平均荷虫3457条(成熟2074条,未成熟1383条);15万枚组感染的平均荷虫6230条(成熟3639条,未成熟2591条);25万枚组感染的平均荷虫16238条(成熟11856条,未成熟4382条)。结果表明,比格犬(Beagle)可以成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研究的动物模型。
米晓云石保新张壮志古努尔.吐尔逊金映红张文宝张玲阿依努尔阿布里克木阿不都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
监测重组蛋白EgM9免疫犬的特异性抗体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索EgM家族重组蛋白(EgM9)与Iscom为佐剂结合免疫犬后血清抗体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组与对照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G1I、gG2、IgA、IgM和IgE)的变化规律,并以Western-blotting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经统计学方法分析显示,免疫组与对照组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I、gG2,差异极显著(P<0.01),而特异性抗体IgAI、gM和IgE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证实EgM家族重组蛋白(EgM9)与Iscom为佐剂结合能引起犬特异性免疫应答。
赵莉张壮志石保新古努尔.吐尔逊米晓云吐尔洪.依米提王进成马正海张文宝
关键词:特异性抗体
EgM123免疫犬血清抗体监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索EgM家族重组蛋白(EgM 123)与弗氏佐剂结合免疫犬后血清抗体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组与对照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的变化规律,并以Western-blotting方法进行验证。【结果】ELISA实验结果经统计学方法分析显示,不中和免疫组与对照组血清抗体时,特异性抗体IgG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和血清抗体时,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和血清抗体,能够更明显的看到EgM家族重组蛋白(EgM 123)引起的犬特异性免疫应答。
赵莉张壮志石保新古努尔.吐尔逊米晓云吐尔洪.依米提王进成马正海张文宝李国庆
关键词:特异性抗体ELISA
应用real-time PCR对不同组份培养基体外培养的原头蚴表达基因的研究
2009年
了解已有的三种基因(eg143基因、egTPx基因和epCl基因)在成分不同培养液中培养的原头蚴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体外培养收集培养15d的原头蚴,利用real-time PCR技术进行检测。结论:egTPx和eg143在Ⅱ组原头蚴中表达量最高;epCl在Ⅰ组培养的原头蚴中表达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1倍)。
张壮志吕春华古努尔.吐尔逊石保新袁丽英米晓云张文宝王进成张玲阿布里克木丁晓玲阿依努尔阿布力兹阿不都安萨
关键词:原头蚴体外培养表达基因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在两种细胞培养液中体外培养
目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可以在体外向成虫和囊蚴两个方向发育,为研究细胞及虫体的分化提供一个较好的体外实验模型;本文通过原头蚴在两种细胞培养液中(RPMI-1640和MEM)培养以观察其存活、生长及发育情况,从而为研究寄生...
米晓云袁丽英张壮志石保新阿布都阿依努尔张玲阿布里克木王进成岳城张文宝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培养囊蚴
文献传递
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外培养成囊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09年
建立原头蚴体外成囊发育的技术方法,为包虫病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在CO2培养箱中37℃条件下,单相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原头蚴,并用显微镜定期观察其大小及形态变化。结果发现:第10天原头蚴开始向囊发育;在第35~40天出现肉眼可见的囊,存活时间达100 d,最大囊可达2 mm,原头蚴成囊率达90%。
袁丽英张壮志石保新古努尔.吐尔逊米晓云王进成张文宝阿依努尔阿布里克木阿不都阿布利兹张玲岳城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外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