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X003)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肖发荣丁为祥李涛郝艳杰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理学
  • 2篇哲学
  • 2篇宋明理学
  • 2篇《西铭》
  • 1篇学术渊源
  • 1篇哲学精神
  • 1篇儒学
  • 1篇史料
  • 1篇史料问题
  • 1篇朱子哲学
  • 1篇著作
  • 1篇自然观
  • 1篇理气观
  • 1篇立命
  • 1篇吕大临
  • 1篇马一浮
  • 1篇考述
  • 1篇回响
  • 1篇发生学
  • 1篇范仲淹

机构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央司法警官...

作者

  • 5篇肖发荣
  • 3篇丁为祥
  • 2篇李涛
  • 1篇郝艳杰

传媒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天府新论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朱熹《西铭》研究的史料问题考述被引量:1
2014年
在朱熹的学思历程中,张载《西铭》的影响至为深远。从早年读《西铭》,到中年时期完成以《西铭解》为主的一系列解释工作,再到弥留之际仍对《西铭》注解增删改易,朱熹的虔诚和服膺之情始终如一。在此过程中,朱熹留下了大量的《西铭》解释史料,从中可以看出朱熹的确对《西铭》非常重视。仔细梳理这些史料,不仅有助于认识《西铭解》的流传版本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化对《西铭》思想内涵的理解;而且还能看出朱熹在解释《西铭》过程中的思想变化,这对深入理解朱熹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是有所助益的。
肖发荣
关键词:《西铭》
论朱熹对张载著作的整理和研究
2015年
朱熹在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对张载的思想有较多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与他对张载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是分不开的。朱熹对张载《文集》(朱熹多称其为《横渠集》)的校补工作给予了很大的热情和关注;在他最重要的一些著作如《近思录》、《论孟精义》、《论孟集注》、《楚辞集注》中辑录了许多张载的"精义";他还对张载最重要的著作《西铭》和《正蒙》作了大量的注释和评论。这些工作,对朱熹真正走进张载的思想世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肖发荣
关键词:《西铭》《正蒙》
朱熹的理学自然观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自然观是朱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在对朱熹自然观的研究上多以西方对象性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阐释和解读,偏离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维指向。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不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天道,而是从主体论、价值论的角度来理解天道,自然是内在于人的一种存在,具有内在价值,并不否认天道的实在性,但强调天道和人道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即强调天道和人道的共生、共在性。
李涛
关键词:理学自然观
从经典选择到不同思路之辩——简论朱子理气观的形成
2012年
理气关系是朱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宋明理学的核心论题。但朱子理气观的形成却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也几乎伴随了朱子的一生。大体说来,这一过程是从受教于李延平起始的,而以对《中庸》与《大学》之不同经典的选择展开的;至于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则表明朱子宇宙论视野的初步形成;到了与张栻的"仁说"之辩,则既标志着其思想谱系的奠基,同时也代表着其理气双重视角的定型。
丁为祥
关键词:朱子哲学理气观宋明理学
论朱熹对张载学术渊源的衡定
2014年
关于张载的学术渊源,宋代学者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朱熹在重构宋代理学史的过程中,对张载的学术渊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在理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朱熹首先指出了范仲淹对张载具有"粗发其端"的开启之功;其次,他在肯定张载之学具有"自得"一面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二程对张载成学的"警示"之功。在朱熹考察张载学术渊源的过程中,吕大临的《横渠先生行状》及伊川的评论都对朱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整体上看,朱熹对张载学术渊源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但是,在理学"宗派"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下,朱熹的结论又会对正确看待张载的理学地位形成干扰。张载作为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范仲淹与二程对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因此而否认张载"自立说"以"造道"的探索历程和创造精神,那将是有违历史真实的。
肖发荣
关键词:范仲淹吕大临学术渊源
“立道”、“立极”、“立命”新探——“横渠四为句”的版本流变及其时代精神被引量:4
2014年
"横渠四为句"即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四句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版本,而这些版本的主要差别在第二句,即或作"立道",或作"立极",或作"立命",据此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版本系统。"立道"系在文献中出现最早,当为张载原本,自宋代流传至今;它最能体现张载"当自立说"以"造道"的哲思追求,代表了第一代理学家"以道自任"的时代精神。"立极"系在南宋中后期最为流行,它集中体现了处于内外交困世局中儒家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与承担精神。"立命"系自明代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不仅是理学家人格理想的象征,而且也成为近世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它虽然不是张载的原本,但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上和中国文化精神的丰富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肖发荣
朱子“理先气后”的发生学解读
2012年
"理先气后"是朱子理气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层规定,可以说是其理气关系的核心。但对朱子而言,这种"先后"关系既不仅仅是一种逻辑的规定,也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次序,而首先是人生的理想根据与宇宙的价值基础,因而也只有从主体价值认同的角度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事物的存在层级与人的认知进程不过是其价值认同的表现而已。在此基础上,天理"净洁空阔"的规定与禅宗之"昭昭灵灵"境界的对扬,则体现着"理先气后"的初步形成;而道德理想与历史视角以及"三代与汉唐"的"天理人欲之辨",则标志着其"理先气后"的最后定型。所以,理气关系不仅代表着朱子一生探索的最高指向,而且其"先后"规定也代表了朱子一生探索的最高结论。
丁为祥
关键词:发生学
宋明理学形上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在儒学发展史中,宋明理学一直以其形上本体意识而著称。这种形上本体意识的形成有一过程。从先秦到汉唐,儒学并没有形上本体意识的现成资源;由于价值观的对立,儒学也不可能直接从佛老二教中汲取现成资源。这样一来,"出入佛老,返于六经"也就成为理学形上本体意识的真正产地。在这一过程中,佛教的超越追求精神、道家的反向溯源智慧以及儒家"为万世开太平"的人伦世教关怀,就构成了儒家形上本体意识的具体资源;而从邵雍"元会运势"的数推历史观、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化论一直到张载的"太虚即气",则标志着儒家形上本体意识的初步形成。待到二程体贴出"天理"并以"性即理"规定理学的道德本体,也就表明佛教的形上超越意识、道家的宇宙根源意识与儒家的人伦世教关怀已经有机地熔为一炉了,从而既构成理学斥佛排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其以后近千年间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丁为祥
关键词:儒学宋明理学
朱熹“理同气异”与“气近理异”说辨析被引量:2
2013年
朱熹在答黄商伯书中提出了"理同气异"与"气近理异"的重要观点。"理同气异"中"理同"是从本然处而言,人物皆同出一理,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纷繁万相的善恶表现皆因"气异"而为。"气近理异"说中的"气近"是从实然处而言,万物皆由气所生。人物之气禀形质的不同,使本然的天理之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遮蔽而没有得到完全的显现,从而使天理外在地表现出"不同的理",这些不同的理并非天理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天理的全体,只不过是没有显现完全的天理。此种人性论观点的提出,为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从本然和实然两个层面提供了更为完备的论证。
李涛郝艳杰
张载哲学精神的近代回响——以马一浮对“横渠四句教”的阐发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张载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充分体现了张载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在后世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其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最为流行。尤其是近代以来,此四句更是成为激励无数志士哲人的强大精神力量。马一浮在抗战流离之际对此四句极为推崇,不仅以"横渠四句教"称之,而且从新儒学的视域对其作了精妙的诠释。马一浮于国难之际而发"横渠四句教"大义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由此而凸显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勇于担当的任道精神、成己成物的博大气象,对今日中国之文化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肖发荣
关键词:马一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