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087)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顾明华区惠平沈方科路丹何冰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稻田
  • 2篇稻田土
  • 2篇稻田土壤
  • 2篇土壤
  • 1篇氮素
  • 1篇稻草还田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碳矿化
  • 1篇免耕
  • 1篇还田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方式

机构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大学

作者

  • 2篇沈方科
  • 2篇区惠平
  • 2篇顾明华
  • 1篇何明菊
  • 1篇陈秋实
  • 1篇何冰
  • 1篇唐新莲
  • 1篇路丹
  • 1篇许芳隆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强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明确土壤氮素转化对免耕和稻草还田的响应,研究了不同耕作对土壤(0~5 cm、5~12 cm和12~20 cm土层)氮素转化强度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显著提高0~5 cm土层土壤氨化强度和铵态氮含量,但对于5~12 cm和12~20 cm土层趋势则相反;各土层土壤硝化势、反硝化强度免耕明显低于常耕,表明免耕促进0~5 cm土层有机氮的氨化作用和降低5~20 cm土层有机氮的氨化及0~20 cm土层土壤硝化-反硝化损失。稻草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强度的影响因耕作而异,免耕下,稻草还田促进5~20 cm土层土壤氨化强度及各土层反硝化强度和铵态氮含量,对0~5 cm土层土壤氨化强度和各土层土壤硝化势影响不大;常耕下,稻草还田降低5~2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和硝化势,提高各土层氨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因而,免耕结合稻草还田更有利于土壤氮素的释放、供应,但需注意防止反硝化损失。
区惠平沈方科陈秋实何明菊许芳隆唐新莲顾明华
关键词:免耕稻田氮素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有机碳矿化以及腐殖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以连续种植三季的稻田土壤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四种耕作方式(常耕CT、稻草还田常耕SCT、免耕NT、稻草还田免耕SNT)下稻田土壤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有机碳矿化以及腐殖质特征。结果表明:在0~5cm土层,免耕(NT、SNT)和稻草还田(SCT、SNT)都能提高土壤中不同活度有机碳以及总有机碳、腐殖酸、胡敏酸的△log K以及E4/E6值,其中以SNT增加效果最为明显,而稻草还田(SCT、SNT)还能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日矿化量和矿化累积量;在5~20 cm土层,除中活性有机碳外,常耕耕作(CT、SCT)提高了不同活度有机碳、总有机碳、有机碳矿化累积量、腐殖酸、胡敏酸、富里酸、腐殖化度以及胡/富比,其中以SCT的作用最为明显。在短期时间内,免耕结合稻草还田,有利于表层土壤的腐殖化,增加稻田土壤中碳的固定;常耕结合稻草还田更利于5~20cm土层腐殖质的更新与活化,增加土壤中碳的固定,从而减缓新增碳对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
路丹何明菊区惠平何冰沈方科顾明华
关键词:耕作方式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