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06G119)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周建平孙曼霁冯泽国李冠华姜雨鸽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转导
  • 3篇源性
  • 3篇转导
  • 3篇细胞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神经元
  • 2篇脑源性
  • 2篇脑源性神经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神经
  • 2篇海马神经元
  • 1篇蛋白转导域
  • 1篇凋亡
  • 1篇兴奋性

机构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周建平
  • 4篇冯泽国
  • 4篇孙曼霁
  • 3篇李冠华
  • 2篇姜雨鸽
  • 1篇庞立伟
  • 1篇李绪领
  • 1篇王德生
  • 1篇王卫
  • 1篇舒峻
  • 1篇曲恒燕
  • 1篇王卓强
  • 1篇吕宝胜

传媒

  • 2篇生命科学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TD-B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PTD-BDNF在实验动物体内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TD-BDNF组于缺血再灌注后静脉注射PTD-BDNF2mg/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TTC染色、HE染色及TUNNEL染色分析PTD-BDN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PTD-BDNF融合蛋白使脑缺血梗死体积百分比从18.20%降至10.12%(n=4,P<0.01)。HE染色可见PTD-BDNF组脑组织缺血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细胞核皱缩、碎裂现象减少。TUNNEL染色显示梗死灶周边平均每个视野TUNNEL阳性细胞率,从51.24%降至23.54%(n=6,P<0.01)。结论PTD-BDNF融合蛋白经静脉给药后能通过血脑屏障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李冠华冯泽国周建平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蛋白转导域内在化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蛋白转导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可以携带外源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及生物技术应用中,都展示出良好的前景,应用广泛,但机制不甚明确。已知的PTD均有其关键的特定氨基酸存在和较强的正电荷分布,并具有独特的二级结构及空间构象,这些特殊的结构特征对其内在化机制起决定作用。目前认为巨胞饮作用是PTD入胞的主要机制, PTD在经过细胞表面糖胺聚糖紧密结合快速作用及电荷作用后,由脂筏蛋白介导的巨胞饮作用内在化,然后巨胞饮体脂质双层破裂,使蛋白转导域-大分子释放入胞浆及胞核。
曲恒燕孙曼霁
关键词:蛋白转导域内在化
PTD-BDNF对海马神经元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PTD-B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神经元细胞电压依赖性钠、钾、钙通道电流,观察并分析PTD-BDNF对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D-BDNF、BDNF使海马神经元钠通道电流强度峰值分别增加39.35%和41.99%(n=4,P<0.01);使钠通道电流-电压关系曲线下移(n=4,P<0.01);使海马神经元钙通道电流强度峰值分别增加39.20%和38.72%(n=4,P<0.01);使钙通道电流-电压关系曲线下移(n=4,P<0.01);使海马神经元钾通道电流IA、IK在20mv刺激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9.03%、28.06%和29.76%、33.38%;使钾电流-电压关系曲线下移(n=4,P<0.01)。PTD-BDNF与BDNF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D-BDNF显示了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似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说明PTD-BDN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元静息膜电位、神经兴奋性方面有相同的分子基础。
李冠华冯泽国周建平姜雨鸽孙曼霁
关键词:蛋白转导海马神经元钠电流钙电流钾电流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索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方法的最佳条件,并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生物学活性。方法:根据MTT法的测定原理,采用三因素(细胞数量、MTT浓度、MTT染色时间)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并依据MTT的最优条件测定BDNF的生物活性。结果:MTT比色法检测SH-SY5Y细胞活性的最优条件为:每孔细胞数:(0.2×108个/L,100μl),MTT的染色时间(6小时),MTT的剂量(5g/L)。在ATRA诱导SH-SY5Y细胞产生TrkB受体后,随着BDNF浓度的增加,吸光值也增加,当BDNF浓度增加到50μg·L-1后,随着BDNF浓度的增加,吸光值增加并不显著。结论:建立了MTT比色法的最佳条件,并应用于BDNF细胞因子的活性检测中,在BDNF浓度为50μg·L^(-1)时。
吕宝胜王卫王卓强冯泽国周建平
关键词:四甲基偶氮唑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正交实验
PTD-BDNF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的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具有跨血脑屏障功能的PTD-BDNF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自发电活动的作用。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蛋白转导结构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TD-BDNF)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突触活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DNF与PTD-BDNF作用后均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和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产生频率[sEPSC的频率:(1.4±0.5)vs(4.0±0.6),(3.9±0.5)Hz,均为P<0.01;mEPSC的频率:(4.2±1.0)vs(7.9±1.9),(7.6±1.8)Hz,均为P<0.01],并增加sEPSC的幅度但并不影响mEPSC的幅度[sEPSC的幅度:(415.7±48.0)vs(743.7±95.7),(693.7±99.9)pA,均为P<0.01;mEPSC的幅度:(34.7±4.7)vs(36.3±6.2),(36.2±4.4)pA,均为P>0.05]。BDNF与PTD-BDNF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D-BDNF可以增强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说明重组PTD-BDNF与BDNF有相似的电生理活性。
李冠华庞立伟周建平孙曼霁姜雨鸽冯泽国
关键词:蛋白转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膜片钳海马神经元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脑老化的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近十几年研究发现成年人脑神经元可以再生,使人们重新认识老年脑神经细胞的可塑性,它为脑损伤的修复带来新的希望。最新研究表明,神经再生可被调控,是一种新的修复机制。这使得利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老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可能。
李绪领王德生孙曼霁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老化
核因子-κB在环孢素A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NF-κB在环孢素A(CsA)致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共分3组:CsA组,CsA+PDTC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以CsA浓度为0、0.1、1、10mmol/L作用于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其中加入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CT)。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用免疫组化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NF-κB。结果:CsA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加入PDTC膜电位没有下降。CsA激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表达。结论:在CsA导致的肾小管上皮损伤中NF-κB被激活,阻断它的激活能减轻损伤的发生。
舒峻周建平
关键词:环孢素A肾毒性核因子ΚB肾小管上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