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348)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邢春根吴永友赵奎彭巍杨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苏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肠癌
  • 6篇肿瘤
  • 6篇大肠
  • 6篇大肠癌
  • 4篇纤维细胞
  • 4篇癌细胞
  • 4篇肠癌细胞
  • 4篇成纤维细胞
  • 3篇肿瘤相关
  • 3篇自噬
  • 3篇大肠癌细胞
  • 2篇肿瘤相关成纤...
  • 2篇胃癌
  • 2篇胃肿瘤
  • 2篇细胞侵袭
  • 2篇结肠
  • 2篇共培养
  • 2篇癌相关成纤维...
  • 1篇单次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邢春根
  • 6篇吴永友
  • 5篇赵奎
  • 4篇彭巍
  • 4篇杨晓东
  • 3篇苏玉飞
  • 3篇徐小慧
  • 3篇张钰明
  • 2篇朱宝松
  • 2篇龚巍
  • 2篇钟丰云
  • 2篇吴勇
  • 1篇刘如璐
  • 1篇雷庆军
  • 1篇丁云鹏
  • 1篇吴昊
  • 1篇粟文钊
  • 1篇何腾飞
  • 1篇王益
  • 1篇刘伟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调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结果表明,长链非编码RNA(1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1ncRNAUCA1)参与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程。本研究旨在观察下调UCA1表达后对大肠癌CCL244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刘伟杨晓东朱俊佳徐洪涛吴勇邢春根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行为非编码RNA癌相关基因尿路上皮大肠癌
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结肠息肉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结肠息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基底直径≥2.0cm,位置特殊,无法内镜下摘除的结肠息肉,在电子结肠镜辅助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结果30例均在双镜联合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19例,腹腔镜下肠段切除6例,双镜联合小切口辅助部分肠切除3例,术中病理证实为恶性者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2例。手术时间50~185min,平均(79.6±28.6)min;术后无吻合口漏和吻合口梗阻发生;有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4d,平均(2-3±2.7)d;住院时间3~12d,平均(5.0±2.0)d。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9.8±2.7)个月;除6例失随访外,24例复查肠镜未见息肉残留、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电子结肠镜不仅定位准确,对恶性患者更改切除术式灵活,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治疗复杂结肠良恶性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
邵乐宁赵奎邢春根吴永友龚巍钟丰云唐文
关键词:腹腔镜电子结肠镜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自噬调节对共培养大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自噬状态,观察对共培养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大肠癌患者原代培养的CAFs,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免疫荧光法检测CAFs的自噬状态;筛选自噬上调剂雷帕霉素与自噬抑制剂巴弗洛霉素的最佳作用时间与剂量,分别对CAFs进行自噬调控;通过细胞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不同CAFs自噬状态对大肠癌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对肿瘤细胞抑癌基因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核因子(NF)-κB等蛋白的检测,探讨自噬调控CAFs影响大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可能机制。结果未自噬干预的CAFs培养12、24及48 h后,噻唑蓝(MTT)检测吸光度(A)值最大时间为48 h;400 nmol/L雷帕霉素可进一步增加CAFs自噬,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损伤调节自噬调控因子(DRAM)、自噬相关基因Atg5及Beclin-1、LC3等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而400 nmol/L巴弗洛霉素可抑制CAFs自噬水平,DRAM、Atg5与Beclin-1基因表达下调;各组细胞于Transwell中进行共培养48 h后,发现穿过小室肿瘤细胞以雷帕霉素预处理CAFs+CCL244组最多[(172.0±9.3)个],巴弗洛霉素预处理CAFs+CCL244最少[(52.0±5.0)个];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雷帕霉素预处理组CCL244细胞向划痕处迁移程度最明显[(15.34±0.49) mm],明显高于巴弗洛霉素预处理组[(10.32±1.08) mm];自噬上调组细胞的bcl-2、NF-κB基因表达上调,而bax、p53及Caspase-3表达下调,自噬下调组相反。结论上调CAFs自噬水平,可增强共培养大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而抑制CAFs自噬水平,可降低共培养大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彭巍马长松韩富华邢春根吴永友
关键词:大肠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自噬迁移
特异性阻断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
2013年
目的研究利用重组腺病毒特异性阻断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信号转导通路,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分为3组,分别给予重组腺病毒P13K(I)-RNAi-AD、空病毒NC-RNAi-GFP-AD和生理盐水处理。给药后第3、6和9天分别取5只裸鼠处死,测量移植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TNF-α、环氧化酶2(COX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cadherin及nm23/DNPK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第3、6和9天,P13K(I)-RNAi-AD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4.2%,21.0%和28.1%,显著高于空病毒组(1.3%、1.9%和2.0%,均P〈0.05)。给药后第9天。P13K(I)-RNAi-AD组TNF-α、P53、E-eadherin、nm23/DNPK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而COX2、PCNA的表达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P13K(I)-RNAi-AD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为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降低侵袭能力等多个途径共同发挥抑癌效应。
刘如璐赵奎孙家磊郁立衍朱宝松杨晓东邢春根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3激酶腺病毒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自噬状态对人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观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自噬调控后对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佛波酯PMA、人重组白细胞介素(IL)-4诱导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分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CD68、CD204、CD206分子表达,分别使用一定浓度的雷帕霉素(RAD001),巴弗洛霉素(Bafilomycin a1)对TAM的自噬状态进行调控,应用磺酰尸胺(MDC)荧光染色法观察TAM自噬囊泡形成,免疫荧光检测自噬特异性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将不同自噬状态的TAM与大肠癌细胞行非接触式共培养,实验分组为TAM自噬上调组、下调组、未调组及单独大肠癌LoVo细胞的空白对照组4组,各组经4 Gy射线照射后分别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细胞比例、存活素(Survivn)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半胱天冬蛋白酶激活剂(Smac)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TAM表面CD68、CD204、CD20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的THP-1细胞和只经PMA作用得到的未活化巨噬细胞。TAM自噬上调组中MDC染色的自噬囊泡数目多于自噬未调组,LC3荧光也强于自噬未调组,自噬下调组中MDC染色的自噬囊泡数目少于自噬未调组,LC3荧光强度则弱于自噬未调组。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同时接受照射处理后,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PI)双染检测大肠癌细胞凋亡显示:共培养组中大肠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84±0.37)%、(43.23±1.34)%、(29.37±0.82)%,均高于对照组(27.23±0.63%)(P〈0.05),其中,TAM自噬上调组中大肠癌细胞凋亡率[(43.23±1.34)%]高于自噬下调组[(29.37±0.82)%]和自噬未调组[(36.84±0.37)%,P〈0.05]。各组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TAM自噬未调组中bcl-2表达量为0.24±0.02、上调组为0.08±0.01、下调组为0.42±0.02,均低于对照组(0.61±0.05),TAM可下调大肠癌细胞的bcl-2表达(P〈0.05)
邵乐宁杨晓东邢春根吴永友赵奎龚巍钟丰云曹建平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自噬凋亡大肠癌放疗
大肠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化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大肠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CAFs)的不同原代培养方法,筛选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取新鲜直肠癌标本,以高浓度双抗低温处理后进行原代培养;12d细胞计数法比较酶消化法与组织块植入法的CCAFs培养效率;利用6d贴壁率及12d爬出细胞数法比较不同组织块大小(1、8mm^3)、培养基种类(1640、DMEM、F12)、培养瓶材质(玻璃瓶、塑料瓶)与血清浓度(10%、20%)的培养效率;所获CCAFs行免疫荧光鉴定并绘制生长曲线;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块植入法优于酶消化法,12d细胞计数分别为(9.75±0.91)×10^4个与(1.83±1.22)×10^4个(t=13.733,P〈0.01);12d细胞计数法提示高血清浓度(t=-3.549,P〈0.01),较大组织块(t=-1.115,P〈0.05)可增加细胞培养效率;与F12和DMEM比较,1640培养基具有更高细胞培养效率和性价比,其回归方程为:Y=10.68750—3.96528X22-2.00694X,+1.03472X4;培养瓶材质不影响细胞数量(t=-0.116,P〉0.05);6d细胞爬出率与培养瓶和培养基有关,回归方程为:Y=0.81367+0.20478X.-0.33312X引原代培养的CCAFs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波形蛋白(Vimentin)。结论高浓度双抗低温处理组织标本,以含高浓度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采用大组织块植入法是CCAFs原代培养的优化方法,获得的CCAFs具有典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特征。
彭巍徐小慧季江苏玉飞张钰明吴永友邢春根
关键词:原代培养
微小RNA-146a多态性与胃癌和结直肠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6a基因多态性与胃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及Ovid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miR-146a与胃癌或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7月至2014年3月。采用改良Jadad质量评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比较等位基因(G与C)、显性遗传模型(GC+GG与CC)、隐性遗传模型(GG与GC+CC)、纯合子(GG与CC)和杂合子(GC与CC)5种不同基因型OR值,来评估miR-146a多态性与胃肠癌发生的关系。结果共16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病例组7090例,对照组9928例。Meta分析显示,具有等位基因G的人群比等位基因C更易患癌(胃癌:OR=1.10,95%U:1.04~1.17,P=0.001;结直肠癌:OR=I.09,95%CI:1.01~1.18,P=0.020);显性遗传模型(GC+GG)比CC更易患胃癌(OR=1.12,95%U:1.02~1.22,P=-0.016),而结直肠癌易感性相当(P=0.068);隐性遗传模型GG比(CC+GC)更易患癌(胃癌:OR=1.16,95%凹:1.05~1.27,P=0.004;结直肠癌:OR=1.13,95%a:1.00。1.28.P=0.047);纯合子GG比CC更易患癌(胃癌:OR=1.20,95%U:1.06~1.35,P=0.003;结直肠癌:OR=1.19,95%U:1.01—1.41,P=-0.042);杂合子GC与CC的患癌易感性相当(P〉0.05)。结论miR-146a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徐小慧张毅强雷庆军王益邢春根杨晓东张舒羽曹建平
关键词:胃肿瘤结直肠肿瘤META分析
4Gy单次辐照对大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肿瘤作用的影响
2015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4Gy单次辐照大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CAFs)对大肠癌细胞CCL-224的克隆形成、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张钰明苏玉飞彭巍吴永友邢春根
关键词: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大肠癌细胞辐照单次克隆形成
大肠癌细胞及相关成纤维细胞18F-脱氧葡萄糖摄取能力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人大肠癌细胞及其相关成纤维细胞(CCAFs)共培养前后的18F-脱氧葡萄糖(18 F-FDG)摄取能力的变化,分析CCAFs的糖代谢特征及其对肿瘤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改变反应细胞数(1 ×104、5×104、1 ×105、3×105、5×105)、18F-FDG反应时间(40、60、80、100、120 min)、反应放射性活度(1.85、3.70、7.40、14.80、29.60 kBq)以及初始葡萄糖浓度(0、2.78、5.55、11.10 mmol/L),筛选出CCAFs与18F-FDG结合的最佳条件,并测定CCAFs-大肠癌细胞共培养4d前后Caco-2及HCT116两种大肠癌细胞和CCAFs的18F-FDG摄取率.结果 CCAFs结合18F-FDG的最佳条件为:细胞数为5×105个/瓶,18F-FDG放射性活度为3.70 kBq,反应时间为100 min,葡萄糖浓度为0mmol/L,细胞结合率为(42.80 ±4.47)%.线性回归方程为:Y=(2.661+0.463E4X1-0.195X2-2.412X3)×100%,F=51.140,P<0.05;共培养前后CCAFs的18F-FDG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co-2细胞共培养前后结合率分别为(28.650 0±4.760 0)%、(18.821 5±1.5100)% (P<0.05);HCT116细胞共培养前后18F-FDG结合率分别为(24.974 3±2.8300)%、(17.7202 ±2.6200)%,共培养的CCAFs与肿瘤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Fs的18F-FDG摄取能力明显大于大肠癌细胞,而且CCAFs与大肠癌细胞共培养,可明显抑制后者对18F-FDG的摄取而对CCAFs的摄取能力无明显影响,提示CCAFs可能是大肠癌组织中葡萄糖摄取的重要细胞成分.
吴永友彭巍章斌吴昊徐小慧苏玉飞张钰明邢春根
关键词:18F-脱氧葡萄糖共培养
与结肠癌细胞侵袭相关的培养基筛选
2013年
目的筛选出结肠癌细胞侵袭相关研究的最佳培养基。方法在RPMI 1640、DMEM、DMEM-F12培养基中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LOVO、CACO-2进行常规培养,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检测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Nm23-H1、p53蛋白表达,RT-PCR检测Nm23-H1、p53、蜗牛基因(snail-1)mRNA表达。结果与RPMI-1640、DMEM培养组相比,DMEM-F12培养组三种人结直肠癌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率、vimentin、p53蛋白、snail-1和p53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而E-cadherin、Nm23-H1蛋白表达和Nm23-H1mRNA表达降低(P<0.05);RPMI 1640培养组与DMEM培养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EM-F12培养基相对DMEM、RPMI 1640培养基更适用于结肠癌细胞侵袭性能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
粟文钊何腾飞赵奎朱宝松邢春根
关键词:培养基结肠癌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