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90016)

作品数:23 被引量:653H指数:9
相关作者:成力为戴小勇王昱杨婉茜孙玮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金融
  • 9篇金融发展
  • 8篇企业
  • 5篇动态面板
  • 5篇融资
  • 5篇资本
  • 5篇跨国
  • 4篇融资约束
  • 4篇权益
  • 4篇权益资本
  • 3篇门槛
  • 3篇面板数据
  • 2篇银行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收益率
  • 2篇收益率曲线
  • 2篇数据分析
  • 2篇企业研发投入
  • 2篇门槛效应

机构

  • 2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1篇成力为
  • 11篇戴小勇
  • 8篇王昱
  • 2篇杨婉茜
  • 1篇郭园园
  • 1篇孙玮
  • 1篇王昊
  • 1篇严丹
  • 1篇王恩山

传媒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科学学与科学...
  • 2篇中国软科学
  • 2篇研究与发展管...
  • 2篇现代财经(天...
  • 1篇科研管理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改革
  • 1篇财经问题研究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管理工程学报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金融纵横
  • 1篇金融经济学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口与FDI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影响被引量:21
2014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这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密切相关。理论分析认为,出口扩张与外商直接投资,使劳动要素对最终产品分配权的相对地位下降,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基于我国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出口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4.2%,使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下降9.3%;外商直接投资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4.8%,使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下降5.4%;出口依赖程度越高,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冲击越大;外资企业的生产率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冲击越大。
戴小勇成力为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出口外商直接投资
金融发展对研发投资结构的影响分析——基于28个国家跨国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对融资约束、不同金融机构功能优势以及基础、应用、试验开发三类研发活动特点的分析,阐释金融发展对三者的影响机理,同时通过计量分析发现,银行中介对基础、应用、试验开发投资强度的促进作用依次增强,股票市场对三者的促进作用依次减弱。基于目前中国研发投资内部结构比例不合理的现状,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合理有机结合、提高基础研究在研发投资中的比重,关键是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研发资金的配置效率。
郭园园成力为
关键词:融资约束股票市场银行信贷
市场化程度对自主创新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Cost-Malmquist指数的高技术产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90
2012年
在中国经济转型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内、外开放两种不同的市场导入机制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本文从创新结构红利的成本视角采用三阶段Cost-Malmquist指数法将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内资和外资部门的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拆分为分配效率(企业家要素组合的效率)和价格前沿的变化,得出:我国内资部门企业家要素组合能力不断提升,却面临更加扭曲的要素价格约束,导致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受限并影响了结构红利的获得。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市场化程度对自主创新配置效率的影响得到:第一,政府的税收掠夺显著增强整体和内资部门长、短期的成本约束,使要素价格逼近边际成本前沿面,提高了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但以企业家组合资源效率的损失为代价;政府直接资金扶持仅具有短期效应,长期则加大要素价格扭曲、负向影响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较之于对外开放,对内开放程度显著缓解了内资部门要素价格扭曲,使要素价格逼近边际成本前沿面,有利提高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具有长期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只能短期提高企业家的要素组合效率、无长期效应;第三,金融、信贷市场和技术市场发育程度无论长、短期均显著缓解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使要素价格逼近边际成本前沿面,显著提升企业家的要素组合效率,提高了自主创新配置效率。
成力为孙玮
关键词:动态面板模型
创新投入、金融发展及对外投资的动态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创新投入、金融发展以及对外投资三者存在连贯动态的影响关系.经济体金融发展及对外投资流入(FDI)会促进经济体的创新投入,集中体现在权益融资较为显著;随着经济体创新投入的积累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这种核心技术的增加(控制权)以及母国金融优势的增强(所有权)相结合进而会促进其对外投资的流出(OFDI),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宏观战略指导.在实证部分,运用动态面板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外投资及包含创新投入动态滞后期对创新投入促进产生的影响;又运用门限面板验证了当创新投入积累处于较低水平时会吸引对外投资的跨国流入,而其处于较高水平时又会促进本国对外投资的跨国流出.
王昱成力为
关键词:金融发展动态面板
金融结构对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个国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被引量:13
2013年
除企业自身因素外,一国的金融结构约束企业融资行为。以公司规模和利息保障倍数为标志划分企业融资约束,用金融结构规模和结构活跃程度反映一国的金融结构,基于20个国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融资约束(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从微观角度看,规模大、利息保障倍数高的公司不易受融资约束;从宏观角度看,金融结构相对规模越大、金融活跃程度越高的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工具种类更多,风险更小,受到融资约束相对较小。因此,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缓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动中国权益融资市场发展。
成力为严丹戴小勇
关键词:金融结构
制度门槛、金融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被引量:14
2014年
本文运用世界73个经济体2000—2008年数据和动态门限,将制度质量作为经济发展对OFDI影响的门槛并结合金融因素探究对外投资特征,有效补充了IDP理论的适用性。主要结论:(1)制度质量对OFDI的促进存在双门槛作用;(2)经济发展水平对OFDI的促进产生非线性影响,政府促使本国对外投资产生跨越式发展;(3)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对外投资,但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机理不同;(4)制度质量与金融发展的相互作用对发达新兴经济体产生负向影响,对发达经济体产生正向影响。制度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对发达经济体产生正向影响,但对新兴经济体影响更显著。
王昱成力为
关键词:金融发展动态门限动态面板
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的结构性就业效应——来自我国工业企业的自然实验被引量:4
2014年
将我国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提升视为一项自然实验,应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工业企业就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最低工资标准提升没有显著降低我国工业企业的雇员数量,对就业总量无明显影响;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的结构性就业效应突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显著减少了平均工资水平较低企业的雇员数量;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企业的雇员数量减少明显;劳动密集型与中低技术产业的就业受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的影响突出。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把握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的幅度,在促进要素收益合理分配与稳定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产业的就业之间寻找平衡,出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配套政策。
戴小勇成力为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自然实验
金融市场效率、企业投资行为与经常账户失衡被引量:3
2012年
经常账户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是内部失衡,特别是内部结构失衡的外在表现,其源头是金融市场效率差异下的企业投资行为的不同。文章首先通过构建生产性投资与创新投资对产品市场均衡影响的理论模型得到:当融资约束导致生产性投资发生变化时,产品市场因受到生产投资边际产出以及R&D投资等影响而导致经常账户失衡;其次,通过门限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生产性投资与创新投资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不同,R&D投资要比生产性投资更具有持续性,因而一国政府应该合理分配生产性投资和R&D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
王昱成力为
关键词:金融市场效率经常账户失衡
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的影响机理被引量:40
2015年
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揭示了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促进研发投资的传导机理.基于我国约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的统计分析,推断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低所导致的结构性融资约束是我国研发企业比例低、研发行为不稳定、国有企业主导研发投资等特征形成的原因.实证检验证实,融资约束是制约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缓解了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并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资.为确保科技政策的有效性,应积极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拓宽研发企业的融资渠道.
戴小勇成力为
关键词:金融发展融资约束
研发投入分布特征与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国30万个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被引量:133
2012年
利用我国2005-2007年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我国仅10%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活动,在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中49.25%的企业研发活动不稳定;年销售收入大于3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其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0.52%;研发投入产业分布具有明显重型化工业结构特征、地区分布不均衡;政府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的特征明显;大规模、寿命期长的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高、研发投入总量大,但研发投入强度反而更低;研发投入集中度较高,约1/4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研发投资活动的3%的企业里,研发投资还没有成为一般企业的自主行为。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第一,企业规模、年龄等内部因素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总量,但显著负向影响研发投资强度,企业规模与"研发投资/总资产"表示的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利润显著正向影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但对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第二,地区财政的科技支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显著提高了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大大超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投入存在两难: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来源于财政和信贷支持,企业缺乏内生的激励与资金来源;私营企业创新投入有内生激励,但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尤其信贷大力支持。
成力为戴小勇
关键词:企业研发投入银行贷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