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4YJC790087)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路继业马淑洁张冲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新政治经济学
  • 1篇政治经济
  • 1篇政治经济学
  • 1篇中国通货
  • 1篇中间汇率制
  • 1篇中间汇率制度
  • 1篇通货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文化
  • 1篇最优货币
  • 1篇最优货币政策
  • 1篇文化
  • 1篇联储
  • 1篇两极化
  • 1篇美联储
  • 1篇经济学
  • 1篇汇率
  • 1篇汇率制
  • 1篇汇率制度
  • 1篇货币

机构

  • 4篇东北财经大学

作者

  • 4篇路继业
  • 1篇马淑洁
  • 1篇张冲

传媒

  • 1篇世界经济
  • 1篇国际金融研究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经济与管理评...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外部需求冲击、美联储政策取向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利用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外部需求冲击与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及最优政策应对机制。研究发现:(1)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也相应影响中国货币当局最优政策选择。(2)若美联储为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者,则"浮动汇率+利率规则"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若美联储为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制定者,则固定汇率制度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3)货币政策是否具有可信性是决定中国最优政策选择的核心,增强政策可信性并建立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声誉能够稳定中国的通货膨胀。(4)汇率制度选择并不必然遵循由固定到中间再到浮动的唯一路线,中国货币当局应根据外部冲击、美联储的政策取向做出具体选择。本研究不仅能够为中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能够为全球量化宽松背景下以及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时,中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路继业
关键词:美联储最优货币政策
“新常态”下房价波动对物价水平的潜在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研究房价波动对一般物价水平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1)从行业上看,房价波动对各行业价格的潜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对第二产业影响次之,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最小;(2)从物价指数看,房价波动对各类物价指数产生非均衡影响,对CPI潜在影响最大,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潜在影响次之,对GDP平减指数和PPI的潜在影响最小;(3)目前的CPI核算结果低估了房价波动对CPI的潜在影响,未来应进一步提高CPI核算中居住类的权重;(4)在经济"新常态"下,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CPI核算结果会低估房价调整对CPI真实影响,并对财政、货币政策及时、适度地进行调整。
路继业马淑洁
关键词:房价
欧美国家宗教文化与储蓄率差异研究——来自OECD国家的证据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1975-2013年19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把宗教信仰作为文化的代理变量,从而将文化引入储蓄率决定方程,考察文化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对国民储蓄率确实有显著影响,并且不同文化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不同;新教国家平均国民储蓄率高于19个OECD国家的平均国民储蓄率水平,天主教国家的平均国民储蓄率与这一水平基本持平,而伊斯兰教国家的平均国民储蓄率显著地低于这一水平;总体而言,新教对国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伊斯兰教对国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路继业张冲
关键词:文化储蓄率宗教
中间汇率制度的内在不稳定性:对“两极化”的新解释被引量:14
2015年
本文在时间不一致性框架中构建内含中间汇率制度的博弈模型,对“特殊的汇率制度两极化”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研究的主要结论为:中间汇率制度并不必然导致危机,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长期存在并维持较高经济绩效;中间汇率制度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内在根源是政策制定者与公众的目标存在差异,外部诱因是经济受到较强冲击;在一国经济成熟过程中,目标差异、经济冲击的性质与强度均在不断发生变化,中间汇率制度的内在不稳定性因而不断增强,出现了“特殊的汇率制度两极化”现象;汇率制度演进并不必然遵循由固定到中间,再到浮动的唯一路径。最后,本文还利用160个国家、1970~2008年的数据,运用面板VAR模型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了经验验证。
路继业
关键词:中间汇率制度新政治经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