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3WTB004)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明韩玉胜张晓东郭广银郝立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人民
  • 3篇人民主体
  • 3篇民主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主义
  • 2篇集体主义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1篇大学生
  • 1篇底蕴
  • 1篇演进
  • 1篇意蕴
  • 1篇异化
  • 1篇源泉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基础
  • 1篇人民主体论
  • 1篇人民主体思想
  • 1篇儒家
  • 1篇儒家传统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共江苏省委...

作者

  • 2篇韩玉胜
  • 2篇杨明
  • 1篇郭广银
  • 1篇邓立
  • 1篇张晓东
  • 1篇刘子平
  • 1篇郝立杰

传媒

  • 3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探索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被引量:7
2013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思想,实现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推动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
郭广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理论演进
人民主体思想内涵的四维解读被引量:2
2013年
对"人民主体"的内涵,学界有着长期的深入研究,尤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解读。其实,"人民主体"不仅包含了重视群众历史作用的价值取向,也彰显了对人之价值与意义的充分肯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将人民主体思想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轨迹和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人民主体思想历史的、哲学的、文化的以及现实的多维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杨明
关键词:人民主体历史总结哲学基础文化底蕴
人民主体论:从群众史观到群众路线被引量:15
2013年
人民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贯穿始终的思想"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人民主体论在理论形态上主要包括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它是历史观、价值观与认识论的统一,因而也是立场、观点与方法的统一。人民主体论的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实践。
张晓东
关键词:人民主体论群众史观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
当代集体主义研究现状及多维反思被引量:2
2014年
30多年来,学界主要围绕集体主义的内涵、本质、集体与个人关系之辩、集体主义发展历史、集体主义研究历程等方面展开广泛、持久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近年来,关于集体主义的研究则显得相对沉寂,相关的研究成果零星见于学术刊物,这实质上是集体主义研究达到"瓶颈"而造成的一种学术假象,是该领域亟待深化研究、开拓创新的学术征兆。我们应从集体主义的文化语境还原、形上价值发微、主体向度分析以及当代内涵扩充等路径,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如果从现代性社会生活特质、个人精神生活深度异化以及长期刚性论证宣传等方面来反思,就会发现集体主义研究困境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韩玉胜刘子平
关键词:集体主义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理论分析及其伦理调适被引量:5
2014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形态,这一交往颠覆了传统的"主体—客体"的单向度的交往形式,取而代之以"主体—客体—主体"为特征的"身体不在场"的中介交往模式,具有更加自由、快捷和便利的特点。网络在给大学生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遮蔽和主体性的缺失,网络交往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亦成为大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因此,对网络交往在大学生交往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进行揭示,并结合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引导和调适,构建"鼠标下的德性"则显得尤为必要。
郝立杰
关键词:交往异化
儒家传统“节”德的三维意蕴及检讨
2014年
从德性的视角审视,"节"在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至少涵盖了节用、节义、节欲三个维度的意蕴,这三个维度的意蕴本质上是寻求情感、价值、理性三者之间的平衡,是传统伦理规范的主体性建构,共同展示了儒家伦理的思想特质与伦理精神。历史视野中传统道德的思想逻辑、展开维度是我们认识传统、承接传统的基本思路,儒家传统的"节"德作为一种道德的负价值与正能量交织的两重性道德范畴,需多加辨识并谨慎取舍。
邓立
关键词:儒家传统情感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被引量:6
2013年
面对集体主义形式化、虚幻化、功利化的倾向,学界往往从集体主义本身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主旨思路仅仅围绕"何种集体主义"进行构思、论证和描绘,而忽视了"谁之集体主义"也就是集体主义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其实,主体向度不仅是透视当代集体主义现实困境的关键,更是重塑集体主义的关键。我们认为,"真实的集体"必定由"真实的个体"组成,"真实的个体"才能生发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构成"真实的集体"。仅仅照顾个人利益不一定能唤起集体主义的热情,不一定能培育起民众的道德责任感,不真实的个体即"主体异化"才是集体虚幻化、利益调节手段式微的根源所在。因此,改善主体生存境遇、道德生活成为集体主义重塑不可或缺的内容。而集体主义困境的最终化解必须诉诸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
韩玉胜杨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