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759)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白欧李丹刘静陈晓张福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血细胞
  • 1篇在体
  • 1篇造血
  • 1篇造血细胞
  • 1篇人骨髓
  • 1篇人骨髓间充质...
  • 1篇裸鼠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基因组不稳定
  • 1篇基因组不稳定...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间充质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骨髓间充质细...
  • 1篇干细胞
  • 1篇B16细胞
  • 1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白欧
  • 1篇马洪喜
  • 1篇林海
  • 1篇王亚婷
  • 1篇韩秀丽
  • 1篇张春晓
  • 1篇韩倩
  • 1篇张福明
  • 1篇陈晓
  • 1篇刘静
  • 1篇李丹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60Coγ射线诱导GFP转染的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的研究
2012年
目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检测^60Coγ射线诱导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方法实验分为3组:未转染组、转染组及转染对照组。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FP标记目的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入B16细胞,经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培养形成单克隆生长。给予0、2和4Gy^60Coγ射线照射,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记录GFP表达细胞数,计算GFP表达率。结果建立了含有GFP标记的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的GFP.B16细胞株。^60Coγ射线照射后,2和4Gy组均可见GFP—B16细胞表达GFP,并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密切相关。GFP表达率随照射剂量(F=36.55、36.76,P〈0.05)和照射后时间的增加而增高(t=-3.27、-3.16、-4.26、-6.11、-7.17,P〈0.05)。照射后第3天,GFP表达率增高幅度最明显(2.46±0.24),第5天达到高峰(3.82±0.35),增高幅度趋于稳定。0Gy组在照射后2周,自发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为1/60万。结论GFP标记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可检测到^60Coγ射线诱导的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
刘静王亚婷林海韩倩张春晓白欧
关键词:基因组不稳定性B16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造血细胞分化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细胞(hMSC)在体内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和造血重建能力。方法首先建立hMSC的分离培养扩增体系,以hMSC为供体细胞,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后的裸鼠为受体,通过病理、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hMSC在体内向造血细胞分化能力。结果将体外分离扩增的hMSC移植给亚致死剂量照射后的裸鼠,移植后第6周外周血白细胞明显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移植后8周裸鼠骨髓细胞增生活跃,可见各个阶段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的方法在骨髓中可以检测到CD34和CD45阳性的细胞,且能够形成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结论 hMSC能在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裸鼠骨髓中植入并分化表型为人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
陈晓马洪喜李丹韩秀丽张福明白欧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细胞造血细胞裸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