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GGF01003)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全超李宝泉韩庆喜李秉钧冯俊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潮间带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泥螺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含量
  • 1篇重金属评价
  • 1篇獐子
  • 1篇金属含量
  • 1篇黄河三角洲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烟台大学

作者

  • 2篇李宝泉
  • 2篇王全超
  • 1篇冯俊荣
  • 1篇李秉钧
  • 1篇韩庆喜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辽宁獐子岛马牙滩潮间带及近岸海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为摸清辽宁獐子岛潮间带及近岸海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现状和群落受扰动情况,作者于2011年11月中旬在马牙滩潮间带和近岸海区采集大型底栖动物,采用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MDS标序和ABC曲线等方法,分析该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学特点。结果表明,在潮间带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9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甲壳类和软体类;优势种均为多毛类,即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多美沙蚕(Lycastopsis augenari)、仙居虫(Naineris laevigata)和短叶索沙蚕(Lumbrineris latreilli);平均生物量为25.76±41.08g/m2,以软体动物占优势;平均栖息密度为315.11±160.73个/m2,以多毛类占优势;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89,0.74±0.17和1.80±1.09。近岸海区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40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优势种包括4种棘皮动物和1种多毛类,即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日本倍棘蛇尾(Amphioplus japonicus)、短叶索沙蚕、心形海胆(Echinocardium cordatum)和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sar siivadicola)。近岸海区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18.86±152.24g/m2和700.00±471.51个/m2,均以棘皮动物占优势。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40±0.60,0.64±0.19和2.04±0.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不同潮区间和近岸海区不同断面间群落差异显著。ABC曲线分析显示,獐子岛潮间带底质环境受到中度扰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近岸海区受到轻度干扰,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王全超韩庆喜李宝泉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泥螺重金属含量与生物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泥螺(Bullacta exarata)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成功引入的滩涂养殖种类,为当地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其生态影响还了解不多。为了解该区域泥螺体内重金属含量并评价其生物质量,于2012年8月对该区域进行泥螺和沉积物样品采集调查和分析。采用富集系数K、残留量指数I以及金属污染指数IM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及泥螺体内6种重金属含量均相对较低,多数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泥螺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K有明显差别,其中对Cu和Cd的富集能力最强。残留量指数I富集系数K及金属污染指数IMP均表明,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泥螺对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均较低,说明该海域泥螺未受到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根据国家生物质量标准分析,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泥螺的生物质量总体较好,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与海水中重金属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
李秉钧王全超李宝泉冯俊荣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潮间带重金属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