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10805)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徐刚吴坚平杨立荣秦培勇赵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对映
  • 2篇选择性
  • 2篇手性
  • 2篇脱卤酶
  • 2篇分子对接
  • 2篇2-氯丙酸
  • 1篇定向进化
  • 1篇对映体
  • 1篇对映体选择性
  • 1篇对映选择性
  • 1篇乙基
  • 1篇脂肪酶
  • 1篇乳酸
  • 1篇手性拆分
  • 1篇手性识别
  • 1篇氰基
  • 1篇克雷伯氏菌
  • 1篇糊精
  • 1篇环糊精
  • 1篇己酸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4篇杨立荣
  • 4篇吴坚平
  • 4篇徐刚
  • 1篇吴薇
  • 1篇赵潇
  • 1篇刘珞
  • 1篇刘鹏
  • 1篇谭天伟
  • 1篇秦培勇
  • 1篇林春娇
  • 1篇黄志兵
  • 1篇宋嘉宁
  • 1篇袁鹏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共价对接法辅助模拟预测脂肪酶的对映体选择性被引量:2
2011年
以SYBYL软件包中的FlexX对接模块为研究工具,模拟预测了4种脂肪酶对66对手性底物的水解及转酯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模拟过程中,将四面体中间态底物类似物共价对接到脂肪酶的活性位点,以3个必需氢键的形成为筛选条件,去除不符合标准的酶-底物对接构象。对接结果表明:当催化反应的E值较小时(E<100),酶与R/S两种底物的结合自由能差不足以准确预测酶的优先反应构型;而当底物的E≥100,并且主链碳原子数目较少时,该方法对脂肪酶对映体选择性的预测率明显提高,达到81.5%。由于模拟中,酶与绝大多数底物形成了含有3个氢键的反应型构象,符合理论催化模型,同时由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因而该方法可用于高通量模拟预测脂肪酶的潜在底物。
袁鹏杨立荣徐刚吴坚平
关键词:对映体选择性脂肪酶
S-2-氯丙酸脱卤酶的定向进化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为提高S-2-氯丙酸脱卤酶的活力,通过易错PCR的方法将源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CGMCC 3267)的脱卤酶(DehII)进行定向进化,进化酶DehII-B2的比活提高3.9倍。同源模建两者的三维结构,并与底物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突变位点为A7I,进化酶DehII-B2的结合能比原始酶降低了1.4kcal/mol,活性中心Asp10与底物α碳原子的距离缩短了0.321 6nm,因而加快了酶反应速率、提高了酶比活。目前,该酶的比活高于实验室已得酶。与原始酶相比,其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略有增加,最适pH和pH稳定性没有明显变化。对该酶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在40℃,60mmol/L底物浓度下反应10h,转化率达到49.6%,ees>99.9%,因此该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鹏林春娇杨立荣徐刚吴坚平
关键词:2-氯丙酸脱卤酶定向进化分子对接
布洛芬手性拆分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9
2013年
以接枝环糊精的醋酸纤维素复合物为铸膜材料,S-布洛芬为印迹分子,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用于手性分离的分子印迹膜;用FT-IR和SEM测试手段对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渗透实验考察了该分子印迹膜对外消旋布洛芬的手性拆分性能。结果表明在β-环糊精接枝率为29.01%(质量分数),模板分子浓度比为1∶10,铸膜液质量分数为12.5%的条件下,分子印迹膜对右旋布洛芬的分离因子可达2.09。
赵潇秦培勇
关键词:Β-环糊精醋酸纤维素分子印迹膜布洛芬手性拆分
(3R)-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1年
以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为唯一碳源,采用手性气相法检测,筛选到一株能产对映选择性水解酶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GMCC No.4184。该菌产的水解酶能优先水解R型底物产生(3R)-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产物对映体过量值达到90%以上。对菌株Pseudomonas CGMCC No.4184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4。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并优化了产酶培养基组成,使酶活提高到33.43 U/L,比初始酶活(15.92 U/L)提高了2.1倍。利用静息细胞催化水解底物,当底物浓度和静息细胞干重分别为5 g/L和8 g/L时,在pH 7.4的磷酸缓冲液中反应48 h(温度30℃,摇床转速200 r/min),转化率为56.3%,底物对映体过量值达到98.3%,较好地实现了拆分制备(3S)-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的目标。
吴薇杨立荣徐刚吴坚平
关键词:对映选择性
来自假单胞菌ZJU26的R-2-氯丙酸脱卤酶的手性识别过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立体选择性是2-卤代酸脱卤酶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但目前其手性识别过程尚不明确,对其进行研究和解析具有重要意义。以来自假单胞菌ZJU26的R-2-氯丙酸脱卤酶dehDIV-R为模型,研究了R-2-卤代酸脱卤酶的手性识别过程。首先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构型,确定dehDIV-R催化底物为SN2反应。通过Discovery Studio 3.0对dehDIV-R进行同源模建及底物分子对接,由对接结果和序列比对确定dehDIV-R立体选择性的关键位点Asn236,预测dehDIV-R的立体选择性与反应时底物到达反应位置的空间位阻密切相关。对dehDIV-R进行虚拟突变,将Asn236位点突变成具有不同空间位阻的残基Ala和Ser,并分别与底物分子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突变酶的立体选择性。根据预测结果,对Asn236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发现在Asn236突变为Ala后的A1酶显示出对RS底物的活力;在Asn236突变为Ser后的S1酶显示出与原始酶相反的立体选择性,实现了立体选择性的反转。与模型的预测结果相符,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张滢潭杨立荣徐刚吴坚平
关键词:分子对接
肺炎克雷伯氏菌D-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以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出D-乳酸脱氢酶的基因(ldhD),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质粒上,构建pET-22b(+)-ldhD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100%正确。将重组质粒pET-22b(+)-ldhD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通过氨苄霉素抗性平板筛选,构建大肠杆菌BL21(DE3)-pET-22b(+)-ldhD基因工程菌。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目标条带出现在分子量约37000处,表明D-乳酸脱氢酶基因ldhD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酶活,底物丙酮酸终浓度为10 mmol/L时,在丙酮酸还原为D-乳酸反应方向D-乳酸脱氢酶表现出119.04 U/mL的酶活力;底物D-乳酸终浓度为50 mmol/L时,在D-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逆反应方向中表现出0.89U/mL的酶活力。比酶活则分别为9.16 U/mg和0.07 U/mg。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计算出酶反应的米氏常数KM为10.54 mmol/L。经摇瓶发酵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产物,D-乳酸的产量达到3.09 g/L。
宋嘉宁黄志兵刘珞谭天伟
关键词:D-乳酸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