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7H02)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3
相关作者:万向东夏磊李超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农民
  • 3篇农民工
  • 3篇民工
  • 3篇非正式
  • 2篇就业
  • 2篇非正式就业
  • 1篇都市
  • 1篇都市社会
  • 1篇社会网
  • 1篇社会网络
  • 1篇生存逻辑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市场化
  • 1篇求职
  • 1篇珠三角
  • 1篇网络求职
  • 1篇逻辑分析
  • 1篇就业研究
  • 1篇就业者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作者

  • 2篇万向东
  • 1篇李超海
  • 1篇夏磊

传媒

  • 1篇社会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工作单位性质与利用网络求职的差异性--来自珠三角农民工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市场转型研究一直关注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其市场化程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的实证研究,发现伴随着职业流动的增加,农民工在求职中并没有减少对社会网络的使用,只是越来越少地使用先赋性的亲友网络,越来越多地使用在职业流动中新建的社会网络。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不同性质工作单位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影响了农民工对求职方式的选择。农民工进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单位,可以较多地通过市场途径求职;进入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工作单位,则需要较多通过社会网络途径求职。
夏磊
关键词:农民工市场化社会网络
作为一种社会隐蔽行为的存在:都市社会非正式就业人群的生存逻辑分析
2009年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成为都市社会的底层人群。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和1结构变迁不同,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社会中涌现的非正式就业人群是与全球化工厂就业体制密切相关的,他们从农村进入工厂就业,又从工厂退出成为城市的非正规就业者;他们生活在城市之中,却又因为制度区隔而生活在体制之外;作为一群特殊的农民工群体,他们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所特有的分割关系,赋与了他们在城市社会中独特的生存能力。
李超海
关键词:都市社会
非正式自雇就业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特征与差异——兼对波斯特“市场化悖论”的回应被引量:20
2012年
以自雇就业为主的农民工非正式就业者的社会网络状况与正式就业的农民工不同,他们较少依赖社会网络的支持。综合考察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制度环境,将地缘分布和行业聚集进行交互分类,可以发现其社会网络有四种类型:(1)同乡同业网络,主要表现为内部网络支持;(2)同乡异业网络,网络支持和互惠长期存在;(3)异乡同业网络,网络和市场规则并行;(4)异乡异业网络,市场契约部分取代关系网络。与波特斯的"市场化悖论"相反,中国农民工中的非正式自雇就业者逐步降低了关系网络的作用而进入到自发的市场规则之中。因而外来流动人口或移民的来源地与行业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差异也许正是波特斯悖论的适用边界。
万向东
关键词:非正式就业农民工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5
2009年
文章对非正规经济和非正式就业的理论以及西方关于移民与"族裔聚集区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理论视角和解释工具提出了展望;最后从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不平等的视角提出了考察中国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市场供求、就业进入与效果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的初步研究设想。
万向东
关键词:非正规部门非正式就业农民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