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300307)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弜赵彦明何贵平姚若河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纳米
  • 1篇单晶
  • 1篇硼酸
  • 1篇硼酸镁
  • 1篇稀土
  • 1篇稀土离子
  • 1篇离子
  • 1篇纳米棒
  • 1篇纳米带
  • 1篇光致
  • 1篇光致发光
  • 1篇发光
  • 1篇CE
  • 1篇掺杂
  • 1篇-B

机构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张弜
  • 1篇姚若河
  • 1篇赵彦明
  • 1篇何贵平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Er^(3+)和Ce^(3+)/Ce^(4+)掺杂β-BaB_2O_4纳米棒的制备、结构与发光性质被引量:5
2010年
以Ba(NO3)2、NaBH4、Er2O3和CeO2为原料,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辅助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β-BaB2O4(β-BBO)纳米棒,稀土离子Er3+单掺杂的β-BBO(β-BBO:Er3+)及Er3+和Ce3+/Ce4+共掺杂的β-BBO(β-BBO:Er3+/Ce3+/Ce4+)纳米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致发光(PL)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成分及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微量稀土离子掺杂并不改变β-BBO的结构,制得的纳米棒尺寸均匀,长度在200-500nm之间,直径在10-20nm之间;β-BBO:Er3+和β-BBO:Er3+/Ce3+/Ce4+纳米棒在400nm光激发下,在可见光范围内都观察到中心波长为515和542nm的绿光.对发光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发光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I15/2,4S3/2→4I15/2跃迁,铈离子以Ce3+和Ce4+两种形式存在于体系中,Ce3+对Er3+起敏化作用,可以显著增强β-BBO:Er3+/Ce3+/Ce4+纳米棒的发光强度,存在Ce3+→Er3+的能量传递过程.
何贵平张弜姚若河
关键词:光致发光纳米棒稀土离子掺杂
硼酸镁纳米带的制备、结构和生长机理被引量:15
2006年
以晶态B和纳米MgO粉末为原料,在1100℃含水的气氛下反应制备了新型准一维纳米材料硼酸镁纳米带.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量色散谱仪(EDS)和傅立叶红外(FT-IR)等,研究了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除了部分附着的Mg2B2O5颗粒外,产物主要为单晶的Mg3B2O6纳米带.其宽度在100~200nm,长度达到几十微米,生长方向大致为[010]方向.简要讨论了硼酸镁纳米带的生长机理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张弜赵彦明
关键词:硼酸镁单晶纳米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