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2BBG70019)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3
- 相关作者:蒋以号洪玲玲杜晓琴罗朝晖刘丽芳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高县人民医院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GC-MS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对荆芥各部位挥发油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采用GC-MS法对不同方法提取荆芥各部位挥发油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微波辅助提取法(MAE)从荆芥叶、茎和穗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70个成分,荆芥穗的挥发油含量最高,达到1.6%左右,其次是荆芥叶为1.1%左右,荆芥茎最低。挥发油种类以叶中最多,茎中最少,MAE法提取所得挥发油中种类总体多于SD法。结论:SD法和MAE法对荆芥挥发油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其成分和相对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影响,MAE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污染小等特点。
- 蒋以号罗朝晖洪玲玲杜晓琴
- 关键词:荆芥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 荆芥炮制历史沿革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弄清荆芥炮制历史演变情况。方法查阅唐代至清代医学和本草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荆芥历代炮制法有10余种。主要有净制、火制及液体辅料制三种,古代荆芥多去梗取穗用,现代炮制方法除炒炭外,其他方法少见承袭。结论荆芥的历代炮制都以生用及炒炭法为主并沿用至今。
- 蒋以号周超洪玲玲
- 关键词:荆芥历史沿革
- 江西荆芥不同部位及荆芥炭中熊果酸及齐墩果酸含量测定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用HPLC法测定江西荆芥不同部位及荆芥炭中熊果酸与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15(v/v);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m L/min;进样量:10μL。结果:齐墩果酸在0.104-0.6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8);熊果酸在0.416-2.49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熊果酸与齐墩果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均为:荆芥穗>荆芥茎>荆芥全草>荆芥炭>荆芥根。结论:江西荆芥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较高,且不同部位中的含量相差较大;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作为此类成分检测的有效方法。
- 蒋以号蒋待泉武孔娟刘丽芳彭林丽
- 关键词:荆芥齐墩果酸熊果酸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