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3A808A17)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徐斌高乃云孙晓峰汪雪姣姚娟娟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内分泌干扰
  • 3篇内分泌干扰物
  • 2篇饮用
  • 2篇饮用水
  • 2篇离子
  • 1篇毒理
  • 1篇毒性
  • 1篇毒性变化
  • 1篇预氧化
  • 1篇筛检
  • 1篇双酚
  • 1篇双酚A
  • 1篇水处理
  • 1篇酸钠
  • 1篇溴离子
  • 1篇消毒
  • 1篇消毒副产物
  • 1篇消毒过程
  • 1篇离子交换
  • 1篇氯化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高乃云
  • 4篇徐斌
  • 3篇孙晓峰
  • 2篇汪雪姣
  • 1篇夏圣骥
  • 1篇张巧丽
  • 1篇赵建夫
  • 1篇姚娟娟

传媒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筛检及其毒性变化被引量:3
2006年
对内分泌干扰物的筛检和评价方法及其毒性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活体法评价结果可靠性高,但较费时、费力,而离体法可以快速通量筛检评价内分泌干扰物的活性,但需活体法验证;常规污水和饮用水处理工艺对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并可能产生毒性更大的产物。
孙晓峰高乃云徐斌张巧丽赵建夫乐林生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毒理水处理
次氯酸钠氧化消除水中BPA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常用消毒剂次氯酸钠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氧化消除及动力学规律进行研究,考察了加氯量、BPA初始浓度、pH值、Br-浓度和温度各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对BPA的氧化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pH值对该降解反应影响较大,当pH为8~9时,BPA与HOCl的反应速率达到最大为0.5443 min-1;溶液中存在Br-会加快BPA的降解,并且其整体反应不符合拟一级动力学规律,随着Br-浓度的增加,BPA降解得越快;温度对该降解反应的影响较大并且符合Van’t Hoff规则,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氯对BPA的降解.
汪雪姣高乃云孙晓峰徐斌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氯化溴离子
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迁移转化被引量:2
2007年
总结了壬基酚、双酚A、阿特拉津、多氯联苯和雌激素等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以及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分析了由此引起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及其毒性变化。典型EDCs母体在消毒过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并以多种途径生成了不同的消毒副产物,依母体结构和消毒方式的不同,最后表现的毒性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双酚A消毒后的产物毒性将大大增加。因此研究饮用水中EDCs在消毒工艺中的降解特性和物质迁移变化,对指导饮用水消毒的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汪雪姣高乃云徐斌孙晓峰
关键词:饮用水内分泌干扰物消毒消毒副产物
饮用水除砷技术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2
2007年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各种除砷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强化混凝、吸附、离子交换、膜法、预氧化除砷技术。评价了各除砷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并认为饮用水除砷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点:As(Ⅲ)和As(V)同步去除技术的开发;易于取得或制备、生物化学稳定性高、吸附容量大、选择性高、再生能力强的新型除砷吸附剂的开发;多种除砷技术联合,多重去除机理协同的除砷流程的开发;低能耗、低成本除砷技术的开发;生物除砷技术的开发。
姚娟娟高乃云夏圣骥徐斌
关键词:饮用水除砷预氧化离子交换膜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