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696)

作品数:14 被引量:115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峰杨连群陈博聪张士永朱文银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水稻
  • 3篇栽培
  • 3篇粳稻
  • 3篇基因
  • 2篇氮素
  • 2篇选育
  • 2篇选育及栽培技...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水稻新品种
  • 2篇抗病
  • 2篇克隆
  • 2篇基因克隆
  • 2篇高产
  • 2篇高产抗病
  • 2篇矮秆
  • 1篇氮肥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率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机构

  • 8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作者

  • 3篇杨连群
  • 3篇陈峰
  • 2篇朱文银
  • 2篇杨淑珂
  • 2篇张士永
  • 2篇林红珍
  • 2篇陈博聪
  • 1篇谢小立
  • 1篇赵金凤
  • 1篇朱其松
  • 1篇刘奇华
  • 1篇秦雁玲
  • 1篇周起先
  • 1篇王凯荣
  • 1篇蔚亦沛
  • 1篇徐凤文
  • 1篇李学勇
  • 1篇夏海勇
  • 1篇徐建第
  • 1篇郭宝太

传媒

  • 6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5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动态研究被引量:38
2014年
为了探讨土壤对磷素的固定与释放过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结果表明,0~2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趋于稳定,20~4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呈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缓慢增大的态势.长期有机物循环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壤磷吸附量,与单施化肥相比,其对土壤磷的吸附量降低幅度达20.1%;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效果次之,单施化肥无明显效果.各施肥模式对20~40 cm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影响较小.土壤对磷的解吸量主要集中在前几次浸提,且随浸提次数的增多而减小.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0~20 cm土壤磷素的解吸,有机物循环利用配施化肥效果更佳,其对土壤磷的累积解吸率较单施化肥提高幅度达72.2%;单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对磷的解吸.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对20~40 cm土壤磷的解吸特性影响不大.0~20 cm土壤对磷的解吸量和累积解吸率均低于20~40 cm土壤.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土壤中磷素的活化,改善了磷素肥力水平.
赵庆雷吴修袁守江王凯荣高洁陈峰张士永孙公臣谢小立马加清
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圣稻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8
2014年
圣稻18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利用系谱法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株高96.5 cm,植株生长清秀,熟色好;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53.4粒,实粒数135.3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5.4 g;稻米品质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品质好;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2013年5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适宜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
朱文银徐凤文姜明松陈峰徐建第朱其松杨连群马加清
关键词:粳稻选育栽培技术
粳稻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组成及其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淀粉的组成和结构是决定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利用17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鉴定67个粳稻品种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籼粳来源,表明67个品种均带粳型Wx基因,GBSSⅡ、SSⅡ-2和SSⅣ-1位点没有发生重组,其他13个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位点有籼型等位基因的渗入,渗入频率1.49%-46.27%,其中SSI籼型等位基因渗入到粳稻品种中最高;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7个基因对10个淀粉理化指标有效应,其中Isa对PKV、BDV、CSV、SBV和PeT有效应,其他基因只对1~4个性状有明显的遗传效应。说明在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位点上籼粳等住基因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具有不同的遗传功能,为水稻优质品种培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陈峰张正球李华东徐建第高洁刘奇华周起先朱文银
关键词: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淀粉理化特性
山东地方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采用多样性指数分析了102份山东水稻地方品种抽穗期、株高、穗长等13个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RVA谱特征值等12个品质性状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山东地方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存在较高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42~2.05,株高、穗颈长、每穗粒数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01、2.02、2.05;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9~2.04,其中蛋白质含量、胶稠度、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0、2.04、2.04、2.01、2.04。结果表明,山东地方水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存在较为广泛的多样性,可为山东地方水稻品种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陈峰朱其松徐建第孙公臣柳发财朱文银张洪瑞高洁袁守江
关键词:水稻农艺性状品质性状RVA谱
长秧龄机插稻氮素利用特性及其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3年
秧龄是决定机插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秧龄是其获取高产的基础。麦(油)稻两熟区,由于茬口安排紧、插秧机械作业繁重、不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机插秧苗未在适宜秧龄期移栽,超秧龄现象普遍存在,对机插稻产量构成威胁。该文旨在阐明长秧龄机插稻对氮素的需求规律和利用效率。试验设置手栽稻为对照,系统研究了长秧龄机插稻生育期、植株氮素需求、吸收、转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秧龄机插稻生育期比手栽稻推迟4-13 d;孕穗至成熟期,中早熟品种氮素需求量小于手栽稻,中晚熟品种则大于手栽稻;孕穗至抽穗期,长秧龄机插稻叶片与茎鞘的氮素输出量、输出率呈下降趋势;抽穗至成熟期,长秧龄机插稻叶片氮素输出量、输出率、转换率升高;成熟期,穗部氮素吸收量降低。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稻株氮素需求量、孕穗至抽穗期茎鞘氮素输出量、输出率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最密切;叶片氮转换率与平均气温的关联性最紧密。长秧龄机插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与环境温度变化相关,生产中,可依据品种特性,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减少中早熟品种长秧龄机插稻穗肥的施用比例,在保证安全齐穗的前提下,适当增大中晚熟品种穗肥的施用比例,采取有效的农艺调控,提高稻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尽量弥补超秧龄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该研究可为长秧龄机插水稻的大田氮肥管理提供参考。
刘奇华吴修陈博聪马加清高洁张士永陈峰
关键词:氮素温度长秧龄机插稻
莲藕根状茎膨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主要从莲藕根状茎形态解剖学、形态建成及同化产物变化动态、内源激素对膨大过程的调控和重金属胁迫对根状茎膨大的影响四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莲藕根状茎膨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莲藕根状茎膨大外界因素的研究,并指出了下一步亟需开展的工作。
赵庆雷王瑜朱其松陈博聪刘奇华高洁孙公臣吴修
关键词:莲藕根状茎膨大
高产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圣稻2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4年
圣稻20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利用系谱法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5 d左右,株高89.7 cm,植株长相清秀,熟色好;穗半直立型,每穗总粒数139.3粒,实粒数123.0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5.8 g;稻米品质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品质好;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2014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
姜明松蔚亦沛朱文银徐建第陈峰吴修杨连群
关键词:粳稻选育栽培技术
氮肥不同用量对南四湖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针对山东南四湖稻区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农田氮素失衡、氮素流失严重的现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氮素积累与转移、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抑制了水稻营养生长,显著降低了水稻分蘖和成熟期有效穗、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吸收量及稻谷产量;氮肥施用量过大,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形成大量无效分蘖,降低了氮肥利用率,对提高水稻产量无显著效果。在当前氮肥施用水平上减施30%,可有效抑制无效分蘖,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加协调,提高氮肥利用率,且对水稻产量无不利影响。
赵庆雷吴修高洁陈博聪王瑜孙公臣马加清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率
水稻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株高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矮秆基因参与水稻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矮秆基因的研究对于水稻株型改良和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矮秆基因的遗传、利用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陈峰林红珍周起先李华东徐建第姜明松张士永朱文银
关键词:水稻矮秆基因株型基因克隆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新品种(系)培育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遗传育种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优势;着重综述了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相关性状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杨淑珂林红珍陈博聪陈峰姜明松朱文银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