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FLS007)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金荣权闫孟莲胡安莲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地理
  • 1篇地望
  • 1篇诗经
  • 1篇史论
  • 1篇铜器
  • 1篇青铜
  • 1篇青铜器
  • 1篇中原文化
  • 1篇周代
  • 1篇综论
  • 1篇文化特征
  • 1篇巫文化
  • 1篇历史变迁
  • 1篇历史考察
  • 1篇姜姓
  • 1篇关系论
  • 1篇《诗经·陈风...

机构

  • 10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金荣权
  • 2篇胡安莲
  • 2篇闫孟莲

传媒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 3篇中州学刊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南都学坛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弦国历史与地理论考
2009年
弦国源于北方狄人的一支隗姓的赤狄,是古老的炎帝部族的后裔。早在商代便已进入中原,西周时在豫南建国,为子爵,公元655年楚人灭弦。弦国故地在汉代轪县和西阳两县之间,即今天罗山县西北部,北为息国,西北为江国,东边是黄国,弦国的建立体现出周人分封方国的战略。
闫孟莲
陈国文化与《诗经·陈风》被引量:4
2010年
陈国始封于西周初年,建都于今淮阳县城东的新蔡河西岸,亡于公元前479年,前后延续500多年。陈地的土著文化在夏商及其以前为东夷文化,至周代又充分吸收了中原文化,从而形成了根深蒂固且特色独具的地域文化。尽管陈国在春秋时成为楚人的附庸,但却仍然保存着文化本色,这与淮河上中游地区其他诸侯国相比是十分少见的。其文化以鸟为崇拜对象,简礼仪而重巫祠,体现出浓烈的巫文化特色;其俗善歌舞,民风浪漫、开放而自由。这些文化特色在《诗经·陈风》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金荣权
关键词:《诗经·陈风》巫文化
赖国地望与赖、厉关系论考被引量:2
2009年
从汉代以来,文献中对赖国地望的记载多有出入。关于赖国的地理位置,主要有四种说法:鹿邑县境,随州市西北,息县包信乡,商城县南。由于"赖"与"厉"在古代文献中通假,后来诸多典籍将"赖"与"厉"视为同一诸侯国。从而导致了异说纷呈,且不可调和。我们认为周代鹿邑之厉、随州之厉与息县之赖同时存在:河南鹿邑之厉为商代就已存在的诸侯国,在周代得以续存;随州之厉为炎帝后裔之国,可能在西周时期便亡于随国;息县之赖国为姬姓方国,前538年楚灭赖,迁其民于湖北宜城县,而另一部分赖人则南移至豫南的商城县南。
胡安莲
养国青铜器与养国历史考察被引量:3
2011年
养国是周代的一个小诸侯国,它与江、黄等同为嬴姓,夏王朝以前主要在山东地区,后来逐渐向中原迁移,夏商时期主要活动在河南平顶山地区的汝水两岸,因养水、养陵而称为养氏。西周时南下淮河上游的桐柏地区建立养国,春秋前期归属于楚。养国贵族养由基在楚国为官,被封于今河南沈丘与安徽之间,称"养邑"。养国一直存在至春秋战国之际。考古发现的养国青铜器,不仅可以证实养国的族源、历史,同时也可以透视养国文化的特征。
金荣权
古吕国综考被引量:2
2011年
作为姜姓的古吕国,本为远古时期炎帝部族的后裔,在舜时期,伯夷因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国,其地在山西境内,历经夏、商至西周前期。到西周中晚期,为了防御南楚,周宣王将吕国迁封于河南南阳。南阳之吕于公元前688至前683年间被楚国吞并。至楚成王时期,楚人又迁吕人到淮河中游的新蔡,作为楚国的附庸,以抵御北方诸侯。
金荣权
关键词:姜姓
古江国地理与历史论考被引量:6
2010年
西周初期,作为东夷部族一支的江国远离东夷的中心地带,没有受反周军事行动所波及,在成王、周公平定东夷叛乱之后,为了安抚夷人,江、黄两部族同时受封于淮河上游为子爵侯国。古江国的属地当在今河南正阳县南部、信阳市平桥区东北部和罗山县北部一带,跨淮河南北,以淮北为主,都城位于淮河北岸。在楚人相继灭亡汉水流域和淮河上中游的诸侯国时,因江国之君与楚国有着姻亲关系,所以得以保全。楚成王死后,楚穆王于公元前623年灭亡江国。
金荣权
息国历史与地理论考被引量:4
2010年
息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方国早在商代便已存在于豫南地区,主要活动于淮河上游南岸的今信阳市罗山、光山境内。至西周时期,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在商代息国旧地重新分封同姓方国,也称为息国,文王第三十七子羽达为第一代息国君主。周代息国始为伯爵,后为侯爵,活动中心向北移至淮河北岸,主要在今天信阳市息县县境,故城在今息县县城西十里处的青龙寺。姬姓息国在公元前683年为楚人所灭,息人被迁往楚地安置,息君自称为"息子"。息国故地沦为楚的一个县,成为楚人向北与北方诸侯逐鹿中原和向东经略淮河中游地区的前沿阵地。
闫孟莲
古项国历史与地理考略
2010年
项国源于姬姓的黄帝部族,其远祖为黄帝之裔伯儵,别为姞姓钤缁疃诹晌鞯厍?后南迁至黄河北岸,至周代姞姓的一支南迁至淮河北岸建立项国??643年为鲁所灭。当楚人势力向北扩展之后,项地遂为楚人所有。项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为汉晋时期项县和隋、唐、宋时期的项城县故城。
胡安莲
周代胡国历史与地理论考被引量:1
2012年
胡国,归姓,本是北方媿(隗)姓赤狄部族的后裔。夏、商时媿姓的一支南迁至黄河南岸而进入中原腹地,西周时在淮河两岸建立胡国和弦国。西周的胡国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境,在春秋初期受郑武公的军事压迫而被迫向东南迁移至安徽阜阳境内,故城在今安徽阜阳西北的颍水西岸、泉河北岸一带。至春秋中后期,胡国成为楚人的附庸,完全丧失了主权。春秋后期胡国转而依附齐、鲁,公元前495年为楚所灭。
金荣权
古黄国历史变迁与文化特征综论被引量:3
2009年
黄国先民即夏商时期东夷之一支的黄夷。因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被楚所亡是在情理之中。黄国文化在保留东夷本土文化因子的基础上,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并在器物制造技术、纺织技术、雕刻与绘画技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超过当时的中原文化水准。其墓葬制度、生活习俗等方面自成一格,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既是一个文化的传播区域,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区域。
金荣权
关键词:中原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