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1110)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余作胜田联韬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乐元语》考辨被引量:1
- 2015年
- 《乐元语》一书,又名《乐语》,篇卷不详。是书不见《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唐前史志和私家书目著录;但见于《汉书》《白虎通》等引用,[宋]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等据以补录。由于该书散佚已久,留存佚文甚少,加之不为目录所载,因此长期以来关于其著作权属、载体性质、佚文内容等问题存在颇多歧说,有必要加以考辨。一、《乐元语》的著作权属在现存文献中,《乐元语》一书最早为王莽诏书所提及。
- 余作胜
- 关键词:考辨《白虎通》艺文志书目著录经籍志姚振宗
- 清河郡本《乐纬》辨正被引量:8
- 2013年
- 清河郡本《乐纬》是一部来历不明之书。该书存在大量独有佚文,加之人们对其文献学性质认识模糊,故对其文献价值称赞有加。然经深入辨析后可以知道:该书是辑佚书而非原本,其独有佚文多系伪造或误辑。因此,以往人们对该书的评价极为不当。该书不惟文献价值不值得称道,反而是我们需要慎重处之的对象,以免被其"独有佚文"所误导。
- 余作胜
- 蔡邕“二意”考辨
- 2015年
- 《律历意》、《乐意》是蔡邕"十意"中的两种,曾被收入《东观汉记》,同时也有"十意"单行本流传,大约在宋元时期散亡。不过,《律历意》比较幸运,因以司马彪《续汉书·律历志》的名义附载于范晔《后汉书》而得以较为完整地流传至今;其"律"部资料源于京房《律术》,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京房六十律和候气之法。《乐意》则完全散亡,现在能见的只有"汉乐四品"等少数几条佚文。蔡邕《叙乐》与《乐意》不是同书异名,二者也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各自独立的两种音乐著述。于文华《十意辑存》中的"二意"辑本,规模虽大,但严重背离辑佚学术规范,既歪曲了文献原貌,又掺杂了诸多误辑之文,须审慎待之,不可轻信。
- 余作胜
- 关键词:辑本
- 《钟律书》考辨被引量:4
- 2014年
- 《钟律书》是一部由百余钟律学者参与、刘歆领衔编撰的朝廷典籍,其成书时间在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而非当今学者所认为的公元前40年。班固所作《汉书·律历志》保存了《钟律书》的主要内容,但只能算作《钟律书》的"删节版",二者不能完全等同。现存文献所保留的《汉书·律历志》之外的《钟律书》佚文非常少见,目前能考定的只有应劭《风俗通义》所引一处。徐景安《乐书》、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引"刘歆云"两处释论五音的文字,并非《钟律书》佚文,而是刘歆《尔雅注》的内容。
- 余作胜
- 关键词:编撰
- 藏族热巴音乐考察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热巴,是藏族的大型民间歌舞表演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热巴有流浪热巴与定居热巴两类。流浪热巴主要集中于西藏昌都地区,表演有高度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包括热巴卓(乐舞)、热巴谐(歌舞)、小戏,以及杂耍、气功表演、卡夏(近似相声)、牦牛舞、鹿舞等多种艺术形式。定居热巴(勒巴、拉巴跺)流传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香格里拉县和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交界处内外塔城地区以及藏、纳西、傈僳等民族的居民中,定居热巴的演出含有鲜明的宗教祭祀性,表演形式与流浪热巴有同有异。
- 田联韬
- 关键词:热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