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1291171)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若峥葛红刘凯秦永辉谭遥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照射剂量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细胞系H358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单纯照射及照射联合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358存活率、增敏比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H358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吉非替尼(Iressa)组、照射+Iressa组,照射剂量为0、2、4、6、8、12、16、20Gy,药物浓度为1μmol/L。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4组H358细胞存活情况,描绘细胞存活曲线;采用四噻唑比色试验(MTT)观察两组细胞生长受抑制情况,计算增敏比(SER);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1)随着照射剂量增加细胞存活分数减小,单纯照射组单次剂量达到20Gy时,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率为0,照射+Iressa组单次剂量达到16Gy时克隆集落形成率为0;(2)照射+Iressa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两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62.644,P<0.001,F药物=233.572,P<0.001),两组OD值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而减小,不同剂量之间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未加药=354.972,P<0.001;F加药=231.740,P<0.001),两组细胞放射增敏比(SER)与药物显著相关(P<0.001),照射+Iressa组SER较单纯照射组明显增高;(3)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凋亡率增高(P<0.001),H358细胞凋亡率与Iressa药物作用相关(P<0.001),单纯Iressa作用后细胞周期阻滞主要出现在G0/G1期,照射+Iressa组及单纯照射组主要出现G2/M期阻滞。结论增加单次照射剂量可降低H358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与Iressa药物之间存在相关性,照射+Iressa能够增加细胞凋亡率,照射前使用Iressa能够增强照射对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刘凯张典刚谭遥葛红王若峥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单次大剂量吉非替尼凋亡
- VEGF、核内EGFR及CD105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VEGF、核内EGFR及CD105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手术切除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核内EGFR及CD105的表达情况,分析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四格表确切概率检验,两者相关性采用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在3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和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内EGFR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值(MVD)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17.3±5.6)和(8.9±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核内EGFR的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核内EGFR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MVD值与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肿块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解剖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性(r=0.516,P=0.004),VEGF的阳性表达与核内EGFR的阳性表达、核内EGFR的阳性表达与MVD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VEGF、核内EGFR及CD105在早期NSCLC均有表达,VEGF、核内EGFR的表达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复发转移有关。
- 王月栋刘凯黄莉葛红王若峥
-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 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411例肺癌患者,并分别根据病理分型分为鳞癌组、腺癌组、小细胞癌组;根据临床分期将非小细胞肺癌分为Ⅰ/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将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组、广泛期组;根据治疗效果分为CR+PR组、SD组、PD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检测受试者的CY-FRA21-1、CEA和NSE浓度。结果鳞癌组CYFRA21-1浓度为(9.15±1.83)ng/mL,高于其他组;腺癌组CEA浓度为(61.79±25.34)ng/mL,高于其他组;小细胞癌组NSE浓度为(39.45±5.20)ng/mL,高于其他组。Ⅳ期组NSCLC的CYFRA21-1、CEA和NSE浓度分别为(8.30±1.76)ng/mL、(59.32±28.30)ng/mL、(30.92±8.10)ng/mL,且均明显高于Ⅰ/Ⅱ期组与Ⅲ期组。广泛期组SCLC的CYFRA21-1、CEA和NSE浓度分别为(8.16±2.03)ng/mL、(34.18±21.75)ng/mL、(44.13±2.59)ng/mL,且均明显高于局限期组。CR+PR组治疗后CY-FRA21-1、CEA和NSE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D组治疗后CYFRA21-1、CEA和NSE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FRA21-1、CEA和NSE可用于辅助预测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评价疗效。
- 胡云辉赵春樱王若峥
- 关键词:肺癌CYFRA21-1CEANSE
- 立体定向放疗与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 or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与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 SBRT与手术治疗早期 NSCLC的相关文献,采取双人平行评价的方法对收集的文献进行评价,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应用统计软件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查后共纳入4项回顾性研究,均为英文文献,共1265个患者,其中手术治疗914例(手术组),SBRT351例(SBRT组),根据研究内容将两组生存率分为 A、B、C 3组进行 Meta分析,4项研究综合评价2种治疗方法生存率作为 A组,2项研究两组病例进行了1∶1配对,两组在年龄、合并症评分及肿瘤分期等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 B组;另外2项研究对两组病例也进行了1∶1配对,但两组在年龄、合并症及肺功能等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手术组优于 SBRT组,为 C组。A组:1、2、3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0.00001),手术组优于 SBRT组;B组:1、2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5;P =0.29),3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手术组优于 SBRT组;C组:1、2、3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0.00001),手术组优于 SBRT组。2项研究中两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6,P =0.19)。结论由于两组间存在年龄、肺功能及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不能明确得出手术组优于 SBRT组的结论,但两组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差异,两组疗效的比较还需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 徐丽马栋辉谭遥葛红王若峥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META分析
- 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后副反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常见毒副反应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的发生率。方法电子检索 Medline、Pubmed、EBSCO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截至于2014年2月,阅读并筛选描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常见毒副反应发生的相关文献。通过 R软件 Meta软件包中的 Metaprop函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立体定向放疗(SBRT)后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其中15篇为前瞻性研究,回顾性分析12篇,均为英文文献。常见毒副反应包括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8.24%[95%CI (13.24%~24.59%)]、18.67%[95%CI (13.77%~24.11%)]、12.45%[95%CI (7.28%~20.47%)]。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根据副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尽量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马栋辉刘凯秦永辉葛红王若峥
-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肋骨骨折META分析
- 立体定向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 2014年
- 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和放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 or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尤其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SBRT 已成为手术外的首选治疗手段。与其他放疗方式相比,SBRT对患者正常组织损伤小,毒性轻,患者耐受性良好。本文针对SBRT在早期 NSCL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 SBRT对正常组织毒性作用综述如下。
- 徐丽刘凯吾甫尔江.艾克尔葛红王若峥
-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放疗设备放疗技术
- 3D-CRT联合主动脉呼吸控制主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学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联合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8例,分别在ABC辅助下适度深吸气末屏气(moderate deep inspiration breath-hold,mDIBH,触发阈值设定为峰值的80%)和自由呼吸(free breathing,FB)状态下行模拟定位CT扫描,分别在2套CT图像上采用高剂量率(剂量率为1 000 Mu/min)的3D-CRT设计SBRT计划。比较2种呼吸状态下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volume,PTV)、双肺的体积、2种计划方式下PTV的最大剂量(D1%)和最小剂量(D99%)、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正常组织的相关体积-剂量(Vx、Dmean、Dmax)及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PTV体积由FB下平均158.04cm3减少到了mDIBH下的76.90cm3,减少51.34%,P=0.006;GTV FB体积较GTV mDIBH平均减少了约3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mDIBH状态下患侧肺、健侧肺和双肺平均体积分别由FB状态下的1 978.77、1 762.55和3 745.26cm3增加到了2 910.88、2 671.13和5 615.85cm3,分别增加了32.02%、35.36%和33.31%,P值均<0.05。FB及mDIBH状态下的靶区剂量的CI、HI、D1%和D99%均基本相当,P>0.05;mDIBH下3D-CRT计划中患侧肺V5~V40、双侧肺V5~V40及Dmean、胸壁V5~V40及Dmean、脊髓Dmax、绝对剂量体积V60-50、V50-40均小于FB状态,P<0.05;mDIBH下的健侧肺V5~V15、心脏V20~V40、Dmean以及绝对剂量体积V40-30、V30-20较FB略有降低,绝对剂量体积V20-10、V10~V5略有增大,P>0.05;3D-CRT mDIBH的MU及照射时间与3D-CRT FB基本相当,P>0.05。结论:高剂量率的3D-CRT联合ABC技术在早期NSCLC SBRT中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同时,更好的降低肺组织、胸壁受照剂量。
- 王若峥秦永辉尹勇巩贯忠于金明
- 关键词:肺癌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D-SCLC)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9例LD-SCLC,分组进行放疗联合化疗,其中EP同步组25例,顺铂40mg/m2、第1~3天,足叶乙苷100mg/d、第1~4天,化疗前2个周期同步进行放疗,同步治疗结束后继续单独进行4个周期化疗;EP序贯组24例,顺铂40mg/m2、第1~3天,足叶乙苷100mg/d、第1—4天,在4个周期化疗后开始放疗,放疗结束后继进行2个周期化疗。放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剂量56~60Gy分28—30次,放疗范围为原发病灶、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及同侧纵隔。结果EP同步组和EP序贯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0%和58.3%,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0%、80.0%、48.0%和79.2%、54.2%、29.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O%和20.8%,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0.0%和70.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同步治疗LD.SCLC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EP序贯治疗。
- 刘凯张典刚谭遥王多明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药物疗法
- 立体定向消融放疗肺部肿瘤体积变化趋势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利用滑轨CT系统评估立体定向消融放疗过程中肺部肿瘤体积的变化趋势。方法从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共有34例肺部肿瘤在CT-vision加速器接受SABR。治疗定位及摆位验证均采用自由呼吸下螺旋CT扫描。采用骨性配准将验证CT与定位CT融合并勾画每次治疗前的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得出分次间肿瘤体积的变化趋势。结果广义估计方程结果示肺部肿瘤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并无明显的缩小(P=0.078)。肿瘤体积变化的百分比在第2次放疗前增加了5%。治疗后GTV下降的百分比为12.8%,而GTV下降的绝对值为每个肿瘤平均1.53 cm3。结论尽管SABR治疗期间肿瘤体积有缩小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因而SABR治疗过程中可能不必进行缩野照射。
- 孙亚楠叶柯葛红王若峥郑瑞峰
- 关键词:肺部肿瘤
- 非小细胞肺癌3D-CRT与IMRT立体定向放疗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3D-CRT)和逆向调强(IMRT)两种计划方式在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12例,分别采用3D-CRT和IMRT技术设计SBRT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方式下PTV的相关剂量学参数(CI、HI、D1%、D99%),肺、胸壁、心脏及脊髓的剂量学参数(Vx、Dmean、Dmax),以及加速器的机器跳数、治疗时间等差异。结果:在PTV相关参数比较中,3D-CRT计划的CI、HI以及D1%均差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者的D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中,3D-CRT与IMRT计划的患侧肺V5~V40、健侧肺V5~V15、双侧肺V5~V40、胸壁V5~V40、Dmean、心脏V20~V40、Dmean及脊髓D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计划的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较IMRT计划分别减少了53%和78%,P<0.05。在绝对剂量体积比较中,3D-CRT的V60~V75及V45~V60均大于IMRT,V20~V45小于IM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计划在早期NSCLC行SBRT治疗中不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考虑到IMRT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早期NSCLC行SBRT治疗时3D-CRT可作为首选。
- 王若峥秦永辉尹勇巩贯忠于金明
- 关键词:适形放疗放射治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