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1273)

作品数:8 被引量:87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庆发苏家红古德生周科平罗先伟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中南大学华锡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结构面
  • 2篇回采
  • 2篇采矿
  • 1篇底柱
  • 1篇地表移动
  • 1篇地表移动规律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识别方法
  • 1篇铜坑矿
  • 1篇无底柱
  • 1篇连通性
  • 1篇连续采矿
  • 1篇连续采矿法
  • 1篇模型构建
  • 1篇井巷
  • 1篇井巷工程
  • 1篇可视化
  • 1篇空场
  • 1篇空场法
  • 1篇空区

机构

  • 7篇广西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4篇华锡集团

作者

  • 8篇陈庆发
  • 3篇苏家红
  • 2篇周科平
  • 2篇罗先伟
  • 2篇古德生
  • 1篇韦才寿
  • 1篇蔡明海
  • 1篇张亚南
  • 1篇曾勰

传媒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中国矿业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无底柱分段分条连续采矿法回采碎裂矿体的实践
2012年
针对广西高峰矿105号矿体高价值碎裂资源的开采技术条件,开发出一种新采矿方法,即无底柱分段分条连续采矿法,该方法根据矿体厚度的不同,采用多种矿块结构形式。在工艺上,先用分段空场法回采间柱,胶结充填后形成人工矿柱;矿房回采后,先在矿房底部进行高配比的胶结充填,其余空间采用低配比水泥砂浆充填或块石充填。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作业安全性好,生产能力高,贫化损失率低,适合于高价值破碎矿体的回采。
苏家红陈庆发
关键词:分段空场法
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被引量:25
2012年
采空区处理是预防与控制采空区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周边资源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以采矿环境再造、协同论和内嵌式设计等理论与理念为指导,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新技术。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模式,并对利用模式进行系统分类,研究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并进行利用模式分类,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工程应用表明:新机制不仅处理空区隐患,而且实现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同时还大大降低空区处理成本,甚至达到零成本。研究成果可为空区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陈庆发周科平古德生苏家红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空区处理
区域井巷工程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方法
2013年
基于区域井巷工程揭露的结构面信息,从空间几何条件和地质力学条件方面阐明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方法,解决井巷工程中结构面连通性判别难的应用问题。运用向量几何知识,推导出判断任意两结构面连通性的空间几何条件,运用DIPS软件及C语言程序实现结构面几何连通性判断过程自动化;从地质力学角度出发,类比CSIR法选取反映结构面地质力学特征的5项指标,确定出空间上任意两结构面地质力学特征相互关系的分析方法,归纳出结构面连通性判定的地质力学条件。以广西铜坑矿锌铜矿区开拓探矿工程为工程背景开展了井巷工程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方法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所阐述的识别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出测窗A4-5第1号、A7-6第4号和B1-6第8号3条结构面在测定区域内是连通的。研究成果可为复杂条件下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提供借鉴与参考。
陈庆发曾勰
关键词:井巷工程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方法
一种非接触式结构面产状测量技术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传统机械式罗盘接触式测量的应用缺陷,基于激光或红外测距仪测距功能,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结构面产状测量方法,阐述了其测量技术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提供了非接触式电子罗盘开发设想.以测距仪安置点为原点,以磁北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右手空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旋转测距仪使测量光束射至待测结构面的3个非共线点,分别记录每支测量光束的垂直旋转角、水平旋转角及测量距离;利用空间向量和几何投影关系定量描述待测结构面倾斜状态,计算出结构面的倾角、倾向和走向.新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或难以接触的结构面产状测量,可以有效避免矿物磁性对测量产生的误差,有力地推动了结构面产状测量技术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陈庆发莫载斌蔡明海张亚南
关键词:结构面非接触式
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被引量:5
2012年
构建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指导资源优化开采具重要意义。利用3DMine软件对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钻孔勘探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构建了矿山地表地形、矿体赋存状态及井巷工程布置等三维可视化模型。
罗先伟陈庆发潘桂海
关键词:铜坑矿
逐层回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建筑物采动损害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开展地下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对建筑物采动损害程度研究,对于地表建筑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以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的开发利用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程序构建多层缓倾斜薄矿体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多层矿体逐层回采模式下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并比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评价地表重要建筑物的采动损害。研究表明: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逐层回采过程地表移动幅度不断增大,但由于矿体埋藏深、厚度小,开采结束后地表最大倾斜变形、曲率变形、水平变形指标量值分别为0.008 2 mm/m、0.001 48 mm/m2、0.017 2 mm/m,均远小于国家有关规定的最大允许变形值,不会对地表建筑物的安全稳定产生显著影响。
罗先伟陈庆发韦才寿
关键词:地表移动规律建筑物采动损害FLAC3D
协同开采及其技术体系被引量:49
2013年
在现有采矿与环境关系协调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协同理念,提出"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明确协同开采的基本概念,指明协同开采提出的意义,构建协同开采的技术体系,分析协同开采与现有协调理念的区别与联系及可耦合性。以某矿多空区条件下碎裂资源的开采为例,开展协同开采技术应用研究,发明采矿环境再造分层分条中深孔落矿采矿法,完成主要矿层的协同开采方案设计。工程应用表明:协同开采作为一种新的采矿技术模式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为隐患资源或具有特殊工程目的矿床的开发利用指明了一条科学可行的发展方向。
陈庆发苏家红
协同开采与采空区协同利用被引量:42
2011年
首次系统论述了协同开采理念与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两种新思想。首先,梳理了现有的几种采矿与环境关系可调和理念,引入协同理念,提出了"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明确定义了协同开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协同开采与相关理念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基于协同开采理念的指导,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了"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探讨了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两种新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将对我国采矿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陈庆发周科平古德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