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40099)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尹海洁高云红郑中玉李敏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私人
  • 2篇贫民
  • 2篇贫民窟
  • 2篇落脚
  • 2篇个体化
  • 2篇城市
  • 1篇都市
  • 1篇多样性
  • 1篇中国本土
  • 1篇中国本土化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发展
  • 1篇人口发展战略
  • 1篇悖论
  • 1篇理性化
  • 1篇流动人口
  • 1篇固态
  • 1篇国本
  • 1篇国际大都市
  • 1篇繁华

机构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高云红
  • 3篇尹海洁
  • 2篇郑中玉
  • 1篇李敏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西北人口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流动与固定的悖论:城市流动人口的生存困境——以H市繁华小区的流动人口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作为农民和城市居民两种固定人群之外的第三类群体,流动人口概念的提出基于一种固态现代性立场。在这种理论视野中,由于有助于形成秩序以及便于控制,人口的固定(或定居)优越于流动。基于这种固定偏好的城市管理制度和流动人口的实践共同作用造成了"流动"与"固定"的悖论。首先,流动人口在城市里的流动经常表现为制度性的强迫,而不是单纯的"理性选择";其次,流动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高度空间依赖性,固定而非"流动"能够提供稳定的经济与社会支持;最后,大规模城市改造使得流动人口不断丧失在城市中的"落脚"之地,压缩其流动空间。流动人口的流动和固定的两难处境要求城市规划必须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群体复杂性和城市权,根据他们的客观需要进行制度设计。
尹海洁高云红
关键词:流动人口
国际大都市人口发展战略对中国的启示——以广州市为例
2011年
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城市在应对人口发展引发的各种问题时,综合考虑了本国的产业转型、资源现状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等多方面因素,依据各自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人口发展战略。建设人才高地,适应产业调整;通过产业转移,引导人口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均衡人口分布;完善公共服务,支持人口发展;建设中心城区,保持适度人口是这些城市给中国大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制定带来的启示。
李敏
关键词:国际大都市人口发展
个体化社会与私人社区:基于中国社区实践的批评被引量:15
2012年
社区观的变化因应于人们对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解。现代社区理论的典型代表是私人社区观,这种社区观以个体化社会及其理论为基础;现代社会的脱域机制产生了"脱域的共同体",这种社区形态与私人社区有着复杂的关系。基于嵌入性的视角,从中国社区实践出发,我们应该从线性地思考私人社区转向对多元社区的强调。
郑中玉
关键词:个体化
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移民聚居区——来自《落脚城市》的启示被引量:1
2015年
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提示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贫民窟是一种"落脚城市",是移民向城市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渡性空间。落脚城市对于城市化的功能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超越二元论城市空间立场、承认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作为移民在城市中生存、流动的必要的城市空间,它是移民与城市精英争夺城市空间的斗争焦点和场所;作为容纳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第三空间","落脚城市"的价值应该在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观念中得到尊重,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观察与构建开放性的城市空间。
尹海洁高云红
关键词:贫民窟多样性
非线性视角下的社区实践与变迁——兼论中国本土化的多元社区问题被引量:5
2016年
社会学基于线性发展的立场理解社区实践及其变迁,即认为随着理性化及个体化等结构变迁社区呈现某种固定的趋势:古典社会学家倾向于认为这种理性化和现代性将破坏传统的社区关系;20世纪西方个体化社会趋势则似乎使得"私人社区"成为个体化社会的反映。不过,无论是理性化还是个体化都并不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总体化趋势。面对理性化和个体化过程,社区并没有消失(或被市场关系替代),也并没有完全转变为"私人社区",而是开始成为"选择性"关系。从多元个体化及中国社会结构和社区实践出发,对中国社区实践及其变迁的理解应该从西方化的线性地思考"社区与社会"的关系转向基于实践的非线性的多元社区立场。
郑中玉梁本龙
关键词:理性化个体化
城市底层空间:想象与实践——西方底层空间研究述评及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2014年
城市底层群体在城市中心或者城市边缘通过聚居形成的底层空间,受到中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从"清除贫民窟"到"贫民窟升级"、"城市绅士化"及以"多样化"为核心的"混合社区",对底层空间的想象与实践,经历了极大的转变。立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我国底层空间的研究,首先应该转变对底层空间的想象与实践并从底层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出发,认识其对城市底层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次应该打破对城市底层群体"无差异"的认识,深化对其内部复杂性和分化的研究;最后应该引入"行业因素"。
高云红尹海洁
关键词:贫民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