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05-31)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罗开良黄晶邓昌明刘地川杨刚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脉搏波速度变化特点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心血管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5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同时选取健康者26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为窦性心律,均接受脉搏波速度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baPWV明显升高(P<0.01),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baPWV比单纯高血压患者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减低,僵硬度增加;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血管损害更加明显,血管硬化加重,弹性显著下降。
- 邓昌明黄晶刘地川杨刚罗开良
- 关键词:臂踝脉搏波速度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脏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冠心病组32例,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适合PCI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2例,选年龄性别匹配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者于PCI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HRV及QTd检测。结果:冠心病组HRV减低,PCI后1周HRV较术前减低更为明显,术后1,3个月HRV逐步升高,于6个月较术前改善最为明显,术后1年几乎达对照组水平;PCI前QTd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术后1周较术前缩小,1个月后明显缩小,以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冠心病患者QTd增大,HRV减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PCI后QTd短期内明显缩小,心脏自主神经功能PCI后早期进一步受损,但远期明显改善。
- 邓昌明黄晶刘地川杨刚江永红朱悫罗开良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系统
- 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特点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变化规律,观察它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期望它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预测指标之一。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5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疑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人,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52人,非冠心病患者74人,将两组患者baPWV进行比较;再将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与baPWV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baPWV明显增高,它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baPWV明显增高,它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baPWV可作为无创预测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 邓昌明黄晶刘地川杨刚罗开良
- 关键词:臂踝脉搏波速度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长期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脏自主神经活性长期动态变化规律,评价PCI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适合PCI的32例冠心病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32例,所有入选者于PCI术前、术后1周、1月、3月、6月及1年进行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HRV减低,PCI术后1周HRV较术前减低更为明显,术后1月、3月HRV逐步升高,于6月较术前改善最为明显,术后1年几乎达对照组水平。结论:冠心病患者HRV减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PCI术后短期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但明显改善远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 邓昌明黄晶刘地川江永红朱悫罗开良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率变异自主神经系统
- 不同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活性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仅有前降支、仅有回旋支及仅有右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6例、22例及28例,进行24h Holter检测,然后进行24h时域及频域指标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三组冠心病患者间进行比较,仅前降支病变组心率变异指标减低更为明显。而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活性明显降低,而前降支病变者降低更为显著。
- 邓昌明黄晶刘地川罗开良
- 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变异冠状动脉造影
- 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方法:将17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Ⅰ组)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Ⅱ组),分别检测血清尿酸和C-反应蛋白浓度,观察变化规律,探讨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结果:Ⅰ组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并且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r分别为0.38,0.42,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邓昌明黄晶刘地川江永红朱悫罗开良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尿酸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