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40350533)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6
相关作者:熊烈强李杰王富邵春福彭少民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工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交通流
  • 6篇交通流理论
  • 4篇动力学模型
  • 4篇匝道
  • 4篇通行
  • 4篇通行能力
  • 4篇力学模型
  • 3篇交通流参数
  • 3篇交通压力
  • 3篇超车
  • 2篇运动学
  • 2篇匝道通行能力
  • 2篇粘性阻力
  • 2篇连接处
  • 2篇流体力学
  • 2篇路段
  • 2篇路段交通
  • 2篇路段交通流
  • 2篇换道
  • 2篇混合交通

机构

  • 16篇武汉工业学院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熊烈强
  • 11篇李杰
  • 6篇王富
  • 2篇邵春福
  • 1篇商蕾
  • 1篇彭少民
  • 1篇胡振东
  • 1篇高孝洪
  • 1篇王要武
  • 1篇张正亚
  • 1篇刘海岷
  • 1篇殷尹芳
  • 1篇殷燕芳

传媒

  • 5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交通科技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交通与计算机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口匝道连接处通行能力分析计算模型被引量:12
2005年
结合出口匝道的特点,给出了出口匝道连接处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和出口匝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然后,将连接处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整理成驶出率、上游外侧车道流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对关系模型进行标定,并与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流量与驶出率呈指数函数关系;在低密度范围,流量_密度呈线性函数关系,并与美国经验公式一致;在中密度范围,流量与密度无关;在高密度范围,流量_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
熊烈强邵春福王富李杰
关键词:出口匝道通行能力分析连接处交通流参数道路通行能力
匝道连接处交通流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通过对交通流参数的微分分析,建立了匝道连接处交通流的运动微分方程和欧拉方程.采用特征线法对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分析求解,在高速低密度区和低速高密度区分别得到了两组特征线和对应的特征关系式.积分后,得到了匝道单车道流量与匝道连接处速度、密度和流量的理论关系模型.结合匝道的特点,给出了出入口匝道连接处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及出入口匝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将连接处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整理成汇入率(驶出率)、上游外侧车道流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测数据对关系模型进行标定,与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 2000)的经验公式和算例进行了比较,两者能够吻合.
熊烈强殷燕芳王富邵春福
关键词:交通流理论匝道通行能力
基于噪声和振动的快速路交通事件检测方法被引量:6
2005年
对交通噪声和路面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研究交通噪声和路面振动随交通量、车流密度、车流速度、路面材料和路况变化的频谱特征.采用信息融合技术融合交通噪声信息和路面振动信息,提取表征交通状况和交通事件的特征量;融合道路同侧相邻传感器的信息,判断交通事件的发生位置.
熊烈强商蕾高孝洪
关键词:交通噪声交通状况交通事件
混合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模型标定被引量:4
2008年
提出了混合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模型的标定和超车换道率的计算方法,采用广深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公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计算了各数据点的超车换道率.结果表明,流量、密度数据的相关系数都接近1,超车换道率介于-1和1之间.
熊烈强刘海岷
关键词:混合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路段交通流的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被引量:15
2006年
引入超车换道流量,建立了相应的交通流连续性方程。通过对交通流参数的微分分析,建立了路段交通流的运动微分方程。与流体力学对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提出了计算简便的交通压力、粘性阻力系数及粘性阻力,定义来自下游交通波的干扰为交通流的粘性,波速与最大波速之差为沿程粘性阻力系数,沿程粘性阻力与车道长度、流量沿车流方向的变化率、沿程粘性阻力系数成正比,模型能够得出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仿真实例表明:模型能够反映交通流的基本特性。
熊烈强王富李杰
关键词:交通流流体力学动力学模型交通压力粘性阻力
交通流理论中几个概念的重新定义被引量:5
2005年
交通流理论模型很多,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却很少。多年来,此类问题一直困扰着交通界。文章认为传统交通流理论中某些概念定义有缺陷,建模方法不严谨。从而导致了各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之间相互难以验证、引证;有的研究成果甚至出现了不能应用的尴尬局面。文章应用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几个有缺陷的概念,如动量等,并提出了新的定义和概念,如稠密流和稀薄流、自由流密度等。这将有助于重新审视交通流的建模方法,使交通流理论更加系统。
李杰熊烈强
关键词:交通流理论建模方法研究方法流体力学稀薄流
混合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5
2005年
定义超车换道流量与干道流量的比值为超车换道率.通过对混合交通流动力学模型的特征关系式进行积分,得到了混合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流量、密度和超车换道率之间函数的极值,确定了混合交通流中超车换道率的变化范围.当超车换道率为0时,道路通行能力最大;超车换道率为-1时,道路通行能力最小.采用实测数据对混合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者符合较好.
熊烈强王富李杰彭少民
关键词:混合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车辆折算系数的分类及算法被引量:12
2005年
提出了标准车的选择原则:车长等于约定的长度;当交通流密度很小时,以道路设计速度行驶;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定义了微观车辆折算系数:交通流全部由标准车组成时的流量与交通流全部由某种车组成时的流量之比。定义了聚类车辆折算系数:组成该类车型的所有自然车的微观折算系数与组成比例的乘积之和。定义了宏观车辆折算系数:组成混合交通流的所有自然车的微观折算系数与组成比例的乘积之和。计算了这三种车辆折算系数。
熊烈强李杰
关键词:标准车车辆折算系数
交通流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及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对交通流参数的微分分析,建立了交通流的运动微分方程和欧拉方程.提出了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便的交通压力和黏性阻力系数以及黏性阻力.沿程黏性阻力与车道长度、流量沿车流方向的变化率和沿程黏性阻力系数成正比;局部黏性阻力与源汇流量的负值和局部黏性阻力系数成正比.连续性方程和运动微分方程构成了交通流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特征线法,得到了能够应用于匝道连接点和混合交通流的参数之间关系的一般式.将关系式应用于匝道连接点,结果表明与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2000版)的经验公式一致.
熊烈强王要武李杰
关键词:交通流交通压力
考虑前后车速度关系的车辆跟驰模型被引量:7
2005年
分析了传统车辆跟驰模型的局限性,建立了考虑前后车速度关系的车辆跟驰模型:前后车以相同速度匀速行驶时的跟驰模型;前后车以不同速度匀速行驶,后车速度小于前车速度时的跟驰模型;前后车以不同速度匀速行驶,后车速度大于前车速度,当前车速度不变时的跟驰模型和前车减速时的跟驰模型.以四种跟驰模型为基础,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速度-间距关系和车辆追尾模型.追尾模型表明:最小车头距离是后车速度的二次函数,随后车速度急剧缩小;当实际车头距离小于该值时,则会发生追尾事件.
熊烈强王富李杰
关键词:车辆跟驰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