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1010)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卫平朱立群刘慧丛郭艳红廖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电沉积
  • 2篇扫描电子显微...
  • 2篇微观结构
  • 2篇微胶囊
  • 2篇
  • 2篇CU
  • 2篇超声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电流
  • 1篇电流密度
  • 1篇电铸
  • 1篇镀层
  • 1篇有机硅
  • 1篇有机硅树脂
  • 1篇原子氧
  • 1篇憎水
  • 1篇憎水剂
  • 1篇直流电沉积
  • 1篇制备及性能

机构

  • 8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7篇朱立群
  • 7篇李卫平
  • 6篇刘慧丛
  • 2篇廖强
  • 2篇郭艳红
  • 1篇王静
  • 1篇陈贻炽
  • 1篇徐秀清
  • 1篇周丽丽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Chines...
  • 1篇Intern...
  • 1篇Transa...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电沉积Cu/液体微胶囊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及沉积机理(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结构的Cu/液体微胶囊复合镀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表征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加入微胶囊使得复合镀层由粗晶结构转变为纳米晶结构,其中镀层中液体微胶囊及铜纳米晶的尺寸分别为2~20μm和10~20nm。此外,通过理论分析证实了铜与液体微胶囊的电沉积过程遵循电化学沉积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电沉积过程模型。
徐秀清朱立群李卫平刘慧丛
关键词:直流电沉积
超声辅助机械处理的方法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电铸铜层(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航空领域高性能微细零件的需要,本文用超声辅助的方法对电铸铜进行机械后处理,并得到了具有纳米结构的电铸铜层。分别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电铸铜层的微观新貌,用拉伸测试仪测试了其拉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超声辅助机械处理后,电铸铜层整体仍然保持着单晶结构取向特征,但其表层晶粒却由粗大的块状晶变成了约10纳米左右的纳米晶。与常规电铸铜层相比,经过超声辅助机械处理的电铸铜层的抗拉强度提高了一倍,并且塑性保持不变。最后,对其机理进行分析并证实了其增强机制为位错强化。
廖强李卫平刘慧丛朱立群
关键词:机械处理纳米铜超声波城市轨道交通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Al_2O_3-Cu、CNT-Cu、石墨-Cu复合铸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8年
复合电铸技术的研究对于小型精密零部件及梯度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纳米Al2O3、碳纳米管(CNT)、石墨3种不同特性的微粒分别与Cu进行复合电铸,研究微粒特性和电流密度对复合铸层沉积速度、结晶形貌以及铸件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Al2O3-Cu复合铸层,电流密度的增大可起到明显细化晶粒的效果,而石墨、CNT微粒本身就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研究还表明,第二相微粒特性(如小尺寸效应、导电性等)对复合铸层沉积过程中晶核的形成和长大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微粒在基体中均匀弥散分散、晶粒尺寸以及结晶致密程度都会影响铸层的机械性能。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石墨-Cu复合铸层具有更为均匀致密的组织结构和更为优良的机械性能。
李卫平刘慧丛周丽丽朱立群
关键词:电流密度晶粒细化
适合复合共沉积用的液体微胶囊制备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水相分离法制备出粒径在2~10μm之间,适合复合电沉积用的液体微胶囊。通过微胶囊壁材的力学性能、水溶解性等研究,发现聚乙烯醇(PVA)和明胶的强度、弹性及镀液中的稳定性等可以满足复合电沉积对微胶囊壁材的要求。探讨了微胶囊壁材浓度、裳芯与囊壁比、搅拌、凝聚剂等微胶囊制备工艺对微胶囊的影响。制备出不同芯材(润滑油、有机硅树脂、缓蚀剂、憎水剂等)液体微胶囊和含有机硅树脂的液体微胶囊复合镀铜层。
朱立群郭艳红李卫平刘慧丛
关键词:壁材芯材复合电沉积
超声处理方式对电铸铜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010年
通过采用不同的超声方式对电铸铜层进行处理,电铸过程中无超声(试样C1)、在电铸过程中超声(C2)、电铸后超声(C3)以及电铸后进行玻璃珠辅助超声(C4),获得了与普通电铸铜层相比结构更致密,抗拉强度更高的电铸铜层。并对不同超声方式下得到的电铸铜层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及拉伸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试样C2由于超声作用使电铸铜层晶粒细化,并抑制了晶粒过分生长,因而与C1相比其抗拉强度提高了23.8%;而电铸后超声对电铸铜微观结构及抗拉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试样C4在玻璃珠的碰撞与摩擦作用下获得了具有纳米晶结构,抗拉强度与C1相比提高了65.2%。
廖强朱立群李卫平刘慧丛
关键词:超声处理抗拉强度
超声作用下的电铸铜微观结构与机械性能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改善电铸微细部件的机械性能,通过改变电铸工艺参数以及在电铸铜过程中引入超声场,得到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特征的电铸铜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铸铜层微观形貌,用X射线衍射分析铸层晶面择优取向,并用维氏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分别测试电铸铜层机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超声作用下电铸和普通电铸得到的铜层表面均为(220)晶面择优取向,并且超声电铸铜层的择优取向程度更强.超声电铸铜层晶粒为细小柱状晶结构,与普通电铸铜相比,其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均提高约30%.在电铸溶液中氯离子(Cl-)质量浓度为60mg/L时,铸铜层晶粒比其他Cl-质量浓度时晶粒更细小,抗拉强度和塑性也更高.在电铸过程中引入超声场能改善电铸铜层的微观结构,并提高电铸铜的机械性能.
廖强朱立群刘慧丛李卫平
关键词:超声微观结构机械性能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different shelled microcapsule composite copper coatings被引量:1
2011年
Copper/liquid microcapsule composite coatings with polyvinyl alcohol (PVA), gelatin or methyl cellulose (MC) as shell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The influence of shell materials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in 0.1 M H2SO4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on spectrometry (E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microcapsules can enhanc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pper lay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lectrochemical test results, the release ways of microcapsules were deduced. Gelatin and MC as the shell materials of microcapsules are easy to release quickly in the composite coating. On the contrary, the releasing speed of PVA microcapsules is relatively slow due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Xiu-qing Xu Yan-hong Guo Wei-ping Li Li-qun Zhu
关键词:复合涂料铜涂层电化学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
电沉积参数对含憎水剂微胶囊复合镀铜层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水相分离法制备出了粒径在2~10μm之间的液体憎水剂微胶囊,研究了含憎水剂微胶囊复合镀铜层的制备工艺,讨论了试样放置方式、电流密度、阴阳极距离、镀液中微胶囊溶液含量、电镀时间等电沉积参数对复合镀铜层中微胶囊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试样水平放置时,复合镀铜层中微胶囊的含量明显增加;镀铜层中微胶囊含量随阴极电流密度、阴阳极距离、镀液中微胶囊溶液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且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增加,复合镀铜层中憎水剂微胶囊的数量增加。
郭艳红李卫平刘慧丛朱立群
关键词:憎水剂
有机硅微胶囊-有机硅树脂复合涂层对空间Kapton的原子氧防护被引量:8
2009年
将采用水相分离法制备的以明胶为囊壁、有机硅为囊芯的微胶囊与有机硅树脂乳液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在聚酰亚胺薄膜(Kapton)基材表面制备出含有机硅树脂的微胶囊-有机硅复合涂层,并将所制备的涂层分别进行原子氧暴露试验。结果表明,原子氧对Kapton侵蚀严重,质量损失严重,由原来光滑平整的表面变为凹凸不平的地毯状,太阳光吸收率变化值Δα为0.272。微胶囊-有机硅复合涂层对Kapton基体优良的保护作用,使试样的质量损失和剥蚀率明显下降,且Δα仅为0.071。尤其是微胶囊与有机硅质量比为1∶5的涂层,质量损失为Kapton试样的2.3%。
王静朱立群李卫平陈贻炽
关键词:KAPTON微胶囊有机硅原子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